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8年12月17日
總統接見亞太安全國際論壇第二屆大會與會外賓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指出,臺海兩岸的分立、分治,是歷史與法律的事實。兩岸必須尊重此一事實,秉持善意、對等協商,才能超越政治差異,共同發展出有助於日後和平民主統一的關係。
總統表示,我方提出了「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希望將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存在事實,以及兩岸關係的定位,作清楚的說明,進而以此為基礎,逐步建立兩岸互信,創造雙贏的環境,以維持臺海的和平,並保障亞太地區的安定。
總統於上午接見亞太安全國際論壇第二屆大會與會外賓時,作了以上表示。
總統進一步指出,中華民國深切體認,臺海安定是亞太和平的重要關鍵,因此,一向以務實的政策推動兩岸關係,希望為亞太安全提供穩定助力。「我們在一九九一年宣布放棄以武力解決兩岸問題,並逐步放寬兩岸交流的限制,營造兩岸互惠合作的基礎。雖然中共迄未有善意回應,但我們仍將持續努力,為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與臺海緊張情勢的緩和,盡最大的心力。」
在談到亞太情勢時,總統指出,環顧亞洲,民主化的潮流雖蓬勃發展,但仍殘存社會主義政權與威權思想;雖有安全合作對話,但主權爭議與軍事衝突的陰影仍未消除。中華民國在各種艱難的國內外環境下,克服障礙,實行民主,提升人權,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成就。今後,中華民國更願意與亞太國家進行廣泛的合作,進而促進亞太地區的繁榮與穩定。
總統認為,冷戰結束之後,國際社會對國家安全的觀點有了顯著變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放棄對抗,改以合作的態度來維護區域安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與「東協區域論壇」先後成立,透過非正式、正式多邊對話論壇,亞太國家已充分體認加強國際合作的必要性。而一九九七年,從泰國引發的東亞金融危機,更使大多數國家了解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不過,值得強調的是,在這些新的合作項目之下,以美國為主導的雙邊軍事同盟,例如美日安保體系不僅沒有削弱,反而有加強的趨勢,顯示傳統的安全合作關係仍然相當重要。
總統對未來的國防與區域安全也提出看法,總統表示,從工業先進國家的經驗中,可以發現由人力資源發展、資訊科技、硬體建設與組織管理所組成的「科技安全」,也使得傳統的國力要素產生重大的變化。國家科學發明、技術創新及科技實用力,已成為「柔性國力」的一部分。因此,科技發展也為國防與區域安全注入了新的元素,值得重視。
訪賓是於上午由國策研究院院長田弘茂陪同,到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章孝嚴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