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8年07月27日
副總統參加國內工業界人士餐會
連副總統今天晚間參加國內工業界人士餐會,並對他們 平時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辛勤奮鬥,造就了國內工業的蓬勃發展及國內經濟的升級,表示感佩。
副總統致詞時指出,從台灣經濟發展的經驗中,我們可以發現,工業一向是帶動我國經濟成長的動力,尤其今天台灣不但已成為多項工業產品的全球製造中心,更成為全球第十四大貿易國,外匯存底累積也高居全球第三位,甚至在前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襲擊全球之時,台灣受到的影響最小。這些成就,一方面得力於政府因時制宜的經濟發展策略,使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另一方面,工業界先進們的辛苦耕耘與努力付出,一步一腳印地踏實奮鬥,才是我國經濟發展背後最重要的推手。
不過,副總統也認為,今天,我們除了記取過去成功的經驗之外,更應針對當前我國工業發展所面臨的轉變與挑戰預作準備。目前全球的產業調整方向均朝向高科技產業發展,而我們也以建設台灣成為科技島為目標。
副總統並提醒大家,在面臨國內外經濟環境快速變動與挑戰時,必須要有一番全新的思維與作法,以因應瞬息萬變的經濟情勢。尤其,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廿一世紀,我們必須發展成熟的經濟,來與過去發展中的經濟作區隔,因此,在經濟結構、體制及發展方向上,都必須有所調整。
副總統進一步說明,在結構面上,我們的服務業,己由過去幾年百分之五十的就業人口,增加為百分之六十,產業發展並將以研發為重心,且以科技化掛帥,在體制面上,自由化、國際化、紀律化、制度化,甚至民營化,將是未來的重點,副總統特別提到,民營化是我們必須走的路,但必須透明化、公平化,照顧勞工大眾的權益,這是大家的共識。
在經濟發展方向上,副總統指出,今後產業的發展,應由量的擴充轉為質的提升,政府不僅應該重視民眾生活水準的提高,更應重視生活品質的提升,讓每一位國民享受努力之後應得的成果。
當然,政府也應該尊重市場機能,必須竭盡所能地為工業界排除各種障礙,諸如:檢討現行的產業政策與各項行政流程,對於不合時宜與不合國際規範的法規,立即檢討修訂,並對企業投資活動所面臨的各種困難,主動協調排除等。
副總統特別強調,「大有為政府」的時代己經過去,今後政府應該著重「小而精」、「小而美」,不需要樣樣都管,但該管的一定要落實,這才是現代化國家的政府。
最後,副總統表示,他本人未來一定會繼續盡一切力量為工業界營造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讓我工業界能繼續在全球舞臺上展現傲人的成績,他也願意為這塊土地、這裡的人民做出奉獻,一起與大家為國家在廿一世紀的光明燦爛的遠景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