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8年07月28日
總統接見「台灣海峽和平與安全國際論壇」與會外賓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指出,自從他提到兩岸之間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之後,引起國內外極大迴響;事實上,所謂「特殊的」,基本上就是說,兩岸的中國人存在有特殊的情感,彼此也較能相互了解,所以更應彼此尊重。
總統強調,台灣絕不是中共叛亂的一省,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李登輝更不是製造麻煩的人!」希望台海兩岸能和平、共榮,追求未來自由、民主、均富的新中國。
總統在致詞時表示,台灣的發展成就是朝野胼手胝足,共同努力的成果,中共對此既無貢獻,自無提出主張的權利;反而是三萬多家台商到大陸投資,資金高達三百億美元以上,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貢獻良多。
總統上午在總統府接見「台灣海峽和平與安全國際論壇」與會的外賓時,作了以上表示。總統府資政丁懋時、外交部長胡志強及總統府副秘書長林碧炤也在座。
在談到兩岸關係的發展時,總統說,我們認為,臺灣與中共的關係早已超越所謂的「內政問題」,而成為兩個對等實體的交往問題。因此,我們也跳脫國共內戰的思考模式,放棄以武力解決兩岸問題。總統也遺憾的表示,中共始終無法務實面對兩岸分治的事實,也不願放棄對臺使用武力的可能性,致使兩岸關係無法開創新局,臺海安全也無法獲得進一步的保障。
總統在致詞中也指出,臺灣海峽的海路、空路是西太平洋重要的國際航道。因此,臺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財產,一向深受各國重視。
總統向外賓說,近十年來,中華民國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回歸正常的憲政發展,加速落實民主化,並透過公平、公正、公開的自由選舉,讓民意決定國家發展的方向,推動政府組織的再造計畫。總統認為,由於這些基本改革工程的陸續完成,使自由、民主、開放的社會及政治體制,日益鞏固,為臺灣奠定長治久安的發展基礎,也為臺灣海峽的和平安定,提供了有利條件。
總統也藉機重申,我們推動兩岸交流、增進兩岸互信的善意與決心並未改變。我們希望兩岸能在對等的立場上,加強建設性對話,以減少歧見,增加共識,為臺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全奠定基礎。
與會外賓是由廿一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及美國布朗大學教授高英茂陪同,到總統府晉見總統。賓客名單如下:美國企業研究所資深副所長博騰(John Bolton)、中美商務理事會理事長羅大為(David Laux)、美國企業研究所亞洲研究主任林蔚(Arthur Waldron)、太平洋論壇執行長柯薩(Ralph Cossa)、新亞洲研究所主任李相禹(Sang-Woo Rhee)、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教授弗里曼(Edward Friedman)、邁阿密大學政治系教授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訪問學者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訪問教授譚若思(Ross Terrill)、倫敦政經學院教授亞夫達(Michael B. Yahuda)、倫敦時報斯密斯(Geoffrey Smith)、廣島修道大學訪問學者林羅彬(Robyn Lim)、南洋科技大學國防戰略研究中心訪問教授阿查理雅(Amitav Acharya)、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費雪(Richard D. Fisher, Jr)、尼徹尼諾夫格羅德語言大學教授謝古寧(Alexander Sergounin)、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教授畢建祥(Jianxiang Bi)、布魯金斯學院研究員黃介正(Alexander C. Huang)、美國布朗大學研究員馬志寧(Andrew Mar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