總統府新聞
89年01月10日
副總統參加二十一世紀教育願景座談會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十日
連副總統今天上午參加於台北市國家圖書館舉辦的「二十一世紀教育願景座談會」,並發表推動全人教育的決心與主張。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本人很榮幸今天有機會能與大家共同研討我們國家新世紀的教育願景。記得去年九月,我曾參加全國高中高職校長會議,當時與會人員的共同願望是全國高中、高職都能成為國立學校,三個月來,在教育部楊部長及全體同仁劍及履及的努力下,據我了解,即將在二月一日全面改制,就要邁入新的里程,還希望大家繼續為培育下一代而貢獻心力。
過去五十年間,台灣的經濟與政治發展,展現了傲人的成就,受到舉世肯定,而教育發展成功,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本人也要利用這個機會,向五十年以來,在教育崗位上奉獻過及正在奉獻中的所有教育工作者,致上最誠摯的謝意與敬意。謝謝大家的辛勞,如果沒有諸位的奉獻,台灣也不會有今天!
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我們的教育體系,也逐漸浮現一些引起大家重視的問題。民國八十四年,本人在行政院服務期間,就特別聘請學者專家成立了「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勞煩中央研究院李院長遠哲先生主持召集。其後我詳細地拜讀了他們的研究報告,也進一步請教許多社會人士,深深感覺大家對當前教育的關切,可以歸納成三個基本方向來探討:
第一,我們的教育是否過度偏重「需求面」的思考:人才培育當然不能忽視社會的需要,但是我們會不會在規劃「社會人力資源供需」之時,長期不經意地忽略了教育的其他重要功能,尤其是忽視了教育在啟發人性、發展個人潛能以及尊重人性尊嚴等個人方面的意義!
第二,我們的教育是否過度偏重「科技與功利」的追求:科技文明的進步,在現代社會中確實已成為國家成就與社會繁榮的指標。但是在滿足物質享受與生活便利之間,功利主義的抬頭,已逐漸侵蝕教育對社會中人情義理價值觀的積極作用,進而減少了社會大眾對人文藝術的關懷,導致精神文明的空虛及社會問題的惡化,也加深了「心靈改革」的呼聲。
第三,我們的教育是否過度偏重「升學主義」的競逐:考試與升學的壓力,形成主智教育掛帥及考試領導教學的異常現象。回首我們多年在教育上的努力與灌溉,考試與升學固然有助於教育水準的提升,但是捫心自問,我們不能不承認,在今天的教育環境中,所謂五育並重的教育目標,往往成為高懸的理想,而正常化教學與均衡發展,會不會又淪為空談呢?
上述三種不容忽視的偏差,都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我們必須深刻自省,我們的教育儘管有其成功之處,卻似乎漸漸脫離了「以人為本」的基本精神。本人認為,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受教者在人格、知識、技能及智慧等各方面的整體成長。因此,任何教育改革的主張,都必須回歸「以人為本」的基礎,實踐培育完全人格、健全身心的「全人教育」。也唯有實施「全人教育」,教育才能在群體利益與個人發展之間,在科技發展與人文關懷之間求取平衡;教育的內涵才能做到德智體群美五育兼備;教育的對象才能包含全部的國民,達到有教無類與機會均等的理想。
何況我們更不能忽視時代的變化與進步,「全人教育」必然也要與時俱進!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將是一個科技化、國際化、本土化、資訊化、多元化的社會。生活在此一開放且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教育的功能早已超越了學習生活知能的基本需求。面對新世紀,我們不但要落實「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精神,更要循著「終身學習」的軌跡,持續不斷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肯定自己、發展自己,然後再進一步學習認識世界、與他人相處、與環境共存,才能創造快樂而進步的人生。
為了具體推動「全人教育」的理念,本人主張,我國在新世紀的教育改革,應該至少要有以下幾項重點:
第一、連戰主張,再度延長國民教育。九年國教行之有年,成效良好,但由於目前時空環境的改變,為了提升全體國民的素質,強化國家競爭力,政府應立即規劃將九年國教延長到十二年,並請主管機關即行規劃,儘速在三年之內實施。
第二、連戰主張,廢除單一聯招制度,建立多元入學方案。過去「填鴨式」、「一試定終身」的教育,為年輕學子帶來許多困擾,新世紀的國民教育,必須擺脫背誦的窠臼,與升學主義的偏差。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推動課程改革,使學生擺脫「死背」的壓力,樂於迎向多元化而符合個人特性發展的教學,並確保學生在走出課堂外,仍能活學活用其在課堂內學到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則要逐步廢除所有的聯招制度。本人希望政府可以自八十九學年度起實施高職免試多元入學方案,九十學年度起以基本學力測驗取代傳統高中聯招考試,大學則自九十一學年度起停止聯招,實施多元入學方案。
第三、連戰主張,全面補助幼兒教育券,實現幼兒百分百入園。提早開發國民潛能,是世界的趨勢。我們除了廣設公立幼稚園外,自八十九學年度起應全面發放幼兒教育券,凡在已立案私立幼稚園及托兒所就讀兒童,每一個人每學年一萬元,以協助年輕父母解決幼兒教育費用問題,加速實現幼兒入園率百分百之理想目標。
第四、連戰主張,政府的教育預算要特別照顧弱勢族群。弱勢族群之教育所需,不能被視為個別家庭或族群的問題,而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所不能規避的責任。而且,如果能從教育之道有效著手,「弱勢」就有希望不再成為「弱勢」!所以,對於特殊教育、原住民教育、兩性平等教育,以及城鄉平衡教育,政府預算應維持一定比例的成長,並應進一步加強各種支持與輔導體系,以達機會均等的理想。
第五、連戰主張,國中小學加速小班化、多元化、個別化、活潑化的教學改革。為了落實「小班化」的理想,在九十二年度,我們要全面達成國中、小學每班三十五人以下的目標,九十五年度更要做到每班三十人以下。在「多元化、個別化、活潑化」等方面,隨著「小班化」的實現,我們更要從受教者的個性發展與個別需要,來具體推動教材與教學方法的興革,大力鬆綁。
第六、連戰主張,減輕書包的重量,加強學童的視力保健,並特別注意體檢學校的安全設施與措施,讓兒童擁有健康的體能與安全的環境。本人以往就特別重視這些方面,因此在訪視各中、小學時,常常是去看教室照明、飲水衛生、廁所設施等,而中國人以前被戲稱為「東亞病夫」,現在則是「眼鏡王國」,一個現代化的政府必須要致力改善這種現象。此外,最近發生學校施工導致學童意外喪生,將心比心,本人心中至為難過,我們一定要澈底檢討,絕對不能容忍此類意外的再度發生。
第七、連戰主張,培養兒童愛鄉土的心,科技的腦、與世界的視野。國中小學要確實加強鄉土教學,讓每一個人都能講自己的母語,了解自己的根,同時還要幫助學生由近及遠認識世界,擴展國際視野,不要成為「井底之蛙」。此外,要加強資訊設備與素養的提升,務期於民國九十二學年度,達成「班班有電腦、人人能上網」的目標。
第八、連戰主張,公立大學多元化、法人化,平衡公私院校資源。高等教育應多元化,包括綜合型大學、研究型大學、技術學院、科技大學、空中大學、社區學院等,使之成為通往不同領域的不同大道,我們不需要每一個人都是博士、碩士。此外,尊重大學自主,放鬆對大學運作的管制,讓公立大學朝法人化發展,並用政府的力量確實縮小公私立學校資源差距,都應該是儘速實現的要務,學校雖有公私之別,學生絕無公私之分,都是國家的人才。我們應該鼓勵並協助所有的大學各自發展特色,追求卓越,而實在不必要有早已過時的法律限制。
第九、連戰主張,強化教師福利並建立教師終身進修制度。教師為國作育英才,勞苦功高,不論在公立、私立學校任教,政府都應加強提供教師健全的福利制度,使教師充分享有工作及生活上的尊嚴。此外,沒有終身學習的老師,就無法培養時時進步的學生。因此,連戰主張,建立有效的教師終身進修制度,以增進教師的專業知能,提升教育品質。
第十、連戰主張,全面建立終身學習體系,各級學校要全面轉型為具有終身教育功能的機構,並廣設社區學院或社區大學及社區學習中心。新世紀是終身學習的世紀,如何讓我們的國民能夠因應新世紀的挑戰,就必須思考如何建立終身學習的制度。學校,不再是封閉的場所,我們要讓所有民眾,不分老少,都有機會重返校園再學習,提供民眾量多類廣的多元學習課程和機會,激發民眾終身學習意願。如此,必然會有利於「台灣升級」的提早實現,有助於「第三波改革」的順利完成。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教育是發展個人潛能、實現自我的重要途徑,是引導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更是衡量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世界各先進國家,基於國際間的經濟競爭,資訊科技的變革,以及全球化趨勢的需求,無不致力於教育的改革。
連戰堅定主張,在新世紀的全球教育競爭中,我國要儘速開展「全人教育」的新紀元,讓台灣成為一個人人可以「時時學習,處處進修,日日成長」的「學習型社會」。這是我們國家進行第三波改革,讓台灣持續不斷升級,最明確的保障,讓我們一起「心手相連」,使台灣起飛、成長。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