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8年12月14日
副總統接受俄國聖彼得堡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連副總統今天在接受俄國聖彼得堡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時表示,俄國聖彼得堡大學校長特別遠道前來中華民國,頒給他榮譽博士學位,這不但是他個人的一項殊榮,更是對中華民國整體發展的一種肯定。

  致贈儀式下午五時在總統府舉行,由聖彼得堡大學薇兒碧茲卡亞校長(Mrs. Ludmila VERBITSKAYA)主持。副總統夫人、我國行政院院長蕭萬長等中央政府首長、大學校長、總統府秘書長章孝嚴、副秘書長林碧炤及聖彼得堡大學副校長尤里.費多托夫(Yuri Fedotov)、莫斯科駐台北辦事處代表崔福諾等八十餘人在場觀禮。

  儀式首先由薇兒碧茲卡亞校長致詞並宣讀學位證書。她指出,副總統對於促進中、俄兩國學術合作與交流,貢獻卓著,除協助提供該國學生獎學金外,並促成該校與我國文化大學、政治大學等學術機構簽署合作協議,該校頒贈榮譽博士學位,亦感光榮。

  薇兒碧茲卡亞校長也依照該校傳統,先向副總統提出四個問題:一、是否已準備好,將永達加強和平理念,及促民族友誼?二、是否已準備好,將永遠誠心為科學、技術與藝術之繁榮服務?三、是否準備好,將盡一己之力,協助青年人才發揮所長,以達致學術成就?四、是否願意接受使命重大的「聖彼得堡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副總統均以俄語給予肯定的答覆。隨後,薇兒碧茲卡亞校長將證書致贈給副總統,全體觀禮人士均鼓掌表達祝賀之意,儀式簡單隆重。

  副總統在致詞表達感謝之意後,於台北賓館以晚宴款待薇兒碧茲卡亞校長乙行。

  副總統迄今已接受過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瀑校區、紐約科技大學、南伊利諾大學、馬里蘭大學、烏克蘭基輔大學、捷克查理大學、約旦王國約旦大學以及我國國立中山大學等校的榮譽博士學位。

  副總統致詞內容如下:

  首先,本人要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竭誠歡迎遠道從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來訪的薇兒碧茲卡亞校長及費多托夫副校長。

  聖彼得堡大學是俄羅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歐洲最著名的大學之一。該校是在西元一七二四年由彼得大帝所創立,目的是為了發展俄國的科學和教育。聖彼得堡大學不但具有光榮的歷史,更是俄羅斯學術研究的重鎮。對於俄羅斯在思想、文化、社會、政治各方面的發展,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該校二千一百五十位教授中,不但有四十位是現任國家科學院士,建校以來,更有七位教授先後獲得諾貝爾獎。對於該校在學術上的傑出表現,本人要藉此機會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此次聖彼得堡大學校長及副校長前來我國出席由文化大學主辦的國際學術會議,並代表聖彼得堡大學頒贈本人榮譽博士學位。這不但是本人的一項殊榮,更代表俄羅斯對中華民國各方面重大發展的肯定。中華民國在台灣這五十多年來的努力,為全體民眾帶來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及社會多元化的成果。在這些發展過程當中,本人有機會參與,感到非常榮幸。我深信,這些成果是全體人民與政府攜手合作、努力打拼的結果。所以,今天聖彼得堡大學頒贈本人榮譽博士學位,不但是對本人的鼓勵,更是對我國整體發展的一項肯定。我很榮幸能接受此一殊榮,深深感謝聖彼得堡大學對本人在台灣政經發展貢獻的肯定。

  由於國際現實的因素,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中止與蘇聯的外交關係,兩國將近有四十年的時間,沒有任何官方接觸。一九八五年戈巴契夫先生擔任蘇聯國家領導人,他所倡議的「新政治思維」促成冷戰結束,可以說是近十年來全球國際關係最大的變局。影響所及,不祗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東、西陣營的對峙,更揭示國際政治的發展已經逐漸由經濟合作取代意識型態的對抗,也為中俄關係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而另一方面,我國提倡的務實外交,也使我們揚棄對共產國家的敵對意識,展現對外關係的新活力。中華民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就在這樣世界大格局主、客觀形勢的轉變下逐漸開展。本人在擔任外交部長時,更促成我經貿訪問團首次訪問蘇聯,到蘇聯解體前夕,兩國貿易額已超過一億美元,經濟、文化、傳播、科技、漁業、林業、觀光等各方面的關係都逐步開展。

  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可說是近十年來全球國際關係的最大變局。俄羅斯繼承蘇聯在聯合國的席位,對外關係邁入嶄新階段。一九九二年起,可以說是中俄兩國關係蓬勃開展的新階段。一九九三年二月,本人接任行政院長,七月在本人親自核定下,中華民國在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設立了「台北|莫斯科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駐莫斯代表處,俄羅斯也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正式在台北設立代表處,雙方關係在此架構下開始穩定發展。兩代表處共同致力於兩國經貿、科技、學術、文化等多方面之交流,加強雙邊實質關係。兩國關係在各方面得到大幅進展與成就。

  由於地緣政治及國際因素等客觀環境的影響,俄羅斯須與中共保持友好睦鄰關係,我們也樂見此一發展,因為這有助於促進國際和平與穩定,但我們認為,我國與俄羅斯實質關係的往來,並不致妨礙中共與俄羅斯關係之發展,三方的兩套關係是可以並行而不悖的。觀察中華民國和其他無邦交國家的交往經驗,俄國今後可在與中共保持關係的原則下,仍有相當大的空間與台灣發展友好、互惠的實質雙贏關係。這也就是我們彼此近年來努力的方向;避免政治的阻礙,致力於在現有基礎上加強兩國民間經貿、科技、文化的交流。

  非常高興的,在這些領域當中,我們都看到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經貿方面,一九九O年我國開放對前蘇聯直接貿易以來,雙邊貿易逐年大幅成長,一九九一年雙方的貿易總額為一億八百萬美金,一九九七年達到十四億一千萬美金,今年前十個月也已高達九億八千萬美金。近來因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雖有若干衰退現象,但相信這是一時的,長遠看來,兩國經貿具高度互補性,潛力無窮。自一九九八年一月開始海運可以直航後,更加速促進兩國經貿往來。

  學術與文化方面可以說是兩國關係最蓬勃發展的領域。我國目前留學俄羅斯學生約一百五十名,主要集中在莫斯科與聖彼得堡,我國教育部則提供獎學金,鼓勵學生前往俄羅斯及其他獨立國協地區留學。另外,我國也自民國八十年起提供「獨立國協地區暨東歐地區學生赴華留學獎學金」,每年十五個名額予俄羅斯及其他獨立國協國家之學子。目前有不少俄國留學生在華進修。在大學交流方面,莫斯科大學、聖彼得堡大學、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乃至於烏克蘭大學等重要學府的校長與高層行政主管皆曾受邀來華訪問,我國的政治大學、文化大學等學府的校長也曾赴俄訪問。一九九七年莫斯科語言大學開始與我國進行交換學生,每年互派五名學生進修。兩國學術界亦經常舉辦學術研討會,促進學術交流。在文化活動交流方面,我國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高雄市立國樂團,及台北愛樂合唱團等皆曾赴俄演出,俄羅斯的莫斯科以及聖彼得堡等地之各著名芭蕾舞團與交響樂團,也經常在台北表演,十分受到我國人歡迎。

  科技交流方面,一九九八年五月五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與「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簽署雙邊科技合作協議。這項雙邊合作協議使我國與俄羅斯科技合作關係進一步提升。

  推動邀訪中俄兩國政要互訪,一向是我們不遺餘力之工作。一九九二年迄今曾訪華的俄國政要包括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前蘇聯總理雷田科夫、前俄國總理蓋達等人。而歷年來我國許多政府官員及工商界人士亦曾應邀赴訪。另兩國議會間相繼成立「中俄國會議員聯誼會」及「俄羅斯與中華民國友好協會」,交流也日漸頻繁,立法院與國民大會多位民意代表訪俄,而每年也都有俄羅斯各黨派國會議員訪華。但目前俄羅斯對雙邊部長級以上官員互訪仍有設限,我們將盡力促使俄國方面取消此一限制。

  推展中俄關係,是中華民國外交工作的重點之一。未來,我們除了在既有基礎上繼續促進雙邊交流外,也會努力突破現狀,爭取兩國關係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因此,我們未來推動中俄關係的兩個重要方向,一是爭取解除兩國高層會晤的限制,以期更有效推動經濟及文化關係。二是提供兩國民間充分合作健全的法律保障,來爭取更多合作互惠空間。如果能達成這些短程目標,相信兩國關係之發展將更有遠景。

  常言道:「患難見真情」。我國不久前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造成人民重大傷亡,但卻在這樣的患難當中,我們看到了俄國給我們最真誠、最溫馨的友情,也大大的拉近了兩國人民的距離。我國發生大地震後,俄羅斯總理普丁閣下在第一時間派遣八十三人的專業救難隊來華投入救災工作。救難人員在華期間不眠不休、冒險進行救災工作,不但贏得我政府的高度評價,更與我國民眾建立深厚感情。另外,遠東濱海省省長納茲德拉威科也發動賑災活動,該省上下捐贈我國三千多立方公尺的上等原木協助我國進行災後重建工作,令人感動,都在在證實了愛心無國界,友誼可以突破政治的障礙,關懷可以跨越地理與歷史的鴻溝。在此,本人要再次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向俄羅斯表示最誠摯的感謝之意。

  俄羅斯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在各個領域的卓然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不論是學術、體育、藝術、高科技方面,都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非常高興看到兩國的文化交流日漸頻繁,今天我能成為極富盛名的聖彼得堡大學的一員,更是我最大的榮幸。目前,該校已和我國政治大學、文化大學與淡江大學建立良好合作關係。我希望薇兒碧茲卡亞校長與費多托夫副校長能利用此次來訪機會,與我國更多學術機構發展交流事宜,本人亦當盡力使我國各大學能與聖彼得堡大學建立更密切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計畫,共同攜手努力,互相學習,為人類文明與福祉做出進一步貢獻。

  根據聖彼得堡大學的傳統,接受頒贈榮譽博士學位者要對全校師生發表公開演講。我很感謝有關單位的邀請和禮遇,但因公務無法前往,本人將來一定會在適當的時機,親自到聖彼得堡完成此項學位的傳統,向全校演講。

  最後,再次感謝聖彼得堡大學贈與此項殊榮,也祝福薇兒碧茲卡亞校長與費多托夫副校長此行收穫豐碩,並祝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