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8年07月04日
秘書長參加第六屆北美華人學術研討會
總統府秘書長黃昆輝在美國華府參加一項學術研討會時,澄清外界對李總統所提「七塊論」的批評。他表示,在李總統在「台灣的主張」一書中,根本沒有所謂的「七塊論」。李總統認為中國未來最理想的狀況是中國大陸擺脫大中華主義的束縛,讓文化與發展程度各不相同的地區有充分的自主權,相互競爭,追求進步,中共應將權力下放,讓各地方依其特性,充分發展。
黃秘書長也指出,李總統對蔣公和經國先生對台灣所做的貢獻極為推崇。他並引述李總統的話說,「幾十年來,如果沒有這兩位性格堅韌的領導者,台灣恐怕早就被中共吞併,淪入與中國大陸同樣悲慘、黯淡的情況。我不僅推崇蔣公和經國先生對台灣所做的貢獻,也認為必須以這幾十年所累積的經驗與成就為基礎,開創台灣的未來,唯有如此,我們的未來才會有光明的希望」。
黃秘書長是於本月三日參加在美國華府舉行的第六屆北美華人學術研討會,並應邀以「挑戰與超越-邁向新世紀的中華民國 」為題演講,演講內容為:
今天,昆輝承邀參加「第六屆北美華人學術研討會」,感到非常榮幸。過去,本人曾在行政院青輔會服務,跟海外華人學術團體保持密切的聯繫,對海外學人關心國是的熱忱,以及在國家發展過程中所作的貢獻,有特別深刻的體會與了解。因此,我要先藉此機會向大家表達個人崇高的敬意。
據個人的了解,從國內召開的「國家建設研究會」,到海外籌辦的「北美華人學術研討會」,每次會議都以當時國家建設發展的重要課題作為研討議題,並且經過海內外學者、專家充分交流經驗,貢獻智慧,都能提出中肯的寶貴建議,從而對國家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次研討會也以「邁向新世紀,開拓新境界」為主題,針對當前我國所面臨的重要發展課題,進行分組研討,相信以大家精湛的學養和豐富的經驗,必能深究問題的癥結,研提有效的對策。昆輝不揣譾陋,謹以「挑戰與超越:邁向新世紀的中華民國」為題,就個人的觀察與體會,針對我國過去的發展,面臨的挑戰及發展的前景,提出報告,以供參考。
壹、發展過程與成果
每個國家皆有其發展的條件,也有其發展的困境。中華民國在台灣短短的五十年間,締造了世人稱道的政經發展成就,主要就是在每一個發展階段都能充分發揮本身有利的發展條件,掌握面臨的問題,尋求有效的對策,以突破發展困境。早期,在先總統蔣公領導之下,致力鞏固國家安全、維護社會安定及促進教育發展,提供國家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其後,蔣故總統經國先生在這穩定的環境中,充分運用豐沛的人力資源,發揮國人勤苦耐勞、奮發向上的打拼精神,推動一系列的經建計畫,突破資源缺乏,資金不足的艱困環境,才能從貧苦的農業社會,逐步轉型發展成為一個富足的工商社會,締造舉世稱羨的「台灣經濟奇蹟」。李總統說,「幾十年來,如果沒有這兩位性格堅韌的領導者,台灣恐怕早就被中共吞併,淪入與中國大陸同樣悲慘、黯淡的情況。我不僅推崇蔣公和經國先生對台灣所做的貢獻,也認為必須以這幾十年所累積的經驗與成就為基礎,開創台灣的未來,唯有如此,我們的未來才會有光明的希望」。李總統登輝先生主政之後,又持續發展經濟,十一年來,國民所得增加一倍,並進一步推動政治改革,逐步建構一個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社會多元化的國家。而在我們完成首次總統直接民選之後,才贏得國際社會高度的肯定,被列為真正自由、民主的國家。
現在,我們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面對一個科技發展更為快速,國際競爭更為激烈的新時代,應該更審慎地思考下一階段發展的方向。因此,我們不能不對過去發展的成果及其衍生的問題悉心檢視,同時對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也須先作深入的探討,俾據以研擬發展的策略。尤其,最近十年的發展經驗,是一項我們前所未遇的結構性大改革,也是我們邁向新世紀的主要發展基礎,更值得我們用心研析。
我們這十年來的改革,主要包括政治民主化、外交務實化、開展兩岸關係及促進產業升級等四個發展方向。前三項可以說是全新的經驗,但我們還是突破了種種的困難,締造相當可觀的成果。
一、我們採取理性、和平、漸進的方式,並且在維持經濟成長與社會穩定的情況下,完成政治民主化。這項「寧靜革命」不但打破了中國人無力實施民主制度的迷思,為華人世界樹立了政治改革的典範;同時也為我們贏得國際社會的肯定與讚揚。本人認為,經濟發展成果讓世人不敢輕視我們的實力;但是這項政治改革成就,則進一步使我們贏得國際的尊敬。這兩項發展成就,是我們賴以立足國際社會的主要支柱,也是我們在國際競爭中,擁有的兩大有利發展條件。
二、政治民主化也帶動新聞自由化、社會多元化,釋放出民眾前所未有的活力,讓社會展現蓬勃的生機。這在面對快速變遷的高度開發時代,無疑是一項非常寶貴的資源。
三、政府推動務實外交,是一項顧及現實的必要選擇。李總統在「台灣的主張」一書中,以座標圖來說明,我們為了避免在國際上走向孤立,或被中國大陸強制統一,選擇了兼顧「促進兩岸關係」與「推動務實外交」的折衷策略,以維持均衡的狀態。尤其,在國際外交走向多元化,以及地球村的概念逐漸形成之際,務實外交正符合國際發展的趨勢,也可創造有利的發展條件,不但已彰顯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而有助台灣安全的保障;同時也有利於我國經貿的發展。這裏順便澄清外界對李總統所提「七塊論」的批評,在李總統台灣的主在張一書中,根本沒有所謂的「七塊論」。他認為中國未來最理想的狀況是中國大陸擺脫大中華主義的束縛,讓文化與發展程度各不相同的地區有充分的自主權,相互競爭,追求進步,中共應將權力下放,讓各地方依其特性,充分發展。
四、兩岸交流已進入第十二年,以往「完全敵對」的關係逐漸被互惠的實質利益取代。以社會交流來說,民國八十七年台灣地區人民赴大陸地區計有一百四十三萬人次,而大陸地區進入台灣將近九萬人次。自民國七十六年開放探親十二年以來,已有一千三百多萬人次。在經貿方面,八十七年兩岸間接貿易達二百三十九點七億美元。在投資方面,截至八十八年一月底為止,我對大陸投資金額達一百二十二點八億美元。依大陸統計,已簽約的投資總額已超過三百五十億美元。兩岸在各自發展過程中,有許多可以彼此合作的領域。台灣經驗對大陸政經改革和法治化的推動,可以提供借鏡。而在農業和國企改革等多方面,也可以相互合作,交換經驗。整體而言,追求國家的統一應該循序漸進,以和平的方式進行,並且統一在民主、自由、均富的制度之下,才符合全體中國人的最大利益與長遠福祉。這項主張在國內已獲得絕對多數的民意支持,也符合世界民主發展的潮流。
五、致力科技發展,加速產業升級,是政府推動經濟轉型,維持經濟成長的重要策略之一;在這方面雖然仍有待加強,但已見成效。例如:電子、資訊及通信產品占出口總值的比重逐年提高,民國八十八年一至五月已達百分之二九點二;而且有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及多項相關產品已進入全球的前三名。
這些重大改革,已為我們營造一個有利的發展環境;而這些發展的經驗與成果,亦將成為我們邁向新世紀的有利發展條件。
貳、發展問題與挑戰
雖然,國人經長期努力,已締造相當傲人的政經發展成就,但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亦衍生不少問題。
一、過去我們長期致力於經濟發展,但相對忽略精神文化的建設,已造成精神文化與物質文明發展的失衡。同時,我們也因急於追求產業發展,而忽視環保工作,以致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的破壞。最近幾年,國內社會風氣敗壞,犯罪日趨嚴重;以及風災水患接連造成民眾財產嚴重損失,皆與此有所關聯。
二、目前,我們雖已建構民主政治制度,但在政治運作上仍有窒礙;而國會形象與議事效率亦迭遭批評。其次,社會一般民眾之守法精神,亦顯不足,例如,遵守交通規則與公共秩序,就有待加強。這些在在都顯示我們的民主制度未臻完善,國人的民主素養仍嫌不足;而距離建構一個真正的民主、法治社會,仍有一段尚待努力的路途。
三、更值得重視的是,我們的傳統價值觀念與道德規範,在經濟快速成長、社會急遽變遷的衝擊之下,已逐漸解構,以致衍生不少社會脫序現象。連我們過去賴以締造經濟奇蹟的勤奮精神,也逐漸消失。目前,國內基層勞力已因就業意願低落,而產生工廠缺工、引進外勞,卻有勞工失業的不合理現象。我們若要建構一個真正的現代化社會,恐須重新整建我們的社會價值體系。
四、青少年問題也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一項隱憂。青少年處於身心發展較不平穩的階段,本來就容易遭受挫折和困境;而其所處的家庭、學校和社會又在急遽變遷的衝擊下,產生結構性的改變,進而衍生不少對青少年發展不利的因素,例如破碎家庭增多、升學競爭壓力及色情暴力的傳播資訊等,交織影響青少年的心理與行為發展,導致青少年問題層出不窮。以數字來說,每年中輟學生高達數千人,是犯罪的高危險群,每年產生近三萬少年犯。青少年若不能導引正常發展,恐將影響國家未來的競爭力。
當我們邁入二十一世紀,若要追求國家更大格局的發展,首要面對的挑戰,就是如何導正過去長期發展的偏頗缺失及解決其所衍生的問題。其次,如何因應民主化、全球化與資訊化的世界發展趨勢,運用我們已奠定的基礎,發揮我們已擁有的優勢條件,追求發展上的再超越。第三,則是在策略上如何尋求發展的平衡點,例如在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化發展之間,在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之間,在國家安全、兩岸關係及國際外交之間,維持均衡的發展。
參、發展目標與策略
二十世紀,中華民國在台灣以半個世紀的時間,締造了世人稱羨的經濟發展奇蹟與政治改革成就,李總統稱之為「第一階段的台灣經驗」。那麼,在二十一世紀,我們又要創造一個什麼樣的台灣經驗?李總統在民國八十六年聽取國民大會代表的「國是建言」之後,發表談話,揭示他的治國理念,強調要在總統任期之內,致力推動各項改革,奠定國家長治久安與永續發展的基礎;期使我們能在二十一世紀建立一個精神文化與物質文明均衡發展,真正自由、民主、均富的現代化國家。這也就是他常說的「第二階段的台灣經驗」。
第二階段台灣經驗與第一階段的台灣經驗,又有何不同?由於李總統對於過去發展的缺失有相當深刻的了解,因此他特別強調精神文化建設,也重視社會公平正義的伸張,期望國人不但享受富裕的物質生活,也能擁有充實的精神生活內涵;不只追求個人的發展,也能彼此關懷,協助弱勢的族群,共同分享發展成果,締造溫馨祥和的社會。其次,第二階段的發展目標,就是完成國家現代化。
一般而論,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應包含技術、制度與觀念三個層面。若就當前發展狀況分析,我們現行制度仍有許多未臻完善,甚至已不符現實需求;而國人亦尚未建立現代社會應有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模式。因此,李總統就任首任民選總統以來,就積極督促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制度層面的改革,同時也倡導思想觀念的革新。茲列舉五項重要的制度改革加以說明。
一、憲政改革:國民大會在民國八十六年,依據「國家發展會議」所達成的共識,完成第四階段修憲工作,主要目的在於建立權責相符的中央政府體制與精簡政府組織層級,以提高行政效能。目前,國民大會正在進行的修憲任務,則以「國會體制改革」為主要目標。
二、政府再造:行政院推動的「政府再造」包括「組織」、「法制」與「人力及服務」三個層面。組織再造以建立扁平化、效率化、權責分明的政府組織為目標,精省的用意即在於此。法制再造,主要在檢討修改不合時宜的行政管理法令、制度。人力及服務再造,則以提升公務人力素質、推動全國行政單一窗口運動、建立電子化政府,提升服務品質為主要內容。
三、教育改革:目前,教育部正進行全面性的教育制度改革,期能澈底改造學校教育環境,提供學生一個快樂學習成長的環境,並建立多元升學管道與終身學習的社會。
四、司法改革:全國司法改革會議即將在本月召開。李總統對司法改革至為關切,期待建立公正、廉潔,而能伸張社會正義,維護人民權益,值得民眾信賴的司法。簡言之,即是建立人民的司法。
五、社會治安:台灣社會治安問題,就是一項涉及制度層面的典型案例。過去在戒嚴時期,社會治安的維護係由警備總部統籌;解嚴之後,則由警政單位負起主要的責任,但其組織結構、養成教育、在職訓練及陞遷制度,仍沿襲舊制,在社會環境大幅變遷的情形下,無法適應實際需求,以致影響其維護治安的功能。因此,政府才召開「社會治安諮詢會議」,邀集學者專家,經過一個多月的專題研究與大會研討,研提建立現代化警政制度的基本架構及實施方案。
此外,在國防、經濟、財政金融、社會福利及公共安全等方面,亦均針對現存問題與發展需求,進行制度改革、法令修訂及政策調整。
有關思想觀念革新方面,李總統有鑑於社會已出現若干偏差心態與脫序現象,乃提出「心靈改革」之呼籲。李總統認為現代社會的各種問題,也可以說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我意識的問題。現代社會所面臨的問題是,一方面無止境地肯定個人的慾望,另方面無止境地否定對社會的規範,許多先進國家曾面對這個問題,而台灣社會也出現此種不平衡的徵象,我們必須及早推動心靈改革,其目的,主要在於導引國人建立現代社會應有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模式。一般社會大眾對於當前推動心靈改革,大多認為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但各界對心靈改革的意義、內涵和做法,卻各有不同的看法。因此,總統府為了慎重其事,曾邀社會各界菁英代表,共同研商,提出「尊重與關懷」、「守法與倫理」、「勤儉與整潔」、「效率與品質」及「溝通與和諧」等十項價值觀念,作為現階段推動心靈改革的內涵。這十項價值觀念,有些是我們傳統固有的美德,卻已逐漸被淡忘了;有些則是當前社會所缺少的,但都是現代社會應具備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
至於推動心靈改革的策略,除了責成政府相關部門落實「教育改革」、「文化紮根」、「端正禮俗」、「掃黑肅貪」、「行政革新」、「社區發展」及「環保工作」等紮根工作之外,主要邀請政府機關與民間團體,依其業務性質,選擇相關的價值觀念,研提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做到的實踐行為,並規劃倡導行動,鼓勵其團體成員身體力行,逐步擴大影響,以蔚為風氣。簡單舉兩個例子來說,國際青商會選擇「整潔」項目,每年暑假分區規劃「淨灘活動」,號召會員及地方人士,共同清除海水浴場的髒亂。教育部則選擇「關懷」項目,分區舉辦大專社團博覽會,鼓勵大專學生社團與鄰近國中小簽約,認領輔導該校學生。青輔會正招幕一萬八千個青年義工,參與公益服務。
心靈改革涉及思想觀念的改變與行為習慣的培養,絕非在短期間就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在當前的民主社會,也不可能一經總統倡導,就立即群起響應。可喜的是,一開始就有一百多個全國性的民間團體,熱心參與此項社會改造工程。其實,這些熱心的民間團體本來就一直從事淨化人心,改造社會的工作,心靈改革僅是把大家的力量結合在一起,藉以發揮倡導功能,擴大影響層面。但社會改造絕非朝夕之功,必須持之以恆,也需要更多熱心人士與團體的關懷與參與。
回顧我國這半世紀以來的發展,每一個階段各有其遭遇的困境與面臨的問題,但國人總以不怕苦、不畏難,勇於打拼的台灣精神,一次次迎接挑戰,突破困境,超越前進,締造輝煌的發展成果。目前,李總統所推動的各項改革,雖已次第展開,但仍須加以落實,有些更需長期持續推動,才能創造發展優勢。展望未來,我們要面對的是一個更具挑戰性的新世紀,更具競爭性的國際社會。我們下一階段的發展,可能面臨更多的挑戰,遭遇更多的障礙,但以國人的智慧和經驗,只要能以堅定的信心迎接挑戰;勇於面對問題,虛心檢討,並以堅定的決心和毅力,進行改革;一定可以超越障礙,再締造另一次成功的台灣經驗,為全民福址與國家發展,開創更為璀燦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