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8年08月24日
副總統接受「紐約時報」國際事務專欄作家傅利曼(Thomas Friedman)專訪
連副總統今天指出,李總統將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只是在陳述一項事實,不論從歷史、政治及法律觀點而言,都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且是針對中共一再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在國際間及兩岸關係上極力打壓我國而採取的必要防衛性措施。
副總統強調,澄清一個事實並不代表改變一個事實,「對等」是兩岸關係最關鍵的環節,在這樣的基礎上,兩岸可以來進行任何對話,甚至涵蓋政治層面的問題。
副總統是下午接受「紐約時報」國際事務專欄作家傅利曼(Thomas Friedman)專訪時,作了以上表示。
副總統並表示,他本人也一再主張要以對等(Parity)、和平(Peace)、進步(Progress)、繁榮(Prosperity)為推動兩岸關係的原則,以達到「雙贏」的目標。這些原則都是務實的由既存事實出發,以確保我國的安全與利益,並積極開展兩岸關係。
副總統也再度歡迎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如期訪台,與我方面對面就各項議題交換意見。
針對有些人指稱台灣是「麻煩製造者」,副總統特別指出,過去三十多年來,中華民國不論在政治或經濟上,都是「奇蹟製造者」,我們從來都不會是「麻煩製造者」,更絕不會作出可能危及本區域或國際社會安全的舉措,而未來,我們只會是「改革製造者」,將透過理性的改革,來為自己、本區域、及國際社會,帶來更好的改變。
對於訪賓詢及台灣何以能免於曾經侵襲泰國、馬來西亞、韓國和印尼等亞洲國家的經濟危機?副總統表示,可歸因於四項理由:
(一)經濟基本面健全:台灣的經濟基本面較東亞的鄰國良好得多,不僅維持經濟成長、物價穩定、貿易順差,且政府財政健全。台灣一九九八年底經常收支順差七十二億美元,外匯存底達九○三億美元,而政府公共外債僅一億美元。此外,台灣的經濟成長不依賴外資,新台幣幣值亦未未過份高估。
(二)金融監理健全:台灣推動金融自由化已十餘年,金融市場的體質及效率普遍提升,匯率由市場決定,銀行逾期放款的比重不到百分之四。
(三)健全的產業結構:國內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占百分之九十八),故因應外來衝擊具有相當的彈性,且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互配合,形成專業分工的生產機制,使企業營運效率得以提高;另高科技產品已成為台灣生產及出口之主力,產業持續升級。
(四)企業財務結構良好:我國企業傳統上多以自有資本為營運資金主要來源,負債比率低,較能受外來衝擊。我國企業自有資本比例高達百分之五十三.九,較南韓、日本、美國為高,因此受資金緊俏影響較小,因應市場變動能力較強。
曾於一九八三年及一九八八年兩度獲得普立茲國際新聞報導獎的傅利曼,下午由行政院新聞局局長程建人陪同,到總統府專訪副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林碧炤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