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8年10月30日
總統主持中樞紀念先總統蔣公誕辰典禮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親臨主持中樞紀念 先總統蔣公誕辰典禮,並聽取監察院院長錢復所作「先總統蔣公的真知灼見與理念志節」的專題報告。

  紀念典禮是於上午十時在總統府大禮堂舉行,連副總統、中央與地方高級文武官員、民意代表及回國僑胞代表等五百多人參加。

  錢復專題報告全文為:

  總統、副總統、各位先進、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天是紀念 先總統蔣公一百一十三歲誕辰典禮。 蔣公一生的文治武功,匡時濟世,為人所共仰,世所同欽,自不待在此贅述。現在謹就追隨 蔣公時,平日體察所得和聞見所及,有關他的真知灼見,言行思想,加以綜合簡述。但是 蔣公乃「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其嘉言懿行之多,自非在這短短時間內,所能報告其萬一,所以只能擇要報告,敬請指教!

  一、對反共的洞燭機先: 國父對共產主義的評價,認為:「三民主義主張均富,共產主義主張均貧」。這真是一針見血的說法。 蔣公是 國父和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深深體會 國父的提命,尤其是對於國際共黨的反人性、反文化,倒行逆施,深具先見之明。民國十六年三月,由於當時共產黨破壞國民革命和篡竊中國國民黨的陰謀,已經暴露無遺, 蔣公便於當年四月十二日,下令將共產黨控制下「上海工會」準備暴動的工人繳械,這是中國國民黨實行清黨行動的開始,也是政府首次的清剿共產黨。由於 蔣公的洞燭機先,政府從此展開了圍剿共黨的決心和行動!即令其後國際姑息主義瀰漫,世界正義道德不彰, 蔣公因深信救國必須反共,反共才能救國,仍不改其一貫反共志節,堅持反共剿共,其間雖經西安事變,歷劫歸來,卻不稍鬆懈和動搖反共的職志,實為反共的先知先覺。現在各國共產政權紛紛解體,尤足以證明 蔣公的睿智和遠見。

  二、對中華文化的承傳和發皇光大: 蔣公說:「余篤信倫理、民主、科學,乃三民主義思想之本質,亦即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基石也。蓋 國父建國之道,乃以倫理為誠正修齊之本;以民主為福國淑世之則;以科學為正德、利用、厚生之實;是以三民主義之思想,乃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之仁為中心,即所謂性之德也,合內外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為了發皇光大中華文化,在政府遷台之後, 蔣公積極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他提醒國人:「我們五千年的文化歷史,雖迭經強寇壓境,外侮侵凌之禍,但無論其統治我國為時幾十年,乃至幾百年之久,仍必歸於失敗,最後且必為我中華文化所同化,中華民族所統治。以故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乃是愈經熬煉,愈益見其發皇光大」。

  他希望國人:「我們要把已喪失的整個的民族性恢復過來。不但要恢復,而且還要隨著時代的潮流,加以整理,以求發揚光大,養成一個新時代的民族精神,才能養成功一個新中國的民族性」。

  由於 蔣公的登高一呼,和政府多年來的積極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現在台澎金馬地區,已成為世所共認最正統,最具代表性的中華文化的新中原!

  三、對改善國民生活運動的號召:民國二十三年初,政府正在清剿共黨, 蔣公鑒於當時國民精神萎靡,生活腐化,為振奮國民精神,改善國民生活習性,乃於當年二月十九日,在南昌行營,發起新生活運動。以我國固有的民族德性|禮、義、廉、恥,為實踐目標,養成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的習性,號召全國同胞,共起奮發圖強!

  蔣公說:「新生活目的,就是要將不知禮義,不明廉恥,非人的生活,變為明禮義,知廉恥的人的生活」。他對禮、義、廉、恥的涵義和具體做法,曾分析說:「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並手定新生活的原則:第一項「禮」為:守紀律、重秩序、明人倫、孝父母、知本分、敬長上。第二項「義」為:盡職責、保國家、爭公理、救民族、昭誠信、愛同胞。第三項「廉」為:辨是非、分公私、明利害、嚴取予、尚節儉、惜物力。第四項「恥」為:明大義、勵氣節、負責任。

  蔣公推行新生活運動,實基于生活即文化、文化即倫理的信心和理念,確認此乃民族精神建設的根本。今後整個中國的再造與重建,仍有賴此一運動精神之發揚和實踐!

  四、對科學辦事精神的重視: 蔣公對於科學精神是什麼,曾有精闢的說法,他說:「簡單的說,那就是要有組織、有系統,能使『協調合作,統一集中』,發揮無限的力量和功效」。又說:「科學的精神,就是切切實實,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他並指出:「科學辦事的順序,簡單的講,就是要:由近而遠,自卑而高,為大於微,圖難於易」。他認為:「我國今天要求自存和發展,必須趕緊根除農業社會的弊端,培養工業社會的精神,而工業社會第一個特性,就是注重科學的精神!」

  蔣公向來非常注重辦事的科學精神,他對於人才的培訓,也非常重視科學精神的灌輸;對於人才的選拔,更重視所選拔的人,是否具有科學辦事的精神和方法,以作為取捨的考量。凡是辦事有條不紊,規律中節,能分工合作,專精純熟,重客觀,求進步的人,都能得到他的賞識,優先考慮,賦予重任!

  五、對力行哲學的倡導: 蔣公一生始終在危疑動盪的局勢之中,不辭勞瘁,不計毀謗,歷經北伐、抗戰、戡亂、建設台灣,屹立不搖,端在他能秉著百折不回,愈挫愈勇的大無畏精神,這種大無畏的精神,便是靠著他所倡導的力行哲學做支柱。

  蔣公的力行哲學,是受到 國父「知難行易」學說的啟發。他闡釋說:「總理的學說,是『能知必能行,不知亦能行』。我所講的『行的道理』,則更認為:『不行不能知』。但無論『能知必能行』,或『不行不能知』,其真諦都只是要你從『力行中求真知』。無論什麼事情,只有力行,纔能貫徹」。又說:「政治原動力在乎『誠』,而完成『誠』之德性,在乎力學與篤行。」

  由於 蔣公堅持「力學」和「篤行」的功夫,所以凡事均能沉著應付,冷靜處理,化危機為轉機,化阻力為助力,雖在日理萬機叢脞的國事之中,猶能從容不迫,指揮若定,這是 蔣公處事靠力行哲學成功的結果。

  六、對革命人生觀的主張: 蔣公對於革命的人生觀,自認:可以由他所撰而為大家所熟悉的一付對聯表達出來。那便是:「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他忠告國人:「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實其真善美的有目的之生活,與有意義之生命。我以為人生乃就是有目的之生活,和有意義之生命;兩者配合,而成為其整個的人生。」他進一步說:「我們不僅要求個人的幸福,而且最重要的,是求人類全體的幸福。」他並提醒世人:「我們的生命,不是片段的,而是繼續的。怎樣能夠繼續?就是要創造將來的生命,使得我們的生命,繼續不絕,這是生命的真意義!」他昭示國人:「革命的人生觀,應該是活一世,奮鬥一世。」 蔣公以「大我」理念,來詮釋革命的人生觀,並告誡國人:勿爭權奪利。他在晚年,並撰:「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一聯,以自況自勉,也與國人一齊共勉。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救國救民精誠,令人不勝感動!

  七、對大仁大孝大勇的體認和實踐: 蔣公認為:「仁」就是「為人」。就是不要專顧自己,而犧牲自己來為他人造福。他勉勵國人:「古來一般仁人志士,毀家紓難,大義滅親而不反顧,一以達到其大愛為目的。所謂『公爾忘私』,『國爾忘家』,就是博愛精神的充分表現。」「我們為愛國家自由,愛民族生存而犧牲,為愛世界安全與愛人類幸福而奮鬥!」

  蔣公楬櫫「仁愛」的道理說:「『仁愛』是我們中國哲學的中心思想所在」。他認為:「仁愛」是救世的基本,「利他」和「仁愛」的極則,無過於天下為公。

  蔣公一生犧牲奮鬥,從事革命,即秉持著這種「世界大同」,「大仁」「博愛」的襟懷和理念!

  蔣公在其所著「國父遺教概要」中說:「如果對父母不能孝,則對他人必不愛,對國家必不忠。」並提示青年們:「我民族為重視倫理之民族,其立國之精神,在於忠、孝兩字」。又說:「先民之教,以孝為先。」「中國立國之道,自來皆以孝為本。」

  自古以來,忠臣出於孝子之門。 蔣公對王太夫人的純孝至性,為國人所共知。他在「王太夫人百歲誕辰紀念文」中,分析「忠」「孝」兩美德的關係說:「以忠蒞事則孝,以敬事長則順。為國獻身,移孝作忠,乃謂之大孝。故順為孝之始,而忠為孝之終。」

  民國十年六月十四日,王太夫人逝世, 蔣公哀慟回籍守制, 國父馳電奪情:「望即來粵,墨絰從戎」。乃即銜哀馳赴粵桂,時陳炯明已有異志,竟謂:「汝何以甘與孫先生共事?」因憤而離粵,請歸葬母。

  民國十一年六月十六日,陳炯明在廣州發動叛亂,圍攻總統府。 國父登楚豫艦避亂,旋移駐永豐艦,時 蔣公尚在奉化故鄉守制,接到電訊,立即間關赴難,隨侍四十餘日,終於護送 國父脫險離粵。 國父曾十分感慨地對 蔣公表示:自知在世之日不多,而 蔣公最少還有五十年時間,希望他在來年的歲月,為主義奮鬥,為革命自重。可見其對 蔣公寄望之殷切。 蔣公千里赴難,以身護衛 國父,充分表現出那種大忠大孝的精神!

  至於對「勇」和「仁」的關係, 蔣公說:「勇就是『篤行』,就是勇於『行仁』,不懼一切。」因此他訓勉軍人說:「軍人必明生死之辨,然後能發揮軍人之大勇,有此大勇,然後有最大的決心,蹈仁赴義,捨命不渝。」「軍人必須有大智、大仁、大勇,始能完成其革命使命!」

  蔣公一生,身經百戰,所以對於大仁、大孝、大勇,有特別的體認與感受。有了這種深刻的體認,和切身的感受,所以出生入死,百折不撓,領導國民革命,能愈挫愈勇,始終奮鬥不懈!西安蒙難,不受威屈,不畏暴力,尤可見其大勇的精神。

  復自民國五十四年至 蔣公六十四年逝世,曾隨侍左右,有十年的時間,能親炙訓誨,並蒙 蔣公耳提面命,諄諄以進德修業相訓勉。受益之多,薰陶之深,實在難以言喻,至今感懷盛德,無時或忘!今日中樞紀念 蔣公一百一十三歲誕辰,謹摭拾 蔣公一生的真知灼見與理念志節的片段,提出報告,使國人都能略窺偉人一生的成就,實在由來有自,以供國人效法。尚請多多指教!謝謝,謝謝!

  恭祝,總統政躬康泰,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