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8年06月12日
副總統參加輔仁大學畢業典禮
連副總統今天指出,青年人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雖然有些不完美的地方,所以非常需要國家的熱血青年來參與多項改革的工作,然而更重要的是,青年朋友必須先充實自我、拓展視野與心胸、關懷社會,未來國家才能在青年朋友的努力下,穩定中求發展。
副總統強調,青年是社會的新血輪,社會進步的原動力,由於青年朋友的理想與熱情源源不斷注入,使得社會得以活化、持續發展,若是給青年人越多的空間,社會將越有希望。
副總統是上午參加輔仁大學畢業典禮並應邀致詞時,作了以上表示。
副總統也指出,青年人目前存在著若干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例如:
-兩性青年在社會、職場、學校、家庭,甚至是個人,相互尊重條件仍不夠理想,因此形成「兩性青年的發展問題」。
-學非所用及就業問題。
-弱勢青年未能得到更妥適的協助與幫忙。
-面對日趨功利的社會,青年在理想與現實中爭扎,造成「自我價值的困惑」和「道德與社會責任的失衡」的現象。
-面對日益狹小的生活空間,缺乏正當休閒活動,導致青年苦悶增加,面對挫折能力降低,造成青年的「身心健康的問題」。
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使得青年朋友擁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副總統提出幾項今後應加強的重點:
第一、政府要創造公平發展的環境:
1教育除了是配合國家建設,尤其是經濟建設之外,更應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全人教育,是幫助人在人格、知識、技能、智慧上不斷成長。
2高等教育不應是少數人通過聯考才能取得的特權,而是每個人只要努力就可以享有的機會。
3在完備的教育體系下,建立終身學習的機制。
4調整教育資源的分配、縮短城鄉教育、以及照顧弱勢族群的教育權益,以建立一個機會均等的社會。
第二、政府要提供適當休閒的場所:
透過提供適當的休閒場所,以及鼓勵包括科學、藝文、運動等各項競賽,讓青年的創意、活力得以舒展開來。青年人的視野不再侷限於小小的電視機或KTV,下一個世紀,我們要培養出心胸像海一般寬廣、理想像山一般崇高的跨世紀優質青年。
第三、要鼓勵青年們參與社會服務:
行政院青輔會過去二年,推動青年志工服務工作,至今已有十一萬人次參加,青年參與社會服務,可以讓他們發揮潛能,學以致用,更可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相互照顧的精神,使他們能夠體會自己的成就,並發揮助人為快樂之本的胸懷。
第四、改進我們的兵役制度:
研究社會替代役的可行性,讓多出來的兵源可以運用在社會服務最需要的地方。除此以外,兵役役期還可以適度的縮短,可以讓更多有用的人力,投注在國家建設發展之上。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非常高興到輔仁大學,來與各位同學一同參與你們人生最重要的階段-畢業典禮,過了今天,你們就要所學貢獻社會、一展抱負,看到各位充滿信心、朝氣蓬勃,不禁對我們國家即將邁入下一個世紀深具信心,祝福大家鵬程萬里,事事如意。
輔仁大學是天主教在我國設立的第一所大學,創校迄今近七十年,在這一甲子的時間裡,培育了無數的人才,分佈在各行各業,對台灣的進步貢獻卓著。而貴校致力於人文精神與真、善、美、聖全人教育的培養,使輔大的學生具有一股與眾不同的特質。
青年人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也的確是有著不完美的地方,所以非常需要像各位一樣的熱血青年來參與多項改革的工作,但是更重要的是,青年朋友要先充實自我、拓展視野與心胸、關懷社會,未來國家才能在各位的努力中,穩定求發展。
青年是社會的新血輪,社會進步的原動力,由於各位的理想與熱情源源不斷注入,使得社會得以活化、持續發展,我們若是給青年人越多的空間,這個社會將是越有希望的。基於這個理念,在一九九七年三月青年節前夕,我與台大的學生對談,記得我告訴他們:古人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在下一個世紀,你們將接下發展國家社會的重棒。在我心中常常在想:如何發揮年輕人的創造力與生命力,為我們的社會培養出下一世紀的人才。「沒有肥沃的泥土,不會開出茂盛的花朵;沒有良好的環境,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於是我大力倡議結合政府與民間資源,成立青年發展基金會,有計劃地培養、鼓勵各種領航人才,以及協助弱勢青年發展。青發會成立一年多來,上山下海,與青年人一起舉辦許多的活動,也聽到很多青年人的心聲。青發會最近的調查就顯示,青年人目前存在著若干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譬如:
-兩性青年在社會、職場、學校、家庭,甚至是個人,相互尊重條件仍不夠理想,因此形成「兩性青年的發展問題」。
-學非所用及就業問題。
-弱勢青年未能得到更妥適的協助與幫忙。
-面對日趨功利的社會,青年在理想與現實中爭扎,造成「自我價值的困惑」和「道德與社會責任的失衡」的現象。
面對日益狹小的生活空間,缺乏正當休閒活動,導致青年苦悶增加,面對挫折能力降低,造成青年的「身心健康的問題」。
青發會現在也針對這些現象,提出了一些對策,但是今天我要在這裡提出另一種思考,那就是我常常認為要協助青年,應該要從青年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讓青年的朋友能參與政策的制定,讓青年人解決自己的問題。我最近經常接觸青年朋友,就聽到他們有這樣的心聲。現代的青年具有極高的自主性,對於許多問題,都有獨到的見解,因此,政府在制定與推行政策時,有必要設立管道,讓青年人提供創見,為社會注入一股活力。此外,我也認為,我們要鼓勵青年能直接參與、甚至主導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學習照顧自己、照顧別人。
當然政府也應該創造各種有利環境,讓青年人得以發展。基本上,我認為今後有幾個方面值得來加強:
第一、政府要創造公平發展的環境:
台灣教育發展初期,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配合國家建設,特別是經濟建設,培育所需的人才。隨著國家社會的進步,我們對於教育的目標有了新的反省,教育應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全人教育,是幫助人在人格、知識、技能、智慧上不斷成長。於是,本人在五年前擔任行政院長期間,邀請李遠哲先生擔任招集人,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來推動教育改革的工作,創造一個讓青年人公平發展的環境,現在我們也已經看到成果。
本人認為,在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不應是少數人通過聯考才能取得的特權,而是每個人只要努力就可以享有的機會。依人的素質之不同、性向不同、興趣也不同,高等教育應該設法擴大來滿足個人發展自己的特色。也就是說,高等教育應多元化,使它成為通往不同領域的大門。此外,我們也要鼓勵大學追求卓越,發展若干世界一流的學府,培育第一流的人才。
其次,我們要在完備的教育體系下,建立終身學習的機制。擴大入學管道,增加學制的彈性,使青年朋友隨時隨地都可以回到教育體系,提供各位一個終身學習的環境。
而調整教育資源的分配、縮短城鄉教育、以及照顧弱勢族群的教育權益,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透過教育機會的均等,以建立一個機會均等的社會。
第二、政府要提供適當休閒的場所:
此外,青年人有無窮的精力,需要寬廣的空間休閒與健身。透過提供適當的休閒場所,以及鼓勵包括科學、藝文、運動等各項競賽,讓青年的創意、活力得以舒展開來。
台灣地狹人稠,人口密度世界第二,給青年的休閒場所也不足,但台灣四面環海、高山峻嶺、美不勝收,應儘量開放海洋與高山,讓青年人得以親近自然、了解自然、認識自然、熱愛自然。例如:在全國的林地中,國有林地就佔了百分之七十五,面積達一五七萬多公頃,可以選擇在適合開放的地方,規劃更多的大型露營地,讓青年人真正體驗大自然生活;像台灣有長達一五五六里的海岸線,過去因軍事考量,層層管制,無法親近,未來應大幅開放海岸線與港口,讓青年人盡情從事風帆、衝浪、浮潛等海上運動;其餘像一些還沒有充份運用的工業用地,也可以規劃成越野車、機車等各式賽車場,讓青年人的活力不會選擇在大馬路上宣洩,而是在設施完備的賽車場中,揮灑汗水,享受速度競飆的快感。
我們希望青年人的視野不在局限於小小的電視機或 KTV,下一個世紀,我們要培養出心胸像海一般寬廣、理想像山一般崇高的跨世紀優質青年。
第三、要鼓勵青年們參與社會服務:
行政院青輔會過去二年,推動青年志工服務工作,至今已有十一萬人次參加,青年參與社會服務,可以讓他們發揮潛能,學以致用,更可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相互照顧的精神,使他們能夠體會自己的成就,並發揮助人為快樂之本的胸懷。我很高興看到很多大學也已經開設了社會服務方面的課程,希望未來有更多青年參加社會服務工作,為我們的社區、社會及國家做更多的奉獻與服務。
第四、改進我們的兵役制度:
過去因為時空背景等因素,需要每一位役男花費二至三年時間在軍中服役。但是隨著戰略思考上的調整、兵源充份、及人民權益與社會需求等多方面的考量,我國兵役制度現階段已經在重新檢討之中。
最近在本人主持的執政黨修憲小組會議中,對於社會替代役已經得到基本的共識,讓多出來的兵源可以運用在社會服務最需要的地方,這還要國民大會修憲通過才能實施。除此以外,我個人主張,兵役役期還可以適度的縮短,可以讓更多有用的人力,投注在國家建設發展之上。因此,我將慎重建議政府相關單位,儘快促其實現。
今天,當我看到各位神采飛揚的臉孔上流露出的熱情、希望、和信心,使我在你們之中彷彿看到了四十年前的自我,也彷彿感受到不同世代之間那種一脈相承的愛鄉、愛國、愛人類的文化聯繫,我感到非常振奮。同學們,祝福你們今後在各個工作上以信心與毅力奮發圖強、堅忍不拔、勇往向前,相信成功是屬於大家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