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8年07月20日
總統接見國際扶輪社三四七○地區社員代表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再度重申,自民國八十年修憲以來,兩岸關係即已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個中國」的內部關係。所以,中共將臺灣視為「叛離的一省」,完全昧於歷史與法律上的事實。
總統強調,我們將持續慎重推動兩岸間的交流,積極促成彼此以對等的關係進行對話與協商;並繼續促進我們民主制度的完善,追求穩定的經濟成長;同時積極加強與國際社會的接觸,以保障我們的生存發展。
總統並請國人對政府應有更大的信心,因為信心是一切力量的來源,有了信心,很多問題就會逐步獲得解決。
總統是上午接見國際扶輪社三四七○地區社員代表時,作了以上表示。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登輝有機會和國際扶輪社三四七○地區社員代表見面,感到十分高興。首先,要對各位長期以來為社會建設所作的卓越貢獻,表示感謝與敬意。
登輝自擔任總統以來,最關心、也一直不斷思考的,就是國家的前途與未來的發展。近十年來,我們完成了經濟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社會多元化的階段性改革,開拓了寬廣開放的發展空間之後,如何訂定下一步的努力目標,是一項非常重要課題。雖然國家發展的方向,有待全體國人一起討論,凝聚共識,但以主政者的身分,有責任提供經驗、思考的邏輯和長期觀察的心得,供國人參考。因此,登輝出版了「臺灣的主張」這本書,希望登輝深愛的臺灣同胞和熱忱的國際友人,體會臺灣的心聲,了解臺灣的過去和未來。今天,我們也特別準備了「臺灣的主張」,送給各位,請大家指正。
日前登輝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他們提了七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有關台灣幾年來的發展相當有成就,政治也民主化,但中共把台灣看成叛亂的一省,影響台海安定,請問我的看法如何;第二個問題則問到,台灣如果要獨立,很困難,也會引起很多問題,而且台灣人民也不能夠接受一國兩制,問我有何做法。我則告訴他們,這個問題我們要從現實、歷史和法律三方面來看。
十多年來,兩岸關係在我們的推動下,雖然累積了一些成果,但是由於中共當局始終不顧兩岸分權、分治的事實,持續對我們進行武力恫嚇,造成兩岸關係無法獲得根本改善。
中共所謂的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台灣則是一個地方政府,是叛亂的一省,這種說法,是兩岸關係無法獲得根本改善的原因。事實上,中共在民國三十八年成立以後,從未統治過中華民國所管轄的臺、澎、金、馬。而我國在八十年修憲時,增修條文第十條(現在為第十一條)將憲法的地域效力限縮在臺、澎、金、馬,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統治權的合法性;海基會辜董事長去年訪問大陸時,也特別提到兩點,第一、台灣和大陸是對等的關係,第二、我們在台灣推行民主政治,已有具體成效,大陸也應一起推動民主化,國家才有真正達到共識的可能。
另外,增修條文第一、四條明定立法院與國民大會民意機關成員僅從臺灣地區人民中選出,八十一年的憲政改革更進一步於增修條文第二條規定總統、副總統由臺灣地區人民直接選舉,使所建構出來的國家機關只代表臺灣地區人民,國家權力統治的正當性也只來自臺灣地區人民的授權,與中國大陸人民完全無關。
八十年修憲以來,已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個中國」的內部關係。「一個中國」不是在現在,而是將來民主統一之後,才會有「一個中國」的可能,所以,中共將臺灣視為「叛離的一省」,完全昧於歷史與法律上的事實。
面對台海兩岸的情勢發展,我們將持續慎重推動兩岸間的交流,以對等的關係來積極促成彼此對話與協商,在這方面,例如漁業、走私與偷渡客的問題,若不能以對等的立場來談,則很多問題都無法解決,例如偷渡客問題,中共會認為同一國家沒有這樣的問題,而中共也一直對我們的外交進行打壓,所以,台海的問題很多,也是很複雜的,若要談,就要站在對等的地位;另外,我們也要繼續促進我們民主制度的完善,追求穩定的經濟成長;同時積極加強與國際社會的接觸,以保障我們的生存發展,我們必須以對等的地位與態度和中共進行互動。
登輝請大家瞭解,我們應該要有信心,也請大家對政府有更大的信心,因為信心是一切力量的來源,有了信心很多問題才會一步步獲得解決。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政府各項施政,都必須取得民眾支持,才能順利展開。各位都是社會的中堅,登輝希望大家發揮影響力,協助政府實現施政目標,同時期盼大家在既有的良好基礎上,為國家社會的進步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我再度說明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主要就是希望大家瞭解,我們要有信心,最近媒體常提到國內股市跌了一千點,其實,這些都是信心的問題,面對中共及國際的反應我們要以信心來面對,將來兩岸在談判或接洽時應以平等對等的立場來處理,沒什麼特別的,就是處理問題時雙方應該有對等的地位,政府不是要搞台獨,如果沒有平等、對等的立場,像毒品、槍械走私以及口蹄疫等問題,都是很大的困擾,所以,希望大家能夠了解。
最後,敬祝大家健康快樂!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