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8年11月11日
中樞紀念國父誕辰典禮暨慶祝中華文化復興節大會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在總統府,親自主持中樞紀念 國父誕辰典禮暨慶祝中華文化復興節大會,並聽取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專題報告。

  典禮是於上午十時開始,總統由總統府秘書長黃昆輝陪同蒞臨會場,副總統連戰、國父家屬、中央與地方政府首長、民意代表及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代表等五百多人都起立致敬。

  在唱國歌及向國旗、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後,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以「二十一世紀是三民主義光輝燭照的世紀」為題發表專題報告。

  秦孝儀的專題報告內容為:

總統、副總統、各位先進、各位女士、先生:

  國父孫中山先生誕降於一八六六年,轉瞬就將邁向西元第三個世紀。 國父決志革命推翻滿清,始於一八八五年;而這一年亦即臺灣建省之年。 國父完成三民主義思想體系為一八九七年,至今已經超過一百年。今天中樞紀念 國父一百三十三歲誕辰,孝儀承命報告,可謂心裡有不勝承受之重。

  以往,孝儀曾經以「三大問題的總解決」向中樞略抒己見。在此新世紀瞬將到來的今天,願仍循此體認脈絡,再一次以「二十一世紀是三民主義光輝燭照的世紀」作其延伸陳述。

  今年是政府遷臺五十週年,回想遷臺初期,外則國際遲疑觀望,中共威脅嚴重;內則人心浮躁,社會阢隉不安。臺灣孤島,懸處於中共揚言「血洗」的風聲鶴唳之中!對照最近一段歲月,臺灣曾經面臨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由於政府處置明快得宜,終於維持經濟繁榮成長於不墜;最近又發生百年罕見的「九二一」大地震,政府與民間迅即展現出高度應變力,發揮了剛毅、團結的精神,全心全力,重建家園。由這兩個顯例,十分明白,五十年來臺灣社會在 先總統蔣公與 經國先生暨 李總統相繼承傳領導之下,早已蘊育出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生命力,足以承受任何橫逆之來。而這亦正是創造舉世健羨的「臺灣經驗」的動能,追本溯源,這也就是長久一貫實踐篤行三民主義而錘煉出來的金剛不壞的晶體。

  國父生長的時代,正當晚清國勢衰危、列強虎視、內政不修、民智未開的時代。 國父於是毅然肩負起解救民族危亡、徹底改造國家社會的艱鉅任務。一八九四年,他創立近代中國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在成立宣言中,明白宣示:「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兩年後, 國父在歐洲考察西方國家之政治社會,乃舉其所傳承之中華道統,與歐美政治經濟學說,並以其獨見創獲的思想,統合融會,而形成了三民主義的體系。 國父確認:「在中國,不僅要使民族與民權兩大問題防患於未然,還要講求民生問題,以期民族、民權、民生三大問題一次解決。」也就是「畢其功於一役」。

  國父時常說:「三民主義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國家為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而今日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生活的同胞們共同享有的,正是體現了三民主義所規畫的自由、民主、樂利的新境界。

  反觀中國大陸,最近其領導人卻還在海外侈談:「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是,到下個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的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走下去。」甚且侈言:「在未來五十年,努力使中國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繁榮且高度民主及文明的國家。」五十年是半個世紀,中共政權業已五十年,看看這五十年間,中共為人民做了什麼?它只是無休無止反反覆覆的權力鬥爭!只是斲喪民族元氣長達十年之久「文化大革命」的動亂!最叫中共自詡以為居然有成的,是只有少數門戶開放地區、一小撮個體份子、享有其所謂「繁榮」特權,馴至富者驟富,貧者仍貧,造成城市盲流的大氾濫!對於這樣一個共產政權,大陸人民還能夠再容忍五十年?還願意再空想等待半個世紀嗎?放眼斯世,共產國際政權,一個接著一個都在人心人性吶喊撼動中倒下,中共還想謊言:「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之前走下去,走多久呢?

  更為荒謬的一點是,中共領導人還揚言:將在二十一世紀中葉之前,要以香港和澳門回歸中國模式,作為最終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統一大業的重要典範。這更是昧於潮流大勢的短見邪說!中共領導班子實際根本不了解統一的真義,統一絕非一廂情願,也絕無明確的時間表,更絕對不應該由單方片面設定。統一是必須以天時、地利、人和、交集兼顧的一件政治工程。

  只要稍為比較一下臺灣與大陸的情況,就很容易察知中共所夢想的統一前途,只是一個拆下不成片段的空中樓閣!中華民國是 國父領導志士仁人,歷經十七年艱苦奮鬥而創建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臺灣是 先總統領導八年抗戰,回歸中華民國主權的領土。這裏早已發展成為了高度自由、民主、繁榮、富庶的國度,豈是其他歷史背景根本懸殊的地區,所能相提並論?反觀中共攘竊的大陸,厲行共產主義半個世紀,還是一樣貧窮、落後、封閉、專制,沒有思想信仰自由,沒有生活生育自由;教育成為了奢侈品,下崗是被排斥的結果,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兩岸意識觀念,生活水準,真是天差地別!前此,鄧小平看到中共這層層種種嚴重危機,掙扎求變,才喊出要推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口號,那充其量不過是在經濟層面上作局部的所謂「開放」「改革」而已,政治、社會,依然固步密封。這種以為只要搞好經濟,便可達到「國富民強」的侈談奢望,當然是不會有結果的。大家明明看到中共正在重蹈晚清專事講求「船堅利」自強運動失敗的覆轍。江澤民是鄧小平指定的接班人,應該正視此一跛腳發展必然產生的矛盾和顛躓,及時調整步伐,讓政治與社會一起改革。唯有如此,才可以說是為統一創造了某種有利條件。否則,近十年來歐洲共產主義國家一個一個被民主洪流沖垮的下場,中共難道能夠單獨逃出其被滅頂的命運? 國父說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不是一句詛咒,而是一個人性的、歷史的鐵則!

  中共領導人最近去過英、法訪問,大家不妨回顧一下,一百零三年以前, 國父為發展革命運動到了英倫,但險些被綁架押解回國,倫敦脫險之後, 國父暫留歐洲觀察研究,而完成了三民主義主張。九年後, 國父重臨歐洲,以三民主義為號召,組織留學生革命團體,而後乃有更具實力的同盟會之成立,「從此革命風潮,一日千丈,其進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自此, 國父才敢說:「吾始信革命大業可及身而成矣」。今天中共領導人既抵斯土,在倫敦、巴黎侈談中國未來之時,如何不到被他們尊崇為「革命先行者」的 孫中山先生當年奔走革命之所在,去切實體認 孫先生唾棄專制極權、追求民主共和的苦心孤詣,並徹底省思三民主義之普遍性、實用性,及其永恆不變的價值?

  孝儀隨侍 先總統蔣公四分之一個世紀,深信 蔣公不獨終身以 國父信徒自居,實在是根本以 國父思想為其一生實踐篤行的標竿指引,近思,遠紹,充實,光輝,無冬,無夏,念茲,在茲。今天臺灣的進步、繁榮與民主、富庶,無疑是 蔣公復行視事後二十五年勵精圖治所打下的厚實基礎。 蔣公曾一再指出:「只有三民主義才是人類自由幸福真正的、惟一的出路,亦是惟一的結局。不但今天的二十世紀是三民主義的世紀,今後的世界也將是三民主義光輝燭照的世界。」

  海峽兩岸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歧異,唯獨對 國父之景仰與推崇,不妨說是一致的。近期<亞洲週刊>在回顧二十世紀的歷史人物時,肯定 國父為二十世紀亞洲一位最具影響力的政治領袖,推許 國父為「全中國之父」,「他帶領一個古老的社會走進現代世界」。這是非常允當的評價。中共當局實在應該深切體認 孫先生之思想修為,徹底檢討過去五十年的失政,根本揚棄其所謂「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翻然改圖!

  孝儀在九年前的報告中認為:「無論兩岸問題、大陸問題,都只有遵循 國父的三民主義,才能求得總解決。就是整個人類的問題,也只有根據三民主義的方法,才能得到合理的解決。今日世界,不論是資本主義或者社會主義,無不在朝三民主義取向;唯有三民主義,才能讓人類履道坦坦,共躋於治平大同的新時代。」今天孝儀仍然持此定見,堅信不移。

  臺灣具體實踐三民主義的偉大成就,已成為所有中國人驕傲的象徵與希望。處於新舊世紀交會的今日,為國家民族長遠利益計,大家都應該繼續積極,宏揚貫徹,一如 國父之所提命「以此世界至大至優之民族,而造一世界至進步、至莊嚴、至富強、至安樂之國家。」在即將到來的二十一世紀裡,讓三民主義大放異采。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