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8年04月24日
副總統出席台北市連姓宗親會聯誼會
  連副總統今天上午出席台北市連姓宗親會聯誼會,並向宗親們問好。

  副總統首先表示,中國人是一個不忘本、不忘根的民族,在中國人的社會,有兩個社團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團體,一個是以人的血緣關係所成立的宗親會,另一個是因地區的地緣關係所成立的同鄉會。世界各地,只要有華人居住的社會,就會有宗親會和同鄉會,這表示華人慎終追遠,不忘本的精神,也就是所謂「吃果子拜樹頭」的飲水思源精神。

  副總統也指出,尤其宗親之情,是因為大家的血脈相同,不是為名,也不是為利,是幾千年前同一個祖先,世世代代相傳下來的,所以說:「一代宗親,萬世情誼」。

  副總統強調,在台灣,各地各姓都有宗親會,各家也大多保存有族譜。這種心手相連,彼此提攜、關懷的人道精神,便是我們國家社會祥和、進步的原動力之一。

  副總統並且回顧連氏原本是蘇周連三姓同宗,最早都是自蘇氏開始,起源於河南,經歷夏商周秦,有一千九百餘年,共六十幾世代。有位祖先名蘇建,擊破匈奴立功,官封平陵候。其後子孫自長安相傳有廿三世,在這七百五十餘年間,有的擔任太守,有的擔任本路大將軍,人才輩出,代出賢能。又過三百年,到了唐朝末年,朝政敗亂,有一位祖先叫益公,繼承武職,其子光誨,更因平亂有助,被封為漳州節度使,贈龍圖學士、太子太保。但因受奸臣的陷害,益公父子就被逐到同安永豐定居。福建省有蘇氏祖先的記載,就是從這裡開始。之後益公的子孫多人晉登進士;後另有以光公,官封甲子解元,但其子孫卻又遭元寇圍剿,致族人各自逃難,有的改姓為連;有的從外祖汝南周的姓;蘇、周、連三宗就是由此分支。到了清朝時期,子孫也渡海來台。

  副總統也說,連姓宗親在百家姓中雖不是大姓,但歷代祖先大多為國盡忠,為社會服務,都有相當貢獻。這種優良的傳統,延續迄今,很多宗親今天在各行各業中,也都有相當地位和成就,這是值得連氏宗親安慰的。他並期勉連氏宗親們一方面要崇宗念祖、敦親睦族、聯敘宗誼、團結互助之外,另一方面,更要培植後代子孫,期能揚名聲、顯祖先,造福社會,發揚連氏宗親歷代祖宗的祖德。

  最後,副總統祝福連姓宗親「祖先德,子孫賢,代代相傳,富貴綿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