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8年12月13日
副總統參加八十八年跨世紀全國原住民行政會議
連副總統今天上午參加於台北市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舉辦的「八十八年跨世紀全國原住民行政會議」,並應邀致詞。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原住民委員會在今天舉辦「八十八年跨世紀全國原住民行政會議」,看到這麼多全國從事原住民事務的機關代表、以及原住民地區的地方行政首長,乃至社團醫療單位主持人,齊聚一堂,共同研商跨世紀原住民事務,本人應邀參加,感到非常高興與榮幸,並對於大家多年來為原住民事務所付出的關懷與心力,表達誠摯的謝意與由衷的敬意。
多年來,本人從事行政工作,對原住民事務一直非常關心,對於原住民事務,我秉持的理念就是:第一,尊重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第二,肯定原住民族維護與發展自己民族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與價值觀的自主權利;第三,基於正義原則,促進原住民族生活品質的提升。
事實上,本人長久以來,尤其是在省府服務階段,看到有關原住民社會、經濟發展的工作,分散在不同單位,雖然編列了很多預算,但在執行效果與評估上還是有落差,因此,本人當時下定決心,將原住民事務由民政廳的一個科級單位,提升到省府一級單位的山胞行政局,相信,在我們國家是一項創舉,真正有了原住民事務的主管單位。在我擔任行政院長任內,因為同樣的理念,成立了行政院原住民事務委員會,統合一切人力、物力來促進原住民同胞的福祉。
除此之外,本人過去也特別關心原住民同胞的歷史傳承與文化維護,原住民同胞,顧名思義,就是在台灣地區的「原住民」,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光榮傳統,但因為某些原因,原住民同胞沒有一套完整、有系統的歷史,在我服務省府時,第一是將二二八事件相關文件分類整理並刊印成冊;之後,就是推動台灣近代史的編纂,這些工作都已陸續完成。第三件事則是編纂台灣地區原住民歷史,這項工作雖然有諸多困難,但卻深具意義,因為,我們可以由過去的歷史看到現在的自己,同時也可以展望未來,很高興的是,這項工作也即將完成。另外,我們也在原住民同胞村落及部落,普遍興建多功能活動中心,這些工作主要都是依據照顧原住民同胞的基本理念與信念來推動。
其次,有關原住民事務,曾經有過兩次納入憲法修正案,第一次是為原住民正名,第二次是原住民條款的確立,原住民條款是我們大家共同爭取的目標,當時,我在省府,接受中央指示,負責草擬原住民條款的工作,曾經分別邀請原住民相關事務首長以及各部落、各地區長老共同會商,很令人感到驕傲的是,我所提供的原住民條款草案,獲得國民大會全面的接受,無異議通過,成為國家的基本國策,因此,促進原住民同胞的權益與福祉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宣示。
再者,提到原住民教育法及施行細則,我們知道已經施行了一段時間,而「原住民族發展法」也在制定之中。但是,今天,今天我們必須坦誠,我們的作法,與我們所抱持的理念仍有一段距離。尤其是這一次九二一地震之後,我幾乎跑遍了各災區,很多人更是日以繼夜協助救災、安置,我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協助,但是九二一震災,是前所未見,原住民同胞的環境也遭受很大的破壞,李總統曾在台中舉辦過座談會,我也在那時提出,這項問題涉及範圍很廣,不是鄉鎮甚至縣市可以解決,所以,責請原住民委員會與相關部門來一一解決。
今天我們研討跨世紀原住民事務,本人認為,我們應有突破性的思考與作法,尤其要站在原住民的立場來協助原住民解決他們的問題。以下謹提供一些意見,作為友參考,同時也希望大家的討論,能為原住民族創造新世紀的願景。
第一、 要建立健全的原住民族行政體系。本人認為,原住民地區各級地方政府,應依人口與事務的特殊需要,設置專責單位,辦理原住民族事務,以促進原住民族行政體制的健全發展。
第二、 設立原住民族學院及原住民完全中學:原住民委員會目前在花蓮東華大學已設有「民族學苑」,但這是短期進修性質,未來可進一步設立「原住民族學院」,以建立原住民完整教育體制。據我了解,政府目前也在規劃設立五處原住民完全中學,以普及原住民學生就學機會。但本人認為,原住民族應可以建立完全自主的教育體制,從小學到高中,原住民都有自己的學校可以就讀。當然,在獨立的教育體系中,不只是完全接受自己民族的教育而已,更要加強現代科技與世界尖端思潮的教育,如此才能讓原住民不會錯失接受自己民族文化的機會,又能夠建立全新的世界觀與尖端的技能,和世界同步競爭。
第三、 政府應於四年內籌設完成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一百億元,並辦理原住民信用保証業務,以厚植原住民經濟產業的財源,同時使原住民得以順利貸款。但我認為,要讓台灣的原住民真正重建經濟與社會,一定要提供良好的環境。原住民委員會應該研究如何在原住民的部落裡創造環境,像是利用美好的天然環境,推動部落屋的文化旅遊,加強各項傳統產業以及農產品的銷售,生活藝品的加工,試圖建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讓漢人甚至全世界各國的人,都到原住民的社會中去消費,原住民有了可以自主的經濟,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真正重建完全屬於自己民族的社會。
第四、 要強化基礎公共建設:這項問題不能稍有鬆懈,尤其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原住民居住地區道路柔腸寸斷,山坡地滿目瘡痍,自來水,甚至是簡易自來水的供應都發生問題,此外,農地灌溉、公共衛生、居住環境等都有所影響,因此,在新世紀來臨之際,政府與大家對此問題都必須更加關注,讓原住民地區變成一個美麗、安靜、環境品質一等一的好地方。
第五、 要解決都會區原住民居住問題:原住民委員會主委華加志曾說,「安居樂業、樂業安居」,說的是原住民同胞居住的問題很重要、亟需解決,當時,原住民同胞人口有三十九萬人,因此,政府有關原住民同胞居住問題,是依該數據擬訂,現在已有所增加,因此,如何依據現在狀況來做調整與規劃,我想在山地部落,土地問題應是主要切入點,而在都市地區方面,台北縣汐止鎮花東新村原住民居住問題,已由政府以標購社區住宅安置原住民的方式,妥善解決。以後,可按花東新村模式,擴大解決都會區原住民居住問題。
第六、 要做好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工作:未來原住民災區重建工作,應考慮原住民族群文化特性,以部落總體營造方式,進行部落遷住、整建工作,以落實照顧原住民災民權益。
原住民的尊嚴與發展,是一個社會進步與文明的重要指標。李總統曾說過,台灣這塊土地是大家共同成長的地方,而對這塊土地的發展,大家也都有共同的責任。回顧台灣的開發史,原住民是披荊斬棘的拓荒者,也是多元文化的啟蒙者,更是我們文化中寶貴的資產。各位都是原住民行政的精英,冀望大家都能心連心、手攜手,共同為達成﹁民族平等、互助共榮﹂的目標而努力。最後,敬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並祝本次會議順利、圓滿、成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