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8年06月05日
副總統晚間參加國立海洋大學畢業典禮並以「迎接海洋大國的新世紀」為題發表演說
  連副總統今天指出,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競爭力的世紀、一個全球化的世紀,要掌握競爭的優勢,我們必須走向海洋,以一個海洋大國為發展的目標。

  什麼是海洋大國?副總統認為,第一,在文化上要向海洋學習開放的精神,能接受新的觀念,包容不同的事物;學習冒險奮鬥的精神,勇於接受挑戰;學習創新的精神,不以現狀為滿足,不斷追求改革與進步。第二,海洋大國是一個海上運輸十分繁榮的國家。海洋是四通八達,沒有界限的大道;走向海洋,就是走向全球。第三,海洋大國是一個人民生活與海洋緊密結合的國家,不論是經濟活動、社會活動,都是與海洋的潮汐相呼應。第四,海洋大國應是一個重視海洋生態保護的國家。

  副總統也表示,為我們要邁向海洋大國,迎接二十一世紀,就必須要有以下新的思考與新的對策:

  第一、我們要全面開放海洋,提升國人親近海洋、關懷海洋的情感意識與活動,讓海洋成為青年人活動的天地,讓海洋成為我們無限發展的資源與機會。

  第二、我們要保護我們的海洋生態,以前瞻的理念,規劃領海與經濟海域的使用方式。

  第三、我們要全力發展海洋運輸,讓台灣的船隊成為世界第一流的船隊,讓台灣的海港成為全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海港。

  副總統是今天晚間參加國立海洋大學畢業典禮,並以「迎接海洋大國的新世紀」為題發表演說時,作了以上表示。

  副總統致詞全文為:

吳校長、各位教授、各位貴賓、各位同學、各位女士、先生:

  壹、由衷祝福

  今天非常榮幸能到海洋大學來和各位同學一起迎接未來,更高興看到 貴校多年來快速的發展與欣欣向榮的景象。海洋大學是我國唯一以海洋為主題的綜合性大學,一直是我國培育高級海事與海洋科技人才的搖籃。放眼望去,國內各重要航運公司的主管與管理幹部,大都畢業於 貴校;在海洋生物、養殖、海產、造船、工程等科技領域以及航運管理方面, 貴校都是一枝獨秀,為國家造就了許許多多的人才。本人認為,海洋大學的畢業生,也將是我國走向海洋世紀的先鋒。

  因此,本人要藉此機會,先向歷任校長和教授們,致上崇高的敬意:你們是推動我國海洋發展搖籃的手,沒有你們多年來的犧牲奉獻和辛勤灌溉,就沒有今天發展海洋世紀的堅實基礎。

  其次,我也要向所有在座應屆畢業生賀喜:恭喜諸位有幸進入海洋大學,並且順利完成課業、取得學位。相信今後諸位不論是走入社會、貢獻所學,或繼續深造,你們必將以海洋大學為榮;而來日由於各位的傑出表現和貢獻,海洋大學的校譽亦必將更為蒸蒸日上。

  同時,本人也要向各位家長貴賓表達祝賀之意:你們不但為自己造就了優秀的下一代,更為國家社會培育了發展的骨幹;今天 貴子弟學有所成,請讓我也來一起分享這份喜悅。尤其展望新世紀,海洋相關的行業,可說是一條最有前瞻性、也最充滿希望和光明的發展大道。

  貳、放眼海洋

  台灣四面環海,從西方的歷史經驗來看,海洋象徵了機會,走向海洋,就是擴大自己的資源與機會,那怕是像荷蘭那樣面積與台灣相差不遠的國家,也能夠因走向海洋而創造了一個輝煌的時代。臺灣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海島,但是我們的發展決不僅侷限於此。相反地,我們擁有的是資源豐富、充滿無限機會的海洋,值得我們拓展視野、投注心力。

  一九九四年,聯合國通過了「海洋法公約」,簽署的國家有一二○個,象徵了世界各國對海洋資源與永續發展的重視,一個全新的海洋世紀已經來臨。同時,二十一世紀也是一個競爭力的世紀、一個全球化的世紀,要掌握競爭的優勢,我們必須走向海洋,以一個海洋大國為發展的目標。

  什麼是海洋大國?第一,在文化上要向海洋學習開放的精神,能接受新的觀念,包容不同的事物;學習冒險奮鬥的精神,勇於接受挑戰;學習創新的精神,不以現狀為滿足,不斷追求改革與進步。第二,海洋大國是一個海上運輸十分繁榮的國家。海洋是四通八達,沒有界限的大道;走向海洋,就是走向全球。尤其目前全球海運因貿易的發達而欣欣向榮,運輸的型態也不斷的改變;我們要發展台灣成為海運轉運中心,就是希望透過海上的運輸,為台灣的經濟開拓更廣更大的空間。第三,海洋大國是一個人民生活與海洋緊密結合的國家,不論是經濟活動、社會活動,都是與海洋的潮汐相呼應。從資源的觀點來看,我國可全盤開發、管理之管轄海域,是領海與「專屬經濟區」所構成的區域,共二○○海浬,不但遠超過臺灣本島最寬處之一五O公里,海域面積更數倍於土地面積。其中蘊藏多樣的生物資源;也富有豐富的礦物資源、海洋能源、旅遊資源。試想,這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僅有無限的商機,更可以拓展我們的生活空間,提升我們的休閒品質。第四,海洋大國應是一個重視海洋生態保護的國家。海洋蘊涵了豐富的資源,但過去一些傳統的開發活動,雖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卻也造成重大的衝擊,例如海域的污染、棲地的破壞等等,已使海洋生物資源嚴重萎縮、生態環境惡化,並進而影響觀光資源。今天,我們實在不能再容許對海洋生態的破壞。

  事實上,我們過去這幾十年,在海洋發展上也奠定了相當的基礎,我國的海產養殖技術以及遠洋漁業,全球聞名,本人在行政院服務時,更將農委會的漁業處提升為漁業署,來發展更有價值的漁業相關產業;在海洋運輸方面,我國的貨櫃船隊也是世界第一,高雄港在本人擔任交通部長時期,就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三大港,而且在積極整建與擴建之後,已具備了世界第一大港的條件。

  參、展現決心

  各位同學,永續發展已蔚為世界潮流,國際已公認:唯有確保海洋生態系統之良性循環,並建立有科學依據的海洋開發體系及監測網,方能達成海洋國土永續發展之目標。因此,本人在此要鄭重呼籲﹕未來我們一方面必須擺脫島嶼心態的束縛,以邁向泱泱海洋大國來自我期許,放寬胸懷、擴大視野,立足國土、放眼海洋。另一方面,本人也要強調,邁向海洋大國決非資源的濫用與掠奪,而是確保永續發展環境的開始。

  基於這種認知,本人認為我們要邁向海洋大國,迎接二十一世紀,就必須要有新的思考與新的對策。謹提出幾點看法如下:

  第一、我們要全面開放海洋,提升國人親近海洋、關懷海洋的情感意識與活動,讓海洋成為青年人活動的天地,讓海洋成為我們無限發展的資源與機會。

  第二、我們要保護我們的海洋生態,以前瞻的理念,規劃領海與經濟海域的使用方式。例如:

  -積極研訂海洋整體管理方案,加強推廣休閒漁業、發展離島及經濟海域內之休閒空間。

 -推動設立海洋保護區或海洋國家公園,建立良好的管理機制,以維護海洋生物之重要棲地,確保「生物多樣化」。

 -引進新科技,加強海洋觀測、預報、預警、防災系統,建立綜合管理體系,保護生物棲地,並確保海洋資源不過度開發。剛才本人參觀了海洋水色中心,看到了中華衛星一號傳回來的許多水色圖片,對於我們海洋資源的管理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我們要全力發展海洋運輸,讓台灣的船隊成為世界第一流的船隊,讓台灣的海港成為全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海港。學者已指出,航運產業是一個國家「總體海權」的重要部門;長期以來,本人即非常重視航運發展,除了在交通部服務時,積極整建高雄港與基隆港外,在行政院時更推動「發展臺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其中一項就是要發展台灣成為海運轉運中心,因此,我們推動各項工作來提高基隆港與高雄港的競爭力、擴大服務的能量、並鼓勵民間參與、改革航運港埠的經營制度,朝民營化、自由化、與國際化的方向發展。目前,高雄港早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貨櫃港;而境外航運中心自運作以來,平均每年已達到約三十萬個標準貨櫃,且有逐漸成長的趨勢。我們相信,以台灣為中心的藍色運輸網,將是亞太地區最耀眼的航線。

  各位同學,有人說,海洋是萬物的母親,生命的泉源,充滿生機與挑戰。在座諸位都是我們邁向海洋大國的生力軍,「海洋掛帥」的二十一世紀即將來臨,正有無限的機會等著我們去把握、無限的空間等著我們去開創,這是多麼值得雀躍的時刻!希望諸位能與我一樣,有舍我其誰、明日看我的氣概與胸襟,立定志向、掌握契機,大家攜手共進,迎接新世紀,邁向海洋大國!謹以此與各位共勉。

  最後,敬祝大家健康如意,前程遠大。謝謝!

  在畢業典禮之前,副總統也參觀了國立海洋大學中華衛星一號海洋水色照相儀科學資料分送中心。中華衛星一號是我國於今年一月二十七日發射的第一顆科學實驗衛星,其所酬載的儀器包括可從事海洋水色、日地物理及通訊等三項實驗,其中海洋水色照相儀(Ocean Color Imager, OCI),可藉由測量可見光與近紅外線的輻射來偵測海洋表面顏色的分布。預計這些水色分布資料將有助於海洋動力、海洋生化、全球變遷、海氣交互作用、海洋環境觀測及漁業資源保育等各方面的應用研究,同時可使我國從衛星資源訊息接收國家變成訊息發送國家,以提昇國際形象。

  中華衛星一號海洋水色照相儀科學資料分送中心於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一日設立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其主要任務為進行中華衛星一號酬載海洋水色照相儀科學資料各種不同層次產品之製作、分送及備份。並透過世界廣域網路及不定期的OCI使用者說明會,以擴展國內外OCI資料使用群並加強國際合作,經由人員互訪,資料互換及參與學術會議,以達資料共享及學術交流的目的。副總統對該中心工作同仁的辛勞也表達慰勉之意。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