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8年08月18日
副總統參加三三會八月份集會並應邀發表演講
  連副總統今天中午應邀參加「三三會」八月份集會,並以「從日本的經濟改革看我國強化經濟體質的作法」為題,發表演講。

  副總統演講內容為:

壹、引言

  三三會成立的目的是為加強國內企業與日本企業的交流,提升中日實質關係,本人特別要向各位的努力表達欽佩之意,也預祝未來「三三會」會務推展順利。同時,藉此機會,本人謹以「從日本的經濟改革看我國強化經濟體質的作法」為題,表達個人的一些想法,就教諸位先進。

貳、世界制度改革競賽,日本改革相對遲緩

  二次世界大戰後,歐美先進國家對市場經濟的過度干預,造成政府失靈,也阻礙經濟進一步的發展。英、美兩國感受尤深,乃在一九八○年左右,分別在柴契爾夫人與雷根政府領導下,開展一系列重大改革。到了九○年代,隨著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和全球經濟自由化、國際化思潮的湧起,歐美國家紛紛加快政經改革的步伐,以適應國際經濟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尊重市場競爭機制、建立小而能的政府,已成為各國施政的重點。具體措施包括解除各種價格管制,放鬆對經濟活動的限制,取消大部分的補貼及保護措施,並致力於公營事業民營化,甚至展開政府再造,都獲得明顯成效。

  最近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以及國際經濟論壇發布的國家競爭力評比,排名較前面的,都是在制度改革方面,進展速度較快,改革較澈底的國家。在具體作為上,過去受政府嚴格管制的產業,如電信、運輸、金融、能源等,現都大幅放寬管制,並進行民營化,同時政府部門也積極展開組織再造與行政改革,以大幅提升政府的運作效率、應變能力,及服務品質;民間的活力則在更自由、更開放的環境下獲得進一步發揮的空間,整體國家競爭力也因而明顯提升。

  當前我們面對的,毫無疑問是一個科技、資訊高度發展,創新節奏加快,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國際經濟環境加速變化的時代。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進行改革,展開一場「制度改革的競賽」。在這項競賽中,每一項制度的改革與技術的創新,都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而改革的速度則影響國家的競爭力。

  反觀鄰近的日本,在戰後一直採取政府主導型的經濟體制。在這個體制下,日本企業習慣的是終身雇用、年功序列,以及企業相互持股等制度,並以此來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日本政府對各行各業實施廣泛的管制,尤其礦業、建築業、金融保險業、電力、天然氣、自來水等都是受到高度管制的行業,而運輸業、通訊業、農林水產業、服務業等也有相當多的限制。

  日本政府運用各種管制措施,形成一種頗具特色的對市場行政指導干預體系,它的正面意義在於能有效動用全國資源,優先發展策略性產業,如鋼鐵、汽車、家電、半導體等。後來許多東亞國家也紛紛模仿,甚至有人把日本這種由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的模式,稱之為「東亞模式」。長期以來,雖然日本在工業發展以及經濟成長上獲得很高的成果,但政府持續過度的干預,限制了市場功能的發揮,扭曲了資源使用途徑,以致生產投資未能符合市場需求,負作用卻逐漸顯現出來,反而阻礙了經濟長期正常發展。最近幾年,在國際市場上,日本凡是受政府保護程度較高的部門,效率都相對低落。太多的限制,束縛了企業的手腳,扼殺了企業的活力。在市場開放方面,日本也是採取較為消極的態度,不僅使得日本國內的商業習慣與國際通行作法產生差距,也使得日本與歐美國家不斷出現經貿磨擦。

  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後,制度上的缺陷更加突顯。例如:相互持股制度造成資產效率降低,股價、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下跌,又使得建立在這些資產融資基礎上的企業,受到很大的影響。兩年前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暴露日本金融體制改革相對遲緩的缺失,包括:金融管理體制不夠透明,金融當局過份強調穩定,犧牲了效率,而對金融機構過多的保護與管制,過少的監理與管理,都阻礙了資金正常運轉和經濟回升速度。

參、日本經濟制度改革

  日本前首相橋本有鑑於日本行政組織僵化、財政及社會保險負擔沉重,以及金融不良債權龐大等問題,對日本經濟的不利影響日益加重,乃於一九九七年初推出「六大改革」措施。改革範圍涵蓋行政、財政、金融、社會福利、經濟結構及教育等方面,以展現橋本內閣求新、求變的企圖心。希望藉著這六大改革,能夠使日本經濟脫胎換骨,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挑戰。

  這一次大規模改革,在行政革新方面,重點為中央省廳重組、官民任務分擔、地方分權與放寬管制,特別對資訊、通信、物流、金融、土地、住宅、雇用、醫療和社福等事業進行鬆綁,強調市場競爭,重視非營利組織功能。在財政結構改革方面,將通盤檢討政府支出,減少浪費,促進財政健全化。在金融改革方面,要發展資本市場,建立穩健的銀行體系。在社會福利結構改革方面,力求建立一個效率、穩定的社會保險制度。在教育改革方面,則從更寬廣的視野來推動改革,促進教育制度的多元化與彈性化。在經濟結構改革方面,致力於創造新的產業,建立具有吸引力的企業環境。

  繼橋本內閣之後,小淵內閣承續同樣的改革方向,並進一步提出「凍結財政結構改革法」,為發行大量公債刺激經濟,開闢可行途徑。其他主要對策包括:實行永久性減稅七兆日圓,改革稅制,法人稅率由現行的四六˙三六%減至四○%,最高所得稅率由六五%減至五○%等。

  小淵政府已將「有關金融再生六法案」提交國會審議通過,加快解決不良債權,要點包括:成立金融監督廳,專門負責民營金融機構的檢查和監督,改變過去由政府保護金融機構的作法,增加金融行政運作的透明度;發行公債籌措資金,增加對金融體系投入公共資金,充實銀行自有資本;改革日本中央銀行體制,提高央行獨立性,增加貨幣政策對財政政策的制衡力量;改革外匯制度,進一步放鬆外匯管制;分階段分批實施金融自由化改革措施,促進公平競爭和金融業整合;改革金融會計制度與租稅制度。

肆、日本當前經濟情勢及展望

  日本在政府大力推動一連串經濟及金融改革措施下,近來重要經濟指標已呈現好轉跡象,例如:企業倒閉家數從一九九八年的高峰減少三分之一;企業存貨水準下降,生產開始增加;國民消費支出縮減的趨勢已經減緩;政府擴大財政支出政策效果逐漸顯現;政府對個人和公司所得稅減稅措施,也已見效;經常帳繼續保持順差,本年第一季經濟已由去年之負成長轉為正成長。以上種種跡象顯示,日本經濟已經開始復甦。

  但是,上述日本經濟回升現象並不穩定,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日本工業部門還普遍有設備過剩的問題。根據日本經濟企畫廳的計算,去(一九九八)年度第三季日本過剩設備價值約八十六兆日圓,相當於全國一九九七年度全年設備投資金額。因此,日本電力、冶金、石油化學、汽車製造、工具機等行業都宣布廢棄過剩設備、減少投資,以緩和生產和供給過剩,並減緩物價下跌。惟企業減少投資,短期內必將影響內需,也會影響日本經濟進一步復甦。

  最近,我們觀察到,日本產業結構也在積極調整與轉型。日本許多產業研究機構,把多媒體產業、網際網路產業、衛星商務、高解析度電視、航太產業、超導關聯產業、生物種子業、新材料業、環境保護業、老年人事業、休閑療養業、人才服務業,共十二個部門,列為二十一世紀型產業。這十二個產業部門基本上屬於技術變動較快,或社會需求較大的產業,代表二十一世紀日本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的評估,日本的企業管理和技術水準堪稱世界一流,但由於受到經濟衰退影響和國民對政府不信任度增加,日本國家競爭力從六年前世界第一的位置持續下滑到去年的第十八名,今年稍微回升至第十六名。日本國際競爭力能夠止跌回升,與近年來日本政府和民間部門,能積極進行務實而創新的經濟改革,有密切關係。

伍、日本經濟改革對我國的啟示

  日本為重建經濟體質,致力改革經濟體制,其重點即在促使產業及金融部門進一步自由化、國際化。日本改革經驗顯示,為追求總體經濟平衡持續發展,因應瞬息萬變的國際環境,全體產業與金融體系都必須作必要之調整。政府短期權衡措施雖不可免,但必須考慮因而付出的成本,知所節制;在長期則唯有尊重市場機能,重視制度的健全,才能使整體經濟邁向穩健康莊之道。

  對我國來說,今年是亞洲金融風暴後的一個關鍵年。我們面對國際競爭以及經濟轉型的壓力日益嚴苛,當前最迫切的是改革制度層面的缺失,排除經濟結構轉型制度上的障礙。今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對我國國家競爭力評比結果較去年下降二名,主要就是受到金融與企業管理兩項排名下降的結果。所幸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的評比中,我們的排名較去年前進了兩名,也肯定了我們過去在制度改革上的努力。

  我國為減緩亞洲金融風暴對國內經濟的衝擊,行政院於今年二月開始執行「強化經濟體質方案」,希望透過降低企業營運成本、協助中小企業發展、改進金融制度、推動企業再造、健全土地及住宅管理政策、改進投資相關措施,及勞動法制等七大對策,一0七項具體措施,以達成兩項具體目標:

  第一,推動經濟再造:為有效解決當前經濟所面臨之制度性及結構性問題,政府必須創造一個高透明度、低成本的市場運作環境,健全法規制度,推動企業再造,以嶄新的法規制度及管理規範,強化經濟體質,打好經濟法制基礎。

  第二,追求健康成長:國內經濟發展已進入成熟階段,往後經濟成長除維持量的增加外,更應重視質的提升,建立精緻的生活環境及關懷的社會,使整個經濟朝向質量並重的健康之路成長。

  這項方案經過行政院各主管機關的積極推動,至今年六月底為止,總計完成七十七項具體措施。在降低企業營運成本方面,已調降天燃氣貨物稅率及重要農工原料關稅稅率,研發及人才培訓投資抵減率則從現行十五%提高至二○%;在協助中小企業發展方面,完成建立區域科技資源整合中心、協助中小企業爭取政府採購商機;在改進金融制度方面,已完成營業稅法修正,實施存款保險差別費率,在短期內將力求修訂完成銀行法及其他多項法案;此外,在推動企業再造、健全土地及住宅管理政策、改善投資等方面,也完成多項措施,在改進勞動法制方面,也已完成許多修法準備工作。

  雖然方案執行已有相當成果,但政府並不滿意,仍指示行政院經建會自今年七月起,再邀集相關部會及學者專家,根據最新的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重新檢討該方案,對方案中已完成項目,則檢視是否可確實達到原預定目標,並追蹤績效;對方案中未完成項目訂時間表,為後續推動工作重點。

陸、結語

  日本橋本及小淵兩屆政府,積極改善經濟與金融制度缺失,對我們來說就像是一面鏡子。我國和日本金融業都同樣面臨如何普遍運用高科技和金融商品不斷加快創新的新局勢,而我國金融體系本身也面臨如何降低金融機構逾期放款比率,完善資本市場支付清算系統,落實資本適足規定,加強金融機構內部稽核制度,以及建立信用評等制度等問題,政府必須提出有效的金融改革對策和執行辦法。日本目前所採行的作法,值得作為我們後續推動「強化經濟體質方案」的參考。金融改革是一件國家大事,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都有密切的關係,有阻力是必然的。但是金融改革的必要性與急迫性非常明確,金融體制的健全與否甚至可以看成國家現代化指標。我們要以「今天不改,明天就會後悔」的心情來推動金融改革。

  隨著我國與日本兩國不斷的經貿整合與國際分工,兩國經濟的相互依存度一直很高。在新形勢下,雙方如何學習對方的改革經驗,加強合作,是一件重要工作。三三會的成立,正是搭起一座雙方經貿交流與合作的橋樑,在關鍵時刻,扮演關鍵角色。

  從更深層次觀察日本的改革,可以理解到,推動政府再造,改革政府組織、人力及法令規章,才是落實金融、經濟改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最關鍵的課題。本人於行政院長任內所推動的提昇國家競爭力、行政革新方案以及員額精簡計畫,蕭院長接續推動「組織再造」、「人力及服務再造」及「法制再造」,都是政府再造的一環,主要目的都是要改善政府體制及人事、業務法規老化、僵化所衍生的各項缺失。最近,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我國今年政府效能的國家競爭力排名,從十四名進步到十一名,雖然是對政府近年來推動行政革新與政府再造的一種肯定,但我們也必須坦誠,相對於民間企業,我們的步伐仍不夠快,改革的幅度不夠大。在精簡政府組織、明確劃分中央與地方權責、改善政府用人制度、簡化行政作業流程、減少法令限制等方面,都必須再加倍努力,才能適應我們下一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展望未來,我們將進入一個以知識、資訊為基礎的時代,在制度改革加快、科技不斷創新的情形下,我們改造制度的速度,以及運用新知識的能力,將決定我們未來的國家競爭力。在政府大力推動組織、人力與法制改革時,民間企業也需要改變過去的運作方式,透過組織結構、人力素質、技術能力與經營網路的不斷創新,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此外,企業也要增進本身的德行、建立自律意識,善盡社會責任,合理運用自然資源,建立永續發展的經營基礎。

  過去,本人在行政院長任內積極推動各項政經改革,經過蕭院長的繼續落實推動,並提出新的作法,再加上在財經領域累積的人才、經驗,都是我們未來經濟持續成長最好的基石。好的制度就像肥沃的土壤,只有在好的制度下,企業才能茁壯、成長。我們希望政府的改革能獲得全國人民與企業的支持,而我們的企業能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紮根,無限伸展。最後,再祝三三會會務順暢,並敬祝各位身體健康,事業昌隆,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