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8年07月03日
副總統在台南市與里長、社區理事長們聯誼餐敘
連副總統今天中午在台南市與里長、社區理事長們聯誼餐敘,並對他們平日服務鄉里、促進地方繁榮發展所做的貢獻,表達敬佩之意。
副總統於應邀致詞時表示,他每次回到故鄉,都感覺特別溫暖和親切,尤其鄉親的鼓勵,是他人生旅途中最大的「加油站」。
副總統指出,台南是台灣開發最早的地方,俗語說:「一府、二鹿、三艋舺」,「一府」就是指府城台南,因為開發最早,所以古蹟特別多,全國廿四處的一級古蹟,府城就佔有七個;此外,還有八處二級古蹟,以及卅八處三級古蹟,這是台灣其他地方無法相比的。府城不但有全台首學的第一座孔廟,和全台第一座的府城隍廟,而且有全台第一座的天公廟,這些都列為台灣第一的文化古蹟,是所有府城人的文化資產。
副總統說,除此之外,府城有全台灣最特別的三大名匾,第一塊是掛在城隍廟大門口的「爾來了」門匾,不但字句特殊,含意也深,是教人為善;因為任何人死後都會到這裏來,所以說「爾來了」,讓在生的人有所警惕。第二塊匾是天公的一字匾,整塊匾只有「一」字,表示天下第一的玉皇大帝天公是最大的。第三塊是竹溪寺的「了然世界」,希望大家看破紅塵,只要對世界了然,也就沒有什麼可爭的,所以教人凡事氣度要大。
這三大名匾表現了府城人的文化,副總統表示,我們祖先唐山過台灣,雖然「心肝結一丸」,但是他們把我們文化的種子,首先種在台南,這是府城人的文化-一切與人為善,凡事心胸要大,不動氣有量才有福。這應該是府城人的性格和精神。
由於前不久副總統接受台北大安區仁愛里的里長指派擔任十九鄰的鄰長,他說自己對這個職務感到非常榮幸,因為這是直接為他的鄰居朋友服務最好的機會,非常有意義。副總統也告訴大家,當初里長想指派他擔任鄰長,還不好意思開口,但是,後來他知道了,不但樂於接受擔任,而且還特別感謝里長的好意。
副總統也表示,過去他在政府機關做事,服務的對象都是全國性或是地區性的民眾,固然很有意義,但是和做鄰長比較起來,服務的對象是自家鄰居,比較有感情,較親切,完全不一樣。他說,擔任鄰長以後很怕做不好,所以特別要向在場的里長們請教,如何才能做好鄰長,並請大家多多指教。
副總統並指出,里長是最基層的公職人員,社區理事長也是社區最熱心的領導人,大家最關心地方大小事務,不管道路、水溝、路燈以及環境衛生,甚至家庭糾紛,都會找村里長伯、議員伯,排難解紛。因此,過去叫村里長為保正,就是保證公平正義的意思,而村里長一般都尊稱為「公道伯」,也就是「福德正神」-「土地公」,是大家心目中最受尊敬的職位。
副總統說,他個人對於故鄉台南特別有感情,在擔任交通部長、省主席、行政院長任內,也全力支持府城各項建設經費,例如台南市鐵路地下化之倡導、台南科技園區的興建,責成交通處港務局拓建安平港,核撥經費維修台南市名勝古蹟,推動台南機場遷移改建工程,支持台南市的南區歷史博物館興建,支持內政部補助台南市五期老人長春公寓經費等,都是為回饋故鄉而盡一份心力。
副總統最後表示,再過半年就要進入新世紀,為了使國家能成為真正現代化的國家,他願意與大家共同攜手努力,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