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8年05月19日
副總統宴請第四十八屆國際新聞年會與會人員
連副總統今天指出,中華民國在台灣地區一切的努力,不僅僅是著眼於台灣二千二百萬民眾的自由與福祉,更是為了提供大陸當局及人民一個實際可行的範例,以建立共識,縮小雙方認知的差距。
不過,副總統也強調,唯有當同為中國人的大陸地區人民能夠生活在一套以民主價值與人權保障為基礎的制度之下,雙方才能達成此一共識。我們對大陸未來的良性改革與變化,充滿期待,我們也會繼續努力、建立更理想的制度以維護自由民主。
副總統是晚間在圓山飯店宴請第四十八屆國際新聞年會與會人員時,作了以上表示。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為期三天的第四十八屆國際新聞年會,在今日圓滿閉幕。據我所知,這次的會議非常成功,尤其各位貴賓熱烈討論,成果豐碩,本人在此表示由衷祝賀之意。
在座的許多貴賓,都是世界各國傳播界的領導者,由於諸位的努力,新聞自由已經成為世界人權的標竿。我們可以說:只要是尊重新聞自由的國家或地區,人權與民主必然受到同樣的重視。我希望各位這次也發現了中華民國正是最好的例證。事實上,今天中華民國民主發展與新聞自由的程度,已經成為整個中國未來的最佳典範。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我在行政院長任內,就曾倡議兩岸新聞資訊的交流及媒體人士的互訪,我始終認為,推進兩岸關係以及邁向國家統一的最好方式,不是在主客觀條件均不成熟的情況下,急促從事政治議題的談判-尤其是在現階段-而是如何在追求「優質新聞」的基礎上,實現「優質民主」,而這也將成為導引中國大陸走向民主化的一大資產。
我心目中所謂的「優質新聞」,具備三個要素:「新聞自由」、「新聞自律」與「新聞意識」。首先,在新聞自由方面,我國在一九八七年解除戒嚴,一九八八年開放報禁,一九九三年釋出電子媒體頻道,今年元月十三日,廢止出版法,使中華民國新聞自由又邁入一個新的里程碑。目前,以台灣地區二千二百萬的人口,我們擁有一百六十多家廣播電台,近百家有線電視系統,一百二十多個衛星電視頻道,兩百五十家通訊社,還有三百家報紙,六千家雜誌及飛快成長的網路服務系統。毫無疑問的,中華民國已成為新聞完全自由的國家,不僅民眾「知的權利」得以獲得充分的滿足,民眾也行使這項權利來直接表達民意,並使我們的社會,展現出更豐沛、更多元的活力。
各位也許都會同意,在享受「新聞自由」之餘,媒體工作者及社會大眾也必須承擔相對的社會責任。在一個現代社會之中,享有自由的新聞媒體必須避免讓商業營利主義導致傳播內容發生偏頗、表面、腐敗、甚至粗俗的現象。媒體必須以自律方式維護新聞的客觀、公正,以及媒體的社會責任,來贏得公眾的信任。
在新聞媒體充分發揮「第四權」的角色之際,更有賴於各位的領導來促進自律與專業,才可能讓新聞從業人員無畏無私、客觀不倚,幫助他們致力於提昇人民福祉,監督政府施政,帶動社會進步。
另一方面,民眾則必需建立自主的「新聞意識」,台灣有兩千兩百萬民眾,他們現在有非常多的新聞來源,尤其眾多的廣播電台、有線電視與網際網路,提供了不同的政治觀點。每一位民眾對於任何新聞,不論是報紙、電視、雜誌、廣播或網路,應有自主的判斷。現代資訊科技的進步也會促使新聞從業人員對於專業的尊重及對於自律的要求,並達到優質新聞的目標。
本人必須再度強調,中華民國在台灣地區一切的努力,不僅僅是著眼於台灣二千二百萬民眾的自由與福祉,更是為了提供大陸當局及人民一個實際可行的範例,以建立共識,縮小雙方認知的差距。但唯有當同為中國人的大陸地區人民能夠生活在一套以民主價值與人權保障為基礎的制度之下,雙方才能達成此一共識。我們對大陸未來的良性改革與變化,充滿期待,我們也會繼續努力、建立更理想的制度以維護自由民主。我們相信,這才是海峽兩岸現存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也才能促進世界和平與安全。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國際新聞協會」成立四十九年來首度在台北舉行年會,使台北有幸能成為貴會二十世紀最後一次年會的舉辦城市,各位也可以把我們兩千兩百萬同胞都當成新結交的好朋友。本人要請大家一同舉杯互敬,並恭喜此次大會的成功!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