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8年06月11日
副總統參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畢業典禮
  連副總統今天指出,在千禧年即將來臨之際,電腦和網路所帶來的資訊革命,將使世界上的每一個產業、每一個事物,都面臨既根本又快速的改變。

  而在教育上,當電腦和網路結合之後,會有些什麼樣的轉變?副總統認為:

  -未來國家教育的重心將由「機構」轉為「個人」;

  -教育的目標,將由「文憑」的獲取,轉為「學習經驗」的享受;

  -教育的過程,將由有限的階段,延長為終身的學習。

  副總統說,屆時,在終身學習的社會中,教育機會是對每一個人開放的,真正是「有教無類」、「一視同仁」。

  副總統也強調,隨著網路世紀的來臨,所有資訊教育的推廣者,必須不斷學習與運用,來與時代同步前進,同時也教導學生進入網路的無限世界。然而,網路的發展速度很快,政府不論在硬體建設與規範上,仍有以下幾項需努力的事:

  首先是大家比較切身的頻寬問題。網路塞車涉及通訊主幹和末端線路的容量,以及網路服務公司的設備,政府有必要以長遠的眼光,考慮資訊流量的成長,積極加以規劃,以滿足人民在頻寬方面的需要。

  其次,政府應結合各界力量,建立各種網路規範。例如,內容分級的制度,色情、電腦犯罪等的防範,使網路成為安全、純淨、有禮貌、有秩序的環境。

  第三,資訊教育還要精益求精。為了使各學科的教學都能充分與網路資源結合,使學生資訊素養的培養,充分融入各學科的學習活動中,有必要從目前「校校有電腦教室」,再進一步達到「班班有教室電腦」的理想。

  第四,在資訊時代,資訊即力量,要提高國家競爭力,更要繼續不斷全面提高人民資訊素養,達到全民上網的理想。

  副總統並以「要在做中學」、「要隨時明辨資訊的價值」以及「要用心培養知識管理的能力」來期勉畢業同學提高資訊的素養。

  副總統是晚間參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畢業典禮,並以「跨世紀應有的資訊素養」為題發表演說時,作了以上表示。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有機會來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參加各位同學的畢業典禮,我覺得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在這兒分享大家的愉快和喜悅。因為我和各位感覺好像一家人一樣,過去我也曾擔任教職,和各位是同行,幾十年前我是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現在我的女兒在師大任教,這是親上加親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是一所有光榮傳統、也有神聖使命的高等學府。在這裡,我首先要向各位未來老師的老師表達敬意與謝意--謝謝你們又為國家培育出了一批新的教育菁英。我更要向應屆畢業同學表達祝賀與祝福--恭喜你們,你們終於完成了師範教育的一個重要教育歷程,即將從課堂講台下走上講台。我也要先祝福你們,鵬程萬里,事業順利。

  在座的各位同學一定都同意,你們這屆畢業生,是歷年來最特別最幸運的一群,因為,你們不但是千禧年前夕的畢業生,還是新世紀新出爐的新老師。一千年才有一次的事,竟被你們碰到了,請問,你們是不是很特別,很幸運?

  在千禧年前即將到來的此刻,電腦和網路所帶來的資訊革命,使世界上的每一個產業、每一個事物,都面臨既根本而又快速的改變。

  我最近聽到有關電腦的三大笑話。第一個大笑話是全世界最大電腦公司IBM的創辦人Watson在一九四三年說的。那時他說:「全世界只要有五台大電腦就夠了。」請問,誰知道現在台灣有幾台電腦?當然不只五台。第二個大笑話是另一個美國電腦公司DEC的創辦人在一九七四年說的。他說:「我怎樣想也想不通,有人會在家裡擺一台電腦。」後來,八○年代個人電腦開始流行,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茲講出了第三個大笑話。他說:「電腦的記憶體,只要六四○就夠了。」現在呢?我們流行Gega,連Mega都很少談,更別說幾K幾K了。

  當然,我說出這三個大笑話,目的只是要強調電腦發展的速度,連資訊產業的巨人都想像不到。近幾年來,網際網路興起,改變就更大了。

  全球最大數位通訊公司「思科」總裁錢伯斯(John Chambers)在今年四月來台訪問,掀起一陣網路旋風。他在演講中指出﹐依目前網際網路發展速度判斷﹐未來五年內,全球每個角落、各個事物都將經由網路連接﹐時間、距離的意義將重新修正,而商業活動、教育也將全然改觀。目前全世界各國電信事業已邁入全面開放階段,更將加速網際網路擴張速度,停留在舊時代的企業和個人,註定將遭淘汰。因此他提醒大家:「網際網路新世紀即將在眼前展開,每一個現代人都應該自問:『我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在此,我要請大家一起來想一想:「我們要憑什麼跨入新世紀?我們都準備好了嗎?」過去幾年來,政府在資訊基礎建設方面非常努力,成果也極為可觀。談到這裡,不禁使我想起民國八十三年時我在行政院長任內開始推動的國家資訊通信基礎(NII)建設,當時我還請夏漢民政務委員率領一個考察團到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州,了解該州推動NII的經驗與技術。根據他們提出的報告,北卡州的資訊高速公路採取公開化及普及化的原則,從任何地方均可以進入網路,而且提供遠距教學、醫療與保健服務、司法審判、政府機關行政服務等等。這份報告讓我印象深刻,網路的功能的確是無法估量的,而且網路的發展十分迅速,簡直是一個比賽速度的競賽。因此,我們決定要加速兩項工作,一方面要求交通部加速建設高速寬頻網路,另一方面要普及網路的運用。行政院NII推動小組在八十五年九月提出「三年三百萬人網際網路用戶」的目標,由於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這一目標已於八十七年十二月提前九個月達成。到民國八十八年四月底止國內上網人數已達三百七十萬戶,較民國八十五年增加了三百三十萬戶,各種網際網路的應用與服務也是蓬勃發展,這是非常可喜的成就。這所謂的「第四波」發展,即將引領我們跨入二十一世紀-也就是李總統登輝先生提出的「知識新世紀」!處在這跨世紀的分水嶺,「資訊時代的教學革命」已經迫在眼前。

  我們可以預見,新世紀的資訊必然是多姿多采的,而高速率、高品質的網際網路傳輸,必然將直接衝擊傳統教育的思考模式。過去,大家認為:學校必須擁有校園、教室等硬體建設,學生上課必須集中在教室,分班接受老師的傳道、授業與解惑...不一而足。可是當電腦和網路結合之後,會有些什麼轉變呢?我們可以預期:

  -未來國家教育的重心將由「機構」轉為「個人」;

  -教育的目標,將由「文憑」的獲取,轉為「學習經驗」的享受;

  -教育的過程,將由有限的階段,延長為終身的學習。

  這真是劃時代的變革!屆時,在終身學習的社會中,教育機會是對每一個人開放的,真正是「有教無類」、「一視同仁」。

  網路的世紀已經來臨,各位將來也都是資訊教育的推廣者,必須不斷學習與運用,來與時代同步前進,同時也教導學生進入網路的無限世界。但是不可否認的,網路的發展速度太快了,政府不論在硬體建設與規範上,能做和該做的事還很多。

  首先是大家比較切身的頻寬問題。網路塞車涉及通訊主幹和末端線路的容量,以及網路服務公司的設備,政府有必要以長遠的眼光,考慮資訊流量的成長,積極加以規劃,以滿足人民在頻寬方面的需要。

  其次,政府應結合各界力量,建立各種網路規範。例如內容分級的制度,色情、電腦犯罪等的防範,使網路成為安全、純淨、有禮貌、有秩序的環境。

  第三,資訊教育還要精益求精。為了使各學科的教學都能充分與網路資源結合,使學生資訊素養的培養,充分融入各學科的學習活動中,有必要增加預算,從目前「校校有電腦教室」,再進一步達到「班班有教室電腦」的理想。

  第四,在資訊時代,資訊即力量,要提高國家競爭力,更要繼續不斷全面提高人民資訊素養,達到全民上網的理想。根據美國一項調查資料,百分之四十的資訊科技人材來自非電腦、工程或電子科系,顯示科技資訊不是少數人的專利,必須廣由人文、社會、教育等領域來培養更多人材。

  要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最好充分融入各學科的學習活動中。從此一觀點來看,各位每一個人真是任重而道遠!所以,對於各位平時資訊素養的充實,我也有三點建議:

  第一是要在做中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一位教授指出,整個知識的量,每十年會增加一倍,所以我們在學習時,不能拘泥於「要學什麼」(What to learn?),而應強調「如何學習」(How to learn?), 麻省理工學院有一個「活氧計畫」,意思就是,資訊有如氧氣之於人生。使用各種資訊設備,要像呼吸一樣自然。各位如果平常不斷關心,有問題立刻就問、就學,自然就不怕落伍了。

  第二是要隨時明辨資訊的價值。網路是一個開放系統,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把自己的作品和意見放到網路上去。面對資訊的大爆炸,我們更要懂得評析和選擇,懂得消化和吸收,因為很多電腦網路上的資訊是錯誤或有偏見,我們必須自己來做判斷。

  最後是要用心培養知識管理的能力。資料是未經證實的事實,資料加上一些相連的關係,就成為資訊。資訊連結上相關的工作技術,就成為知識,由知識來創新、創造則是最重要的工作,因為唯有創新、創造,才是我們未來競爭最有力的武器。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