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2年02月15日
副總統參加客壇秋季會員聯誼讀書會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參加客壇秋季會員聯誼讀書會,並發表專題演講。
副總統首先以客語向在座的賓客致意,她表示,客家人絕不是弱勢,而是優勢族群,不是台灣的客人而是主人。
副總統強調,台灣不能再因族群問題而阻礙國家發展,我們的祖先都是來自台灣以外的地方,我們沒有本省人與外省人之分,我們常用蕃薯來形容本省人,用芋頭來形容外省人,那是錯誤的,事實上蕃薯是外來種,而芋頭才是本地生的植物。
副總統表示,就全球化角度來看,台灣目前有十萬個外籍新娘、十八萬個大陸新娘,她們是我們下一代的媽媽,而引進的外國優秀科技人才,也可能是我們女婿、媳婦,如果我們還繼續與族群問題糾纏,那就跟不上時代,也無法與時代接軌,台灣只有本國人與外國人之分,而無族群之別,不論是在台灣出生或在國外出生,重要的是要把台灣當作自己的國家。
副總統強調,全球化是資金的流通、know-how的流通、人才的流通,全球化其實是人類思維價值的流通。全球化使得下一代與我們的觀念不同,哈日風、哈韓風流行,而在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應該利用網際網路讓國人了解世界的瞬息萬變,但我們對天下大事卻比以前更不重視,反而關注公眾人物的私密、八卦消息。全球化其實是一項嚴肅而複雜的課題,它讓我們能及時瞭解美伊關係、全球金融市場變化、感受九一一事件的悲傷,並牽動著我們的生活作息與喜怒哀樂。
副總統表示,有些人一直想將全球化帶入死胡同,認為中國化就是全球化、中國化是全球化的終點、台灣未來的出路在中國,這是很嚴重的迷失,這些人顯然忽略了台灣五六十年來防止中國的威脅,忽略了北京謀取台灣的意圖、忽略了中國的飛彈瞄準台灣、忽略了因為北京的阻撓讓台灣無法加入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讓中華民國的元首、副元首無法走出去,那些認為中國是台灣的未來,台灣要走向全球必須依靠中國的人,他們顯然認為中國是友善的祖國、是親密而不會攻打台灣的祖國、是台灣獲利賺錢的經濟市場。
副總統指出,我們要看清楚國家發展的方向,要看清楚公眾人物的一生而不是一時,在很多的錯亂中,不只是對台灣的認知有問題而已,對中國的認知也是一樣,以經濟取向的人所認識的只是經濟的中國,當那些在中國追逐財富的人,受到中國熱情對待、享受特權,那是因為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努力所累積的國力,讓他們成為值得被拉攏的對象,如果中國大陸好,為什麼他們不過去呢?事實上中國大陸因各地發展不同,而出現了許多貧富差距、城鄉差距,我們看到的只是台商協助開發的上海、東管。
副總統表示,由於上一代將我們送到科技較發達的歐美留學,造就了台灣的經濟奇蹟,而現代父母卻不願、不捨將孩子送到較遠的歐美國家,反而送去中國大陸,這將使我們的國力下降。今天中國大陸與台灣的不同,在於面積與人口差距懸殊,但那麼大的國家到現在才透露出富強的曙光,顥然是人的因素。
副總統表示,台灣面積只佔地球的百分之零點零二四,在聯合國排名第一百三十五,人口佔全球百分之零點三六七,在聯合國排名第四十六,我們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大陸與台灣比較,土地是台灣的二六七倍,人口是台灣的五十四倍,經濟總產值是台灣的三點九倍,而在WTO中,中國大陸是第六大經濟體,台灣第十六大,外匯存底第三,高科技產品中四十項是全球前三名,有十四項是全球第一,因此台灣的表現正是「胡椒辣,不必大」的最佳寫照。副總統指出,奈米世紀給她的啟示是,天地之間不是最硬、最強、最大的就是最好,未來的世界或許是愈柔弱、愈看不見的、愈精小的才好,從前台灣替歐美產品代工,做老二,今天「Taiwan NO. 1」,我們要以創新成為第一名,我們要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不能光靠大陸的成就,不是中國大陸變了,而是台灣的實力及媚力不容忽視。台灣位於東南亞、東北亞的中心點,阻止了中國的勢力向太平洋擴張,因此台灣被稱為不沈的航空母艦,沒有一個國家希望、願意看到台灣變成中國的一部分,不只是經濟的中國、政治的中國及文化的中國,在台灣可以享受自由、民主、法治,而在中國卻不可以。
副總統指出,二十一世紀是全球化的世紀、是柰米世紀,流動世紀。因為全球化、網際網路、行動電話,讓我們就可以行走天下,因為這種移動讓不動產變動產,國家的領土界限變得更有彈性,國力強弱不再以國土面積大小為準,以這個角度來看,流動世紀讓台灣可以選擇一個全新出發。
副總統表示,如果三百年前荷蘭可以靠海上力量征服全球,那麼移動的台灣、科技的台灣、民主的台灣為何不能呢,我們應該為自己找出立國之道,她提出三個下面方向:
-台灣是海洋國家,除了台灣本島還有金、馬、澎湖、蘭嶼等離島,加上十二海里領海,二百海里的經濟海域,台灣的面積不再是三萬六千平方公里,我們應發揮海洋民族的精神與特性,冒險犯難,往外擴展。
-珍視自由、民主、人權、愛心、高科技的柔性國力,把柔性國力與別人分享,不會降低國力,反而愈能發揚光大。
-從中國化迷失中清醒,台灣可以像三百年前的荷蘭、新加坡、瑞士,國力不在土地的大小,而是人民的優秀,台灣可以成為世界島,而不是另一個「澎湖島」。
副總統接著指出,有鑑於歐洲、美洲甚至非洲都有不同形式的聯盟,亞洲雖有一些地區性的聯盟,但在中共處心積慮的阻撓下,中華民國無法加入,在這情形下台灣要找一個出路,於是她倡導結合環太平洋地區所有民主國家成立「民主太平洋聯盟」,以民主、海洋做為對話起點,在人文、科技、政治、經濟等各方面作交流結合,那就是一個全新的區域組織。
副總統最後期望台灣要向前走、Taiwan comes No. 1 台灣過去現在未來都可以引領世界風潮,在未來的太平洋的新領域中,台灣應是二十一世紀柔性文明的搖籃與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