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8年08月14日
總統參加國際同濟會中華民國總會第二十五屆年會暨第二十三屆十大傑出農業專家表揚大會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參加國際同濟會中華民國總會第二十五屆年會暨第二十三屆十大傑出農業專家表揚大會,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國際同濟會中華民國總會召開第二十五屆區年會暨第二十三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表揚大會,登輝很高興能來參加,同時,也要藉這個機會恭喜各位傑出農業專家接受表揚。

  農業是我國的傳統產業,多年來,我們以農業為基礎,支持工業的發展,創造了輝煌的經濟成就。而近年來,全球經濟急遽自由化,農業經營面臨重大考驗,我們更必須以多面向的思考,發揮農業的多元功能,才能將傳統產業發展成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化農業。

  由於農業的功能涵蓋生產、生活與生態等方面,不只是農民維持生計的產業,更與國人的生活、整體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我們不能將農業問題當成獨立的問題來思考,而必須從農業行政體系、產業結構,以至生態保育等方面通盤考量,詳細規劃。

  目前臺灣農業發展最重要的課題,是積極引進新的技術。例如以衛星偵測技術來推動農地改革、利用太陽能來節約成本、以機械化來節省人力、運用遺傳工程來改良品種等等。而這些技術的開發與運用,需要相當的資金與技術。

  農業問題不是單一產業的問題,不是只要技術進步或生產力提高就可以解決的。因此,要順利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必須考慮農業的資本投資風險(Venture Capital),建立完備的制度,籌集充裕的資金,才能因應整體環境的變遷,促進農業的永續發展。

  而在農業產業轉型調適期間,必須確保農民的權益。如因政策調整,導致農民損失,應提供適度補償或救助。就長期而言,更應建立永久性的社會福利制度,將過渡性的老年農民福利津貼納入國民年金體系,保障老年農民的經濟安全。

  未來,為了提振農村生機與活力,必須展開「新鄉村運動」,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遊憩資源,發展多機能、多目標的休閒農漁業,鼓勵農村子弟回流,營造田園都市,縮短城鄉發展差距,並藉此帶動農漁業的轉型發展,讓農業不僅是維持生活的產業,也成為滿足精神需求、美化生活的事業,創造我國農業發展的新里程。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貴會長期以來,積極從事社會服務工作的豐碩成果,深受各界肯定。尤其是二十三年來選拔傑出農業專家,關心農業建設的具體行動,對改善農村經濟,促進農業發展貢獻很大,登輝特別利用這個機會表示敬佩與感謝,並敬祝大家健康快樂!謝謝。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