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8年06月11日
總統接見亞洲安全保障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與會代表白樂崎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指出,我國這次宣布將以三億美元金額,援助解決科索夫難民問題,完全是基於人道的考量,這除了表示中華民國的格局與氣勢之外,更彰顯我國對國際社會的回饋心意。
總統是在接見亞洲安全保障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與會代表白樂崎(BELLOCCHI)等人,作了以上表示。
面對最近外界對總統宣布援助科索夫難民的不同意見,總統強調,我國政經發展能有今天的成就,早期美國所提供的鉅額美援,也發揮了極大的功能;今天,我們已有能力回饋國際社會,善盡國際社會一分子的責任,這也表示我們已走出過去的格局,對國家尊嚴的提昇,甚有助益。
總統接著表示,事實上,目前我國每年援外的金額還不到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零點零七,與先進國家相較仍然不成比例,這次我國提出此一援外方案,可以說是中華民國史無前例的大格局做法。
針對外界質疑的決策過程,總統也提出解釋說,這次援助科索夫難民案是經過內部高層,一個月以上時間,不斷集體反覆討論而做出的決定。
在談到亞洲的局勢時,總統再度提到建立亞太集體安全體系的構想。總統表示,從這次科索夫問題爆發以來,北約發揮了極其重要的功能與角色,雖然各會員之間有不同的利益或立場,但在大目標之下,彼此卻能摒棄成見,基於人道與人權理想,為達到共同的目標而努力;相較之下,亞洲集體安全體系的建立,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總統表示,首先亞洲領導人在觀念上就應該有突破傳統的思考模式,特別是中國人的家父
長制要予以打破,否則連中國大陸的進一步發展都令人擔憂。
總統再度強調,如果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來訪,他願意當響導,讓汪先生有機會了解台灣的現況,人民的想法是什麼,這主要是希望,兩岸領導人之間,能以務實的態度去增進彼此的了解,使兩岸能朝良性的方向發展,進而共謀兩岸中國人的幸福以及亞太地區的安定與和平。
有關兩岸關係的發展,總統也強調,統一是我們長期追求的目標,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統一要在自由、民主、均富之下的統一,在此之前,我們的短期策略是維持台海兩岸的安定與和平,長期則是步步為營,小心因應。
晤談前,總統特別致詞歡迎,主要內容如下:
近年來,亞太地區雖然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衝突與爭端,但是區域安全仍然存有不穩定的因素,引起國際間的嚴重關切。在此一形勢下,本次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實在具有深遠意義。
中華民國身為亞太地區的成員,對維持此一區域的和平穩定,責無可貸。登輝在數年前,就曾經提出建立亞太集體安全體系的建議,希望亞太地區成員通力合作,共同研討可行的安全機制,為區域安全的維護,乃至於世界和平的實現,提供必要的助力。
不容諱言的,臺海情勢的發展是亞太區域安全的重要變數之一。為了促進兩岸良性互動,中華民國在民國八十年就主動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具體展現和平解決兩岸問題的誠意。我們相信,只要兩岸能以理性、務實的態度,依制度化管道進行協商,必能減少歧見,增加互信,為臺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全奠定基礎。
雖然中共對我們的善意與誠意,一直未有正面回應,但我們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努力,也未停止。去年十月,辜振甫先生率團訪問大陸,為兩岸和平交流跨出建設性的一步,並充分表達我們在兩岸關係定位、加強兩岸交流對話、國家民主統一等問題的明確立場。我們希望「辜汪會晤」所開啟的兩岸「建設性對話」能夠持續進行,促進兩岸的和平競爭。
我們已經邀請大陸海協會汪道涵會長今年訪問臺灣,同時也期待大陸當局能有更務實的認知和做法,透過建設性對話,促進雙方關係正常發展,共謀兩岸中國人的長遠福祉,更為亞太地區進一步的安定與繁榮做出貢獻。
亞洲安全保障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與會外賓白樂崎、June Teufel Dreyer、伊藤潔、張旭成、戴國煇、裘兆琳等,下午由自由時報董事長吳阿明、副社長俞國基、副總編輯鄒景雯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林碧炤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