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8年05月17日
總統、副總統就職三週年紀念前夕副總統與媒體記者茶敘
連副總統今天強調,未來中華民國應該朝向建立「優質的民主、成熟的經濟、關懷的社會、豐美的文化、開創的外交及交流的兩岸關係」之目標而努力,這也是我國進入二十一世紀最堅固的發展基礎。
副總統也提出三項影響國家未來發展的觀念,認為值得加以重視:
一、堅持以自由、和平、人權、民主為主流的國際價值觀。
二、建立不分族群、政黨、利益,講求團結、合作的共同體意識。
三、實行鞏固民主的制度化建設。
在五月二十日總統、副總統就職三週年紀念的前夕,副總統下午於總統府大禮堂與媒體記者茶敘,並作了以上表示。
副總統指出,過去三年來,在李總統領導下,我們國家歷經了相當多的考驗,但誠如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所言,「我們沒有時間可以猶豫,也沒有時間可以等待」,因此,我們一定要全力以赴,實現對國家、對民眾的承諾,為全民建構一個穩定、繁榮、進步的生活環境。
副總統回顧,過去三年並不是完全風平浪靜,三年前總統大選期間,中共在台海試射飛彈,造成台海危機,企圖影響我社會人心;而一年多前開始的亞洲金融風暴,後來席捲全球,對我們也造成若干衝擊,然而這些難關在李總統的穩健領導,與全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都一一克服了。除此之外,為了推行政府再造工作,曾召開了多次全面性的會議,謀求全國各界的共識,過程艱辛,但目標明確,現在正朝著實行政府再造的理想前進,這些經過,副總統都親身參與,他覺得非常地驕傲與榮幸。
副總統也回憶他本人在兼任行政院院長的一年半裏,推動多項改革及福國利民的政策,而專任副總統後的一年半,他更勤訪基層,除了要檢驗政府施政的績效,更是希望進一步瞭解民眾的期盼和心聲。
副總統表示,在訪視民間的過程中,受到民眾熱烈歡迎,讓他十分深刻地體會到民眾的情義與期待,這股情份,令他深深感到,為了民眾,他再辛苦、做再多事情,都是值得的。副總統說,在民眾的眼光中他看到了對國家的信心與光彩,也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了國家未來的希望。
副總統並指出,台灣是個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的地方,這股活力和生命力正是來自民間,是沛然莫之能禦的力量,政府應該回應民眾的期盼,這也是任何從政者應念茲在茲、努力以赴的方向。
副總統感性地表示,他本人服務公職二十五年,從地方到中央,無論是在那個單位任職,一直都是本著「學習、認真、用心、服務、奉獻」的原則,來服務民眾,未來,也仍將是如此。他強調,政治是良心工作,全憑一心,「用心傾聽、用心思考、用心規劃」,才能制定出符合民眾需求及國家需要的政策。而在民主政治時代,必要的宣導雖然重要,但真正做事更為重要,「好的政策要去實現、去完成,不是靠講幾句話就可以,而是必須踏踏實實去做」。他說,這也是他一直所秉持的理念。
對於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副總統也提出三項應加以重視的觀念:
第一:堅持以自由、和平、人權、民主為主流的國際價值觀:台灣地區幅員不大,缺乏天然資源,主要是靠對外貿易生存發展,與國際社會的依存關係十分密切。因此,我們為了立足國際社會,必須建立與世界相互適應的共同規範和價值觀。而民主、人權、和平、合作等基本理念,是全人類共同的規範和價值。對於以民族主義做藉口,實行霸權的國家,「我們無法接受或認同」。
第二、建立不分族群、政黨、利益,講求團結、合作的多元整合共同體意識:今天,生活在台灣的所有同胞,都是相需相求、相依相靠的一家人。如何共同生活得更好、更和諧、更有發展,是我們最重要的課題。所以我們不因族群、政黨、利益乃至宗教而破壞了社會的和諧,我們必須用共同體的觀點,來考慮彼此共同的前途。「如何加強共同體的意識,是國家發展應思考的方向」。
第三:建立鞏固民主的制度化建設:民主政治是一個美好的理想,也是一個長遠的目標,在鞏固民主制度化建設方面,我們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以赴,大家應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一起努力,讓我們的民主政治一天比一天進步。
副總統最後表示,面臨競爭更趨激烈的二十一世紀,建立「優質的民主、成熟的經濟、關懷的社會、豐美的文化、開創的外交及交流的兩岸關係」是我們未來努力的目標,「而這目標更是中華民國進入二十一世紀最好、最堅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