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8年08月12日
總統接見扶輪社三四九O地區代表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指出,為推動兩岸關係的進展,政府一直以務實作為,逐步開啟兩岸互動新局。未來我們仍會秉持善意,推動協商,化異求同,希望能拉近兩岸發展的差距,為人民謀求更大的福祉。
總統並重申,他提出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主要是為了保護國家與人民的權益。總統說,國家的發展和地位必須有確定的策略,當國家、人民的權益被侵害時,身為國家領導人,他有責任保護人民及國家的權益,因此,他提出「特殊的兩國論」來釐清事實,只是將該處理的事情早先提出,政府做事是有目標與理想,「不是想到就說」。
總統是上午接見扶輪社三四九○地區代表時,作了以上表示。
總統致詞時,首先對扶輪社員們長期以來為社會建設所作的努力及卓越貢獻表達敬佩和感謝之意。
總統向訪賓說,自他擔任總統以來,念茲在茲的就是確保中華民國的生存與發展。我們今天的成就與十幾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言,然而為了國家更進一步的發展,很多事情都必須提早確立步驟與方法,讓人民能夠在穩定中生活與發展。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在國內問題、大陸問題和外交問題三方面取得平衡發展。
總統指出,在國內方面,我們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維持經濟成長與社會安定的基礎上,追求政治的民主化。尤其是社會福利制度更是十幾年來最具成效,目前中央政府總預算中百分之十五就是用在社會福利方面,如老年津貼、全民健保、原住民及婦女同胞權益的保障等,政府都積極地在推動。十一年來,政府不僅在經濟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甚至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還能維持百分之四點五的成長,更能安然渡過亞洲金融風暴,這些都是我們實行政治民主化的成果。
總統進一步表示,我們實行民主化的成果,已讓國際社會接受我們是「民主家庭」的一員,並受到尊重,而我們現在所積極努力的,是充實民主化的內涵,因此,我們要推動司法、教育、社會、心靈等改革,讓每一個人可以從觀念的改造做起,這些工作有待全體國民一起努力。
總統說,我們若能將這些問題一一解決,並逐漸獲得實現,則我們就可以建立一個新的中國文化,所以他曾提出,「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主要就是希望我們能以新的作為和具體的成果,成為中國大陸學習的模範與榜樣。
談到大陸問題,總統則指出,我們自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除臨時條款以來,即已放棄所謂「漢賊不兩立」的思考模式,承認中共在中國大陸的統治權。同時,為推動兩岸民間的交流,也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制定國家統一綱領,因此,才有目前兩岸之間各種交流活動的熱絡情況。總統說,兩岸問題應在對等的地位上,以協商和對話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以武力相向,未來我們仍會秉持善意,推動協商,進行交流,化異求同,希望能拉近兩岸發展的差距,為人民謀求更大的福祉。
而在外交問題方面,總統認為,爭取合理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尊嚴,是全民的共識。近年來,我們積極推動務實外交、爭取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例如,我們對科索夫的援助,就是為了回饋國際社會及為我國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總統說,以往我們受美國援助長達十三年,現在,我們有能力幫助他人,就應該儘一己之力,促進國際社會的發展。更何況與亞洲其他國家,如日本以國民所得百分之二至三來援助外國,亞洲國家平均也有百分之一的援外經費相比,我國百分之O.O七,是還有空間的。
總統也重申,他日前宣布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主要的用意就是要國際社會了解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因為,「只有凸顯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我們在國際社會中才有發展可言」。
總統並強調,中華民國的存在與發展,是我們一切施政的基礎。國家過去在兩位蔣總統努力經營下,才有穩定的基礎,而十一年來,我們在內外環境都很艱難的情況之下,克服許多的挑戰,才能開創出自由、民主、繁榮的歷史新紀元。這是得來不易的寶貴成果,值得大家珍惜。
總統最後表示,治理國家不是只靠「喊口號」或「耍花樣」,而是真正能為國家犧牲自己,努力奮鬥並具有信心的人,才能擔任國家的領導者,他並期勉大家能繼續凝聚共識,團結力量,為國家開展更宏偉的發展格局,為我們每一個人,締造更燦爛的美麗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