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8年12月17日
副總統參加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醫界聚會
連副總統今天下午參加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醫界聚會,除了感謝全國醫界人士配合政府推動全民健康保險,提供民眾現代化醫療服務外,也對他們在九二一震災中,本著人溺己溺的精神,不畏辛勞,日以繼夜地投入災區醫療救災,再次表達最高的敬意。
副總統致詞時指出,從國際比較看來,我國醫療體系每年僅用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五‧五,遠低於日本的百分之七,歐洲國家的百分之八至十,更遠低於美國的百分之十四,然而我國醫療體系提供全國國民的醫療服務,比其它先進國家更方便,而民眾健康水準也與其它國家相同,可以證明全國醫界人士非常優秀,也可以證明我國醫療產業非常卓越而有效率。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為了照顧全國民眾的健康福祉,未來我們不應像歐美國家擔心醫療體系花費太多(Spend too much),而是考慮如何避免我國對民眾健康投資太少(Invest too little)。由於世界各國醫療費用成長均大於其經濟成長,如何充實健保財源,將成未來醫療體系主要課題。
副總統指出,目前我們也計劃由公益彩券收益及加徵菸品附加捐提撥經費的作法,來充裕健保醫療的財源收入。相信在全國醫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對民眾健康、對全國醫療體系投資更多,將讓全國民眾享有更高品質、物超所值的醫療保健服務。
副總統也說明,我國醫療產業目前一年產值超過四千五百億,占經濟總產值的百分之五‧五,從業的員工近三十萬人,也占就業人口百分之三‧一。隨著我國人口老化、醫療需求日益增加、以及二十一世紀生物科技與製藥產業日趨重要,我國的醫療產業,無論在產值或在從業員工數,均會快速成長。
副總統強調,為了讓醫療產業與國內其它產業,擁有同等的穩定發展與產業升級,他將責成行政院衛生署研議推動「促進醫療產業發展條例」,一方面使我國公民營醫療機構及製藥產業,也能與電子資訊等其它產業一樣擁有更豐沛的資金,以挹注中長期發展;另一方面也能使醫療產業在所得稅、土地稅及投資抵減等稅制上予以優惠,以誘導醫療產業升級,使得我國醫療機構能不斷更新、不斷引進現代科技,並持續提升醫療品質,也使得我國生物科技與製藥產業能擴充至經濟規模,並提升其國際競爭力,以發展為二十一世紀我國重要的產業。
副總統也向在場的醫界朋友表示,國家即將進入新的世紀,我們自然不能置身事外,所有醫界朋友都是社會菁英份子,平日「不動則已」、動起來則「驚天動地」,例如國父孫中山先生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另外,如何將中華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國家,副總統也提出心目中的藍圖:
一、建立一個人本的台灣:以人為中心,維護人的尊嚴、價值與生命,而所有醫界朋友從事的就是以人本為方向的崇高事業。
二、建立一個安全的台灣:我們必須擁有健全、安全的制度,個人、社會與國家都能受到保障,生存的環境不能受到威脅及傷害,個人安全,乃至國家安全是一整體考量,今後如何加強,仍是大家須共同努力的方向。
三、建立一個公義的台灣:我們現在的社會雖比以往進步很多,但是,仍必須更進一步謀求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讓社會不能有黑金與特權,並加速司法改革,避免任何不公的情形,讓每個人都能經由自己的努力實現自我的目標與理想。
四、建立一個品質的台灣:台灣地小人稠,國民所得快速成長,但生活品質仍需加強,有人說,台灣是個矛盾的地方,很有錢,但生活品質卻遠落後其他先進國家。在進入新世紀之際,我們應提升國民的生活品質,不要以「數量」為主,而必須以「質量」為重,不論是政策、執行與結果各層面都必須以此做為基本考量。
五、建立一個永續的台灣: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和大自然和平共處,共存共榮,讓好山好水做我們生活的後盾,維持環境的永續發展,使後代子孫都能享有優美的環境,這不僅是現代化國家必備的基礎,也是大家共同的期待。
而要如何達成這些目標,副總統則指出,我們要由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國防、兩岸、外交等方面,提出具體方法與確實步驟,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我們的理想。
最後,副總統表示,面對新的世紀,國家即將進入新的階段,我們應把須揚棄的留在舊的二十世紀,在千禧年來臨時,大家心手相連,讓台灣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