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8年09月20日
副總統主持「漢代文物大展」開幕典禮
連副總統今天下午前往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主持「漢代文物大展」開幕典禮,並應邀致詞。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參加國立故宮博物院漢代文物大展開幕。這項展覽是故宮為了迎接公元兩千年,特別策畫推出的大展。由於公元元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因此故宮選擇展示漢代文物作為主題,來見證兩千年中華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流。
這次展覽是以故宮博物院本身典藏的有關漢代文物作為主體,並包括大陸地區長沙和廣州出土的西漢文物,一齊展出,可以有系統地呈現出漢代文化的全貌。
文化是人類從生活中千錘百鍊出來的智慧,在中華文化發展過程中,漢代是承先啟後、充實光輝的階段。漢武帝即位之後,已經逐步完成領土版圖的統一,各地域民族也在自然融合,共同締造內涵豐富的漢文化,儒家思想就在此時被尊崇為中華文化的主流。漢文化不但奠定了中華文化發展的基礎,也進一步影響了世界文化的發展。就以漢代發明的造紙來說,紙張不但替代了竹木簡牘和絲帛,普遍應用之後,更成為了傳遞文化文明的主要材料,有利於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造紙技術後來傳播到世界,結果更帶動了整個人類文化的發展。我們漢民族跨出的這一步,直到現在雖然電子圖書問世,卻無法全然取代,紙仍舊是人類生活之必需。
除了造紙技術之外,漢代的絲織工藝,也影響世界文化的發展。漢代曾經是西方人心目中的「絲國」,「絲綢之路」便是當時中西貿易的交通要道。這股絲綢熱,帶來了物質經濟的繁榮,更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產生了彼此包容的力量,使文化生命力更為活絡。
再說西漢時代,長沙地區的漢廷的屬地,分封長沙王國治理;而廣州地區,則是南越王國的小天下。這次來自大陸的出土文物,就是這兩個王國的文化遺存。如所週知,長沙王國在戰國時代原本是楚國的領地,在進入漢代之後,禮樂、文物、衣冠、制度,仍然有一部份保留了楚文化的遺風。至於南越王國文化發展的趨向,除了帶有地方特色和楚文化的浸染之外,同時也接受了中原漢文化的薰陶,呈現出融合的風貌。漢代長期致力於南方的開發經營,從這些出土文物來看,可以驗證文化融合力量之博大和強韌。
這次展出,囊括了漢民族食、衣、住、行、育、樂各式各樣的器用,可以說是一次了解漢文化文物的大展。由於聯合報系和民間文化團體參與其事,並得到大陸地區博物館的回應,和我們一齊共享漢文化的光輝。我們在此要向所有參與其事的人士致謝,並祝賀展覽成功。我們充滿信心,中華文化的長流,必然亙古長存,舉世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