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8年11月12日
副總統訪視宜蘭縣
連副總統今天前往宜蘭縣訪視。
副總統上午首先參加蘇澳國民小學創校一百週年校慶大會,並祝賀該校生日快樂。
他在致詞時指出,台灣沒有天然資源,而面對的環境非常艱難,例如兩岸關係的不穩定、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影響、九二一大地震的傷害,都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奮鬥發展所可仰賴的就是人力,所以教育非常重要,而國民教育就是教育的基礎,所以,他本人長久以來,對國民教育一直非常關心,在擔任台灣省主席及行政院長任內,特別注意國民小學危險教室、燈光照明、廁所衛生、飲水清潔及體育設施等方面的問題,因為,對兒童的照顧是我們這一代必須負起的責任。
副總統也指出,宜蘭縣長久以來財政困難,因此,他也特別注意這個問題,在擔任行政院長期間,由中央撥款給宜蘭縣的國民教育經費總計約有三十二億元,而蘇澳國小新近完成的學生活動中心也是他在八十三年核定撥款興建的,希望協助蘇澳地區培育更多的子弟。
最後,副總統強調,二十一世紀即將來臨,國家的發展需要好的人材一棒接一棒去努力,他期勉蘇澳國小的同學努力用功,將來可以一展身手,建設國家、服務社會,讓台灣明天比今天更好。
中午,副總統在宜蘭農田水利會與蘇澳、頭城區漁會人員餐敘。
副總統致詞時指出,漁業一直是台灣沿海地區最重要的經濟產業,無論是海洋捕撈漁業或養殖漁業對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貢獻,而將近五十萬的優秀漁民則是最重要的原動力。
副總統說,政府非常重視我國漁業的發展,行政院核定實施「漁業發展方案」及「養殖漁業發展方案」就是希望有計畫的促進台灣漁業的持續發展,為漁民朋友們謀取更大的福利。去年八月一日,我們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漁業處提昇為漁業署,就是顯示政府重視漁業發展的決心,也希望經由漁業署的成立,開創產業的一個新境界。
副總統表示,宜蘭海岸線長達一○一公里,黑潮流經外海形成湧昇流,漁業資源豐富,全縣海洋漁業具發展潛力,動力漁船筏約有二千餘艘,政府為有效改善宜蘭地區漁船停泊不足問題,更選在頭城鎮「烏石港遺址」規劃興建為遠洋兼近海漁港,期能紓解南方澳漁港漁船擁擠現象及促進頭城地區之漁業繁榮,動工迄今已施工至第九期工程,共計投資十九億九千萬元,第十期工程亦正設計中,預定於民國九十年底可完成近程工程,獲得港區總面積約五十三公頃,包括新闢泊地約十三公頃及碼頭二千餘公尺,提供宜蘭地區附近作業漁船之停泊需求,直接解決颱風來襲漁船不必駛往其他漁港避風之困境。
對於宜蘭的漁業發展,副總統也指出政府的具體措施:
在沿近海漁業資源培育及保育工作方面:政府也已在宜蘭海域已投放一一、○八七座人工魚礁,放流魚貝苗近二百萬尾,藉以改造漁場環境及增裕漁業資源,並核發蘇澳、頭城區漁會專用漁業權五萬餘公頃,定置漁業權二十六處以促進沿岸漁業邁向管理型漁業,合理開發利用沿岸漁業資源。
在養殖漁業方面,近年來亦投資近十億元的建設經費,除興建全台獨一無二的海水統籌供應系統外,並輔導設置七處養殖漁業生產區,整建魚塭道路三十六公里、排水系統二十六公里,有效改善了養殖漁業的生產環境,穩定產業的經營。
副總統認為,宜蘭縣也擁有彭佳嶼、龜山島等良好的漁場,除帶動地方經濟的繁榮外,近年來配合漁業休閒化的發展,宜蘭縣的漁業也呈現出另一番不同的風貌,宜蘭縣有很多優良條件可以配合國人休閒風氣日盛,發展海上娛樂漁業活動。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宜蘭縣漁業發展是多元化的,且具有未來性的產業。宜蘭將是台灣的觀光大縣,也會是漁業的大縣,他非常重視宜蘭縣的漁業發展,也計畫利用宜蘭擁有「好山好水」的優越條件,將該縣的漁業從初級產業提昇為生產、生活、生態共榮的產業。
副總統並指出,漁業活動是開發海洋的基礎,台灣是海島型國家,因此政府必須比其他國家更重視漁業的發展,相較於其他縣市,宜蘭已具備良好的環境條件,因此也將成為我國漁業發展的重心所在,中央將繼續補助經費協助建設必要的漁業發展設施及漁民福利,另外中央研究院也在礁溪鄉大塭養殖區內建立高生物科技的臨海工作站,而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也計畫在壯圍鄉成立漁業分部,相信在漁民及政府之共同努力下,宜蘭縣的漁業必有非常美好的前景。
隨後,副總統也前往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視察當地在本年十月丹恩颱風來襲造成的土石流災情,並在鄉公所與民眾就地方建設問題舉行座談會。
副總統在聽取各項建議後表示,他一向非常關心原住民地區的地方建設,他認為在我們國家即將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如果原住民同胞的生活水準仍然不如其他地區,則是我們應該感到慚愧的事,因此,政府一定會致力提升原住民地區的生活品質,促進原住民同胞的權益與福祉。
至於大同鄉鄉民有關建造攔砂壩、防汛道路、河濱公園、室內綜合體育場等工程、提升原住民文教水準及加強各級學校中有關原住民文化、歷史之研究課程等建議,副總統強調,他一定會協調有關單位予以完成。
今天陪同副總統訪視宜蘭縣的包括行政院農委會主委彭作奎、原住民事務委員會主委華加志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