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8年08月23日
總統府八月份國父紀念月會
  總統府今天舉行八月份國父紀念月會,李總統登輝先生親臨主持,並聽取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主任暨製藥與生物技術國家型計畫總主持人許明珠的專題報告。

  月會是於上午十時在總統府大禮堂舉行,總統由總統府秘書長黃昆輝陪同蒞臨會場,與會人員都起立致敬。

  在唱國歌及向國旗暨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後,許明珠以「製藥與生物技術發展之現況與展望」為題,提出專題報告。

  專題報告內容為:

  今天能受邀參與國父紀念月會,報告個人在製藥與生物技術方面之淺見,深感榮幸。

  明珠於民國八十七年一月,應國家衛生研究院之邀,辭卸世界第三大羅氏藥廠癌症藥物研究部主任之職,回國擔任該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主任的職務。我雖去國三十餘年,但每年都回國探親,並與台灣的學界、醫界一直保持密切的聯繫,所以對國內之情況並不陌生。應聘之前,個人也經過一番審慎的分析,覺得國內製藥與生物技術近年來在政府大力推動下,學術界已積極參與研發工作,例如國家衛生研究院就將它列為重點研究項目之一;而工商業界,也有很強的投資意願;從整個大環境看來,製藥與生物技術在台灣已是蓄勢待發,大有可為。於是就鼓起勇氣決定再一次的接受挑戰,回國加入此一行列,希望能將自己棉薄之經驗,回饋給培養我、教育我的台灣。個人到國家衛生研究院就職不到五個月時,又應國家科學委員會之邀,參與製藥與生物技術國家型計畫的規劃工作。今天,謹將個人過去一年半來的工作與心得,向各位長官做一個報告,敬請指教。

一、前言

  台灣的經濟在過去二十年來有非常快速的成長,成功地從勞力密集的生產業轉型為高科技製造業。尤其是半導體、電子及光電等科技,在政府大力扶植下,已躍升為世界前五名的生產地。但要確保未來經濟的永續發展,台灣勢必要從高科技製造業,提昇至高科技產品的研發。早在民國七十一年行政院就將生物科技列為八大重點科技之一。生物科技為一低污染工業,其天然資源需求低,且偏重於密集之高科技人才,故十分適合國內產業的發展。近十多年來,生物技術研究已普遍地在各大學及研究機構展開,但是與產業的銜接尚無顯著績效。

  生物技術將是下一世紀經濟發展的基石之一,因此我們應積極構思,如何整合台灣的生物技術研究發展,奠定此一新興產業厚實的基礎,以開拓我國下一世紀的經濟奇蹟。

二、世界製藥與生物技術產業概況

  製藥業在近二十年已躍升為世界最大的工業之一。在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排名前六十大企業中,藥廠就佔了十二家。全球藥品市場自一九九0年以來,每年約有百分之五到十的成長率。目前全世界醫藥品市場總額超過三千億美元;以北美為例,藥品市場總額就有一千億美金,超過半導體(四百五十億美金)或電腦市場(八百億美金),而與軟體業(九百七十億美金)不相上下。以亞洲地區來看,日本只有一億三千萬的人口,就消耗了百分之十七之世界藥品,而其它亞洲國家之總人口,約佔全世界人口的一半,但西藥使用量只佔全世界藥品的百分之五。隨著經濟發展,預估未來五年,這些地區西藥使用成長率將會是歐、美、日的兩倍。

  國外之製藥工業係以研發新藥為主,各大藥廠每年在研發的投資額高達十至二十億美金,因藥品管理法規嚴格,研發期可長達十年。雖然如此,新藥開發因附加價值極高,在歐美地區也是獲利率最高的工業之一(平均約百分之三十),這是能吸引大量投資的主要原因。

  近代生物技術應用於製藥之發展起源於一九八二年第一個基因工程胰島素的生產、上市,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生物技術已成功的開發出醫用重組蛋白、單株抗體、基因治療等製劑,使得像癌症、心臟病及腎衰竭等的治療得以獲得突破性的進展。美國約有一千三百家生技公司,每年的研發總投資額將近一百億美元,但整體產業尚在發展初期,產品只佔世界藥品市場百分之五。隨著人類基因序列之解讀,新一波的競爭已激烈的展開,這也會是推動下一世紀生技藥物的主要動力。但生物技術在醫療上的利用不限於生物製劑,它也是近代疾病研究與醫療檢驗不可缺的技術。一些新興生物科技已使病原檢測靈敏度大幅提高。

三、國內製藥與生物技術產業概況

  反觀國內的產業概況,目前國內約有二百一十九家中藥製劑廠及二百四十二家西藥廠,總年產值各約台幣四十二億及三百九十六億元,產品佔國內藥品總市場的三分之二,其中外銷只佔約百分之四。以整體而言,不論大小規模的藥廠,幾乎全部以生產國外的學名藥製劑為主,價格可能只有原廠專利藥品的百分之十左右。未來台灣進入WTO後,又將失去關稅與行政法規的保護,開發新藥及出口學名藥或原料藥,將是國內製藥產業未來發展的唯一途徑。在生技藥品與診斷試劑方面,去年國內的年產值約台幣六十億元左右。綜觀國內整體生物技術與製藥產業,尚待積極開發。

  藥物的研發分成上游之新藥探索、中游的毒理測試與臨床試驗、以及下游的藥品查核與量產。是故需要多方面的專才與技術。整體看來,國內上游的研發主要仍分散在各學術機構,所具有的優勢包括基礎研究人員之素質,對本土性疾病例如肝炎及肝癌之深入探討、天然物萃取與化學合成技術,以及藥理與藥學的研究等。遺憾的是多年來的努力趨於零散,較少有群體的合作研發計畫,未能將有限的資源整合利用,因此成效不彰。在中游的發展方面,經濟部多年來支持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工研院、製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及業界在藥物毒理、製程及製劑的開發、先導GMP量產等方面的人才訓練與硬體設備,如今已初具規模,亟需有上游自行研發出來的新藥,或從國外引進適合於國內開發的新藥,來測試整個中、下游體系,以促使其完整化,符合新藥開發之需求。同時國內已有之GMP原料藥廠,可積極從國外爭取生產授權,建立國內GMP原料藥的世界市場競爭力。

四、國內發展製藥與生物技術產業之契機

  要使國內之製藥與生物技術產業能有所突破,需要考量適合之切入點,才能爭取時效,建立競爭力。一般跨國藥廠的目標主要在找尋具有新穎療效且有極大市場的藥品,但對於台灣或亞洲高發性的疾病,較少投入資源進行研發,這些領域將是國內藥界從事新藥研發的利基點。例如肝癌為國人癌症死因的首位,但美國現在進行臨床試驗的多種癌症新藥中,沒有一個是肝癌用藥,這方面只有靠亞洲人自己研發才會有突破性的進展。另外,感染症也是區域性的疾病;亞洲特殊的感染症包括B、C型肝炎、腸病毒、登革熱病毒等。目前已有的B、C型肝炎治療藥物,在病患身上的反應率只有百分之十五至三十。而且許多病毒感染症,尚無疫苗亦無醫療藥品,故在這方面如能發展出新的有效藥品,必有極大之市場。

  未來在國內建立跨國藥廠應是我們的願景。以瑞士這樣的小國為例,由於其多年來善用國際人才及資源,建立了世界兩大藥廠羅氏(Roche)及諾華(Novartis)。歐美生技公司首重創新的發現或技術,並配合適當的策略與管理,來開發獨特的產品。隨著中小型生技公司的出現,所謂合約研發公司(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或CRO)也因應而生,提供生技公司中、下游的研發服務。由於我們的經費與人力有限,國內在製藥與生物技術的發展,應參考歐美生技公司的模式,採目標導向的重點式研發,以逐步提升我們的實力。新藥研發的時程隨著新的研發技術來臨,也大幅縮短。最值得注意的是自動化高速藥物篩選系統、組合化學及電腦分子結構模擬等技術。世界第二大藥廠葛蘭素公司(Glaxo Wellcome)的總裁Dr. Richard Sykes 於去年六月來台,拜訪政府單位首長時,便曾提到這三項技術的結合,在該公司創下了三個月內獲得新藥的研究紀錄。

  國家衛生研究院於民國八十七年一月成立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其目標為:建立綜合性新藥研發設備並延攬專才,以期成為本土新藥研發的先導;同時積極從國外吸收新科技,以成為技術及資訊中心;並與國內研究機構及業界通力合作,同步訓練基層技術人員;運用已有的資源來加速產品落實於業界,使製藥工業能在本土生根。本組於過去一年半內籌設了分子生物、傳統藥物合成、組合化學、自動化高速藥物篩選、分子結構模擬、動物體內藥動力學,及動物疾病模型等實驗室,並透過「製藥與生物技術國家型計畫」,將與各大學研究室密切合作,進行上游的研發。所研發出來的產品則可由生技中心、工研院或製藥中心,來進行中游開發。國衛院並設有臨床研究組、癌症研究組、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及生物統計組,期望能在基礎研究、藥物研發及臨床試驗上相互配合,發展出疾病診斷與治療新方法。

  生醫晶片將是國內產業發展的另一利基點,此新興產物結合生物技術、醫學、半導體、微機電等技術。利用晶片小巧但能容納大量資訊的特性,從事各種生醫檢測的工作。此技術的發展可將需在實驗室操作的檢驗方法積體化、微小化,而成為可即時或家用的快速檢驗法,隨著社會人口高齡化,這方面的需求也將快速增加。美國標準局預估生醫晶片市場年成長率約為二倍,至二00五年全球生醫晶片市場將超過六十億美元,前景亟被看好。國內在各研究機構裡已培養了相當多微機電的專才,也有很好的研究設備。這些技術人員如能與生物技術的實驗室合作,將可使生醫晶片的研發很快速的獲得研究成果。

五、製藥與生物技術國家型計畫

  經以上之現況分析,可瞭解台灣亟需加強與整合製藥與生物技術的研發,同時需有一單位或組織來協調上、中、下游的合作與連繫,因此國科會、經濟部及衛生署共同推動了一個跨部會的大型研究計畫,希望藉由產、官、學、研各界的合作與努力,來加速此產業的發展。此計畫的目的是在推動目標導向的製藥與生物技術研發,建立整體的基本架構與周邊設施,以期研發成果得以迅速的商業化。近期研發重點在本土性癌症與病毒感染症的治療藥物與診斷技術。此計畫由明珠擔任總主持人,其下共分天然與化學合成藥物、抗病毒藥物與複製機制、癌症藥物與診斷之分子標的、生化藥物(或稱生物製劑),以及生醫晶片五個工作小組,並聘請專家學者擔任各組召集人來共同推動。

  國家型計畫推動的策略,在近程方面將從國外引進開發中的新藥,在國內進行臨床試驗,鼓勵業界投資,推動市場開發,同時促成國內新藥研發中、下游運作體系的完整化。中、長程目標為整合及善用國內人才與資源,加速新穎藥物與生醫晶片的研發。同時,本計畫亦將配合「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發展新藥臨床試驗體系及加強藥品審核體系與運作機制。

  在計畫架構方面,國家型計畫是以現有研發設備為核心,邀請國內相關學者共同參與,並以徵求計畫書的方式,來促使國內學者組成研究合作網,以整合大學與研究單位的研究群,用團隊的力量加速新藥之開發。例如在核心設施方面,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設置了國內首部自動化「高速藥物篩選工作站」及兩台「組合化學工作站」;前者每星期可篩選一萬五千個藥物,後者用電腦操作,每台等於八十個化學家同時做合成工作。這些世界最先進的設備,可加速台灣新藥的發展。此外,為了善用國內出色的化學合成及天然物萃取之經驗與技術,配合高速藥物篩選,我們已取得國內四十多個實驗室的合作,成立了「全國化合物總集中心」;過去六個月已陸續收到兩千四百個化合物,近期內又將從國外搜購六萬三千個化合物,並邀請國內十三個天然化合物實驗室,從事土產植物(共約四千種)的採集及天然藥物萃取、純化與結構鑑定。在生物製劑方面,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將提供其生技工程核心設施,供應研發所需之重組蛋白質,同時負責新藥臨床前的毒理測試。工研院生醫工程中心將提供大學實驗室晶片製造技術。透過這些核心設施的運作,可使國內學術界緊密合作,進而提高國內新藥開發的競爭力。預計本計畫在五年內可有具體的研究成果轉移給國內廠商。

六、結語

  二十一世紀將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智慧財產是決定經濟發展的主要基石。在最近的歐美科學雜誌上已有「智慧帝國(intellectual imperialism)」一詞的出現,意指擁有技術與研發的組織,可運用專利來排擠競爭者,而獨佔該領域的智慧財產權,並坐享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政府很明確地訂下生物技術與製藥,為下一波國內高科技產業發展目標之一。在「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的鞭策下,國內中、下游研發體系、周邊設備及法規已漸臻完整。但從上游研究帶來之智慧財產權與專利,則有待加強與開發。國內應如何在研究資源及管理上,做適度的調整來鼓勵學者參與研發的行列,將是發展國內製藥與生物技術產業的重要課題。立法院於去年十二月通過科技基本法,智慧財產權將下放至研究機構,預計會有很大的正面鼓勵作用。一年多來明珠參與國家型計畫的規劃,對國內現況有進一步的瞭解,謹提出以下幾點淺見:

  加強上游的研究:國內在培養人才、基礎設備及研發經費三方面應進一步加強;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培養。國內研究人員的素質良好,但尚缺乏經驗,故需延攬有經驗的專家來加速人才之培育。在研究經費方面,歐美各國在生物醫學的研發經費往往達總科技預算之百分之四十以上,而國內卻只有百分之六;近期內應採重點式的大幅增加研究經費及設施,才能提昇國家之競爭力。

  建立適合國內之研發模式:絕大多數的歐美生技公司的規模與投資都有限,其發展策略主要是把握有專利性之產品或技術,再利用合作或合約的方式將產品引入市場。此種重點式的研發方式,很適合國內現況。近期內我國可引進技術與產品先行開發市場,但亟需請有實務經驗的專家,主導技術與產品的評估與引進。長期的競爭力則需仰賴自行研發的創新產品。

  臨床試驗受試者與醫療人員之保護:若沒有給予受試者及醫療人員適當的保護,則很難推動新藥的臨床試驗工作。國內目前尚無受試者的保險,而醫療人員在受試者受到無法預期的副作用或傷害時,除需面臨民事責任,尚有刑事上的責任;導致醫療人員的參與意願低。如何從制度上改善,給受試者及醫療人員適當的保障,實是促進製藥與生物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以上為明珠在生物技術開發方面的一些粗淺看法,敬請各位長官指正,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