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8年04月19日
總統府四月份國父紀念月會
  總統府今天舉行四月份國父紀念月會,李總統登輝先生親臨主持,月會中除舉行宣誓儀式外,並聽取經濟部部長王志剛的專題報告。

  月會是於上午十時在總統府大禮堂舉行,總統由總統府副秘書長黃正雄陪同蒞臨會場,與會人員都起立致敬。

  在唱國歌及向國旗暨國父遺像行三鞠躬後,總統首先主持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胡為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健全兩人的宣誓儀式。

  隨後,王志剛以「開創新世紀台灣經濟發展的優勢」為題,提出專題報告。

  專題報告內容為:

  今天志剛奉 示在總統府 國父紀念月會提出專題報告,深感榮幸。謹以「開創新世紀台灣經濟發展的優勢」為題,提出報告,敬請指正。

壹、台灣經濟的競爭優勢

  去年台灣經濟曾歷經一場嚴峻的考驗,部分大型企業爆發財務危機,銀行壞帳增加,股市下跌。但整體而言,去年台灣經濟成長達四.八三%,在全球排名第十五名,相較於東亞各國普遍陷入負成長的困境,我國整體經濟表現仍然穩健。且目前國內景氣已出現復甦的徵兆,今年第一季出口貿易成長三.五%,前二個月工業生產增加四.三九%,企業信心逐漸恢復。

  值得我們省思的是,台灣經濟何以能在國際金融風暴中表現相對穩定,能競逐於亞洲而立於不敗,及如何延續我國的競爭優勢。

  亞洲金融風暴的發生,本係導源於國際金融失衡失序的貨幣面問題,但如果從實質面分析,也可以視為國際間產業競爭的結果,產業競爭力居於劣勢者,遭遇外在環境衝擊時發生危機的可能性就愈高。特別是最近幾年新興國家崛起後,爭相投入相同層次產品的生產行列,導致低技術功能產品生產過剩,生產此類產品的東南亞國家因不敵中國大陸的競爭而陷入困境;即便是較高層次產品之競爭,最近幾年來日本相較於美國亦居下風,致經濟成長下降。

就台灣而言,我國的經濟發展已漸走出自己的風格,開創獨特的格局,從而累積了良好的競爭優勢。因此,台灣經濟較能肆應外在環境的侵襲。台灣經濟的特質表現在以下二點:

  第一、從總體經濟觀察,最近幾年台灣產業結構調整十分快速,重化與技術密集產業產值占製造業總產值已由十年前的六四.六%(七十八年),提升至去(八十七)年的七六.五%;從而出口產品的結構亦大幅改觀,以技術密集程度區分,十年前高技術密集產品出口的比重為二四.二%,去年已提升到四一.一%;中技術密集產品由三八.一%,提高至四0.五%;相對地,低技術密集產品則由三七.七%降到一八.四%。所以,儘管傳統產品漸失國際舞臺,但由於新產品的崛起,並占有一席之地,已能支撐起總體經濟的成長。

  第二、從個別企業觀察,中小企業向為台灣經濟的磐石,具有靈活、彈性的經營特性。類似變形蟲的組織結構,更能有效刺激組織精簡、技術擴散及生產調整,以提升生產力,故較能因應外在衝擊與產業結構的變化。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即曾以「彈性之虎(The Flexible Tiger)」來描述台灣經濟受創相對較輕的原因。根據統計,每年約有四萬家中小企業因競爭而消失,但亦約有四萬五千家新的中小企業誕生。不過,即使轉換率如此高,台灣中小企業生命力仍相當強韌,經營年齡在十至二十年的高達二四‧八%,二十年以上的亦達一三‧一%,這三七%的中小企業已經歷了最近一、二十年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最劇烈,經營環境變化最快速的時期,透過轉型升級,成功地因應外在衝擊,更為台灣經濟開創新的生機。

貳、因應經濟環境變化的措施

  一般認為,去年台灣經濟所經歷的是兩次能源危機以來最劇烈的經濟震撼,除了朝野各界共同努力克服外,政府的政策措施也具有領航性功能,故正確措施的導引,格外重要。

  面對外在環境的衝擊,我國企業除了遭受短期性景氣循環的影響外,還必需因應長期性產業結構快速轉換的雙重壓力。經濟部作為工商企業的主要服務單位,所秉持的是「標本兼顧」、「長短並籌」的施政原則,在短期方面,解決企業所面臨的問題,維持經濟成長;長期方面,重視制度性及結構性的問題,持續促進經濟升級,並從總體面著眼、從個體面著手,具體作法如下:

一、強化出口貿易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本部立即採取「緊急拓銷出口方案」,結合政府相關單位及民間公會團體積極辦理各項出口拓銷工作。去年七月更進一步訂定「經濟部全球出口拓銷方案暨細部計畫」,以加強推動。總體出口方案是以鞏固現有市場、開發新興市場為主軸,從確定目標市場、探討市場需求、擬定出口策略等三個層面著手,針對「受金融風暴影響之國家」、「新興市場」、「歐美及大洋洲」等三大地區展開拓銷攻勢。實施以來,本部已籌組一五四項經貿拓銷團,結合相關公會強力推動各項貿易推廣計畫。

  今年,本部拓展出口的計畫更為綿密,已就當前國內外經貿情勢,篩選廿六個重點拓銷國家,探討各國進口衰退與成長情形,及我國主要出口市場適銷產品,動員相關公會籌組參展拓銷團。今年上半年即將籌組一三八團,以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此外,本部也更深入分析「該成長而未成長」及「不該衰退而衰退」之出口產品項目及其原因,研議完成需增加籌組拓銷團之目標地區及潛力產品,隨時調整拓銷策略。

  除了美、歐市場仍是我國重點拓銷地區外,由於亞洲為去年我出口貿易減幅最大之地區,目前日、韓及東協等受金融風暴影響較大的國家,景氣似有逐漸回穩之跡象,值得我國廠商前往拓銷,本部亦提供經費洽請專業銀行擴大辦理輸出保險業務,俾掌握出口拓銷先機,且將積極洽邀外商銀行參與輸出融資計畫,增加我業者取得融資之管道。

  依統計資料顯示,我出口貿易自去年下半年起每日平均出口值大致呈逐月增加趨勢,每日平均出口通關金額自去年七月的三.九七億美元,提高至今年三月的四.三四億美元,三月份出口更創自去年四月以來的單月新高水準,出口拓銷工作已發揮成效。

二、推動民間投資

  促進民間投資一直是本部施政主軸,也表現出實質的績效。去年民間投資即成長一一.八九%,對經濟成長貢獻達到一.六八個百分點,而製造業二億元以上重大投資案完工件數即達三九五件,達四、二九四億元水準。為使民間投資持續進行,本部係採最務實的作法,亦即透過「促進投資聯合協調中心」單一窗口之運作,逐案主動瞭解業者所遭遇之困難,並協助予以排除,使各項投資案皆能順利完成投資計畫。

  推動民營電廠、工業區及工商綜合區之投資開發,則是本部為強化我國良好投資環境、促進民間投資的重點所在。在推動民營電廠興建方面,目前麥寮汽電、長生電力已進入施工階段,預定於今年六月商轉;而海渡及和平電力亦已於今年三月一日動工,預定於九十一年三月及六月商轉;將積極協助另外二家於近期內動工,目前整個民營電廠的投資計畫已有相當進展。

  在推動重要工業區投資開發方面,雲林科技工業區絲織專業區及彰化人纖加工絲專業區已於去年動土,並預定於九十年後陸續完成。投資建廠完成後每年將可帶動紡織業超過一、三九0億元的產值,再加上可聯結六輕石化專業區,可形成紡織業上、中、下游的完整生產體系,成為世界第一絲織專區。而協助民間開發之「宏碁智慧型園區」及「龍港智慧型工業園區」等,也都在積極興建。

  在推動工商綜合區及大型購物中心開發方面,目前獲本部推薦的工商綜合區計三十九案,已有二十五案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其中九案已取得開發許可,並有五案已經動工。第一家工商綜合區大型購物中心將於今年七月於桃園蘆竹鄉正式開幕營運,另有四家也將於公元二000年時開幕營運。另本部為推動大型購物中心的設置,亦協助業者取得用地,並積極協調金融部門提供融資優惠支援。如國內第一家大型主題化、國際化的休閒購物中心|金銀島購物中心已於今年四月在高雄開幕,將有助於國內投資及商業現代化。

三、協助企業經營

  在金融風暴的影響下,景氣快速變化,企業營運亦受到衝擊,本部除參與財政部「協助企業經營資金」專案小組的紓困作業,協助企業解決經營資金問題外,亦採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主動探訪業者需要,傾聽企業心聲,協助企業解決問題。探訪對象包括鋼鐵業、機械業、資訊業、石化(塑膠)業、紡織業、電機業、租賃業、建材(水泥)業及流通業等相關公會及主要廠商,藉由工商座談會的方式,提供產業發展、對外貿易、內需商機及企業因應千禧年資訊危機之相關資訊;並邀請財務或經營管理專家提供專業意見,協助企業提升經營能力。

  特別是廠商面臨景氣衝擊所提出的問題,都顯得格外急切,本部都以最快速的方式協助解決,例如:

  在協助降低經營成本方面,業者曾建議降低電價,本部立即加以研議,台電公司已於今年二月十日公告,製造業用戶離峰電價於今年二月十一日至六月底間以九折優惠;又如業者提出希望降低商品檢驗費用,本部亦於研議後採行。

  在協助解決設廠用地方面,機械業表示設廠用地仍有困難,本部即提出數個地區供業者選擇,經多次商議,目前該公會正就在台中市南屯設立「精密機械科技工業區」徵詢業者意見中。此外,並積極推動設立台中縣大雅「航太及精密機械工業區」,也將協助手工具業者利用台糖釋出土地編定「手工具業專業區」,目前都已進入實際作業階段。

  在協助推動重大投資案方面,石化業表示石化工業需加速汰舊換新並擴增產能,本部即成立「八輕土地協調小組」,加速推動八輕興建計畫。

  為使企業服務工作更為廣泛與周全,本部更在年初成立五大服務團,以劍及履及主動出擊的方式,協助業者因應困難、創造商機及產業升級。

  「協助產業經營管理服務團」主要在協助企業提升經營能力及獲取市場商機。例如一般中小企業面臨的財務困境所涉金額普遍不大,政府的協助卻能使其如獲甘霖,因此,本部即推動一項中小企業三00萬元小額貸款計畫,由各行庫對於連續營業滿三年之中小企業貸予週轉金,最長五年期限的優惠低利貸款,可以免提財務報表,目前提出需協助的中小企業家數約有五六0家,我們希望以每月協助五百家中小企業取得該項貸款為目標。另為促進中小企業取得採購商機,本部也在各地舉辦一五0場次的說明會,宣導政府公共工程及採購相關資訊,以增加中小企業參與政府採購的商機。

  「協助製造業技術升級服務團」主要在協助企業生產技術升級,及傳統產業發展相關科技產業。預計主動詢訪三千五百家廠商,其中將進行三百家廠商書面診斷及現場診視。今年二月至六月將達到協助製造業完成一八六件「開發新產品或新技術」、一五六件「提升品質優勢」及一八六件「強化成本優勢」等個案的預期執行成效。

  「商圈更新再造服務團」則是配合地方政府協助推動地方商業的發展,以解決整體商業經營問題為宗旨,並以個案輔導商圈為手段,推廣由點到線到面之輔導效果。將配合地方提出申請,赴商圈實地訪查,為商圈發展定位,並施予現代化經營理念。預定於今年六月底止,輔導五十處商圈,以加強傳統中小商業之發展。

  「外銷服務團」則是支援我廠商拓銷各主要地區市場。該團正推動「巡迴列車」訪問出口廠商,進行個案輔導,同時提供我業者具時效與深度之出口商情,開發出口商機;並整合各進出口公會及產業公會之資源,主動加強對各需要廠商提供輔導與服務。

  此外,今年本部亦將擴大「Y2K技術服務團」的服務範圍,特別著重在產業別、體系別及中小企業等三方面之輔導,協助製造業因應公元二千年年序問題,以達到掌握原料產業之供應與持續主力產業之成長、穩定核心產業之發展、確保重點產業之營運等三階段的預期目標。

參、當前世界經濟變局

  世界經濟在即將邁入另一個千禧年的時刻,產生了一些影響至為深遠的變化,不但左右全球投資方向,造成各國競爭優勢重組,也改變了產業發展生態。在新的經貿變局下,掌握世界經濟脈動,確定台灣經濟發展的方向,達成企業與總體經濟持續快速成長的目標,應該是跨越新世紀的一個重要課題。整體而言,世界經濟有四項潮流值得注意。

一、美日政策績效迥異,發展潮流受矚目

  一九九0年代以來,美日兩個經濟強權對景氣變化採取不同的政策導向,得到迥然不同的政策效果,已對新世紀各國的經貿政策產生啟示性作用。

  美國在歷經一九八0年代末期經濟低迷、出口不振、美元貶值及雙重赤字等危機後,於九0年代初期開始扭轉經濟劣勢,透過供給面政策之採行,強化研發活動及基礎建設的投資,勵行政府再造、效率革新,提升企業活力,達到技術創新的目的﹔而多項國防科技移轉民間商業用途,創造新興產業領域,使得美國企業在高科技產業的帶動下,締造了長達八年的經濟擴張局面,國內生產毛額在七年期間增加約二兆三千億美元,相當於增加一個德國的經濟規模。美國重視供給面經濟的成功,締造了戰後最長的景氣擴張期。

  相對的,日本自一九九二年起,先後實施九次的景氣振興方案,總經費高達一0七.五兆日圓,超過一九九八年國民生產毛額的二五%,但成效都不如預期。為進一步提振景氣,去年更推出兩次分別高達一六.七兆及二三.九兆日圓之振興方案,惟政策效果是否顯現,尚待觀察。日本經濟的困境主要即是未能由供給面及制度面結構改革著手,非但提振投資意願的績效有限,財政問題也成為經濟發展的隱憂。

  因此,美日兩國截然不同的政策導向及政策效果,已受到國際矚目。比較中肯的看法是,對景氣循環所採取的短期政策,必需與中長期的供給面改造相互配合,才能追求經濟永續成長。

二、競爭優勢持續重組,科技實力為核心

  目前國際間有兩股較大的力量正在快速改變各國產業的競爭態勢。其一是此波金融風暴雖然重創亞洲各國,但也提供各國進行經濟再造的契機,尤其IMF介入的國家,改革幅度更大,一旦改革有成,景氣復甦後將呈現更大的優勢,對於吸引國際長期資金流入,也將有更大的正面誘因,未來對新興市場彼此間的競爭消長,也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另一股改變國際競爭均勢的力量則來自於科技競賽的結果。由於各國科技實力的進步速度快慢不一,在高科技快速牽引下,重大技術障礙不斷突破,知識密集產業不斷出現,生命週期不斷壓縮,成為「高速產業」,不但降低製造業競爭中勞動成本的作用,也提高了後進國家進入市場的門檻,使得各國競爭優勢間的差距拉大。

  在以上兩大因素交互激盪下,新興國家與先進國家產業分工型態勢必重新組合,產業競爭態勢亦將有所改變,各國都必需在國際分工架構下,找尋最佳的分配區位,在產業競爭的賽局中,立於較佳的戰鬥位置,以維持經濟持續成長。

三、網路變革改造世界,數位時代已來臨

  目前網際網路正以飛快的速度,延伸至全球各角落。網際網路打破了國界的藩籬,縮短了生產者間及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距離,時間與距離的意義都必須重新修正。

  網路創造了虛擬的世界,更將對於原有的生產體系及行銷通路產生無遠弗屆的影響。由於網路適合不變質、規格化商品之行銷,以網路在傳遞資訊上的優勢,網際網路的普及,料將改變原有產業間的競爭關係,使得快速掌握市場資訊,並對市場反應作出快速回應的廠商占盡優勢,同時也使得幅員遼闊的跨國企業能夠在彈指之間蒐集全球資訊,快速制定策略和方向,因而增加了組織決策的彈性與靈活度,提高競爭優勢。網際網路的出現,也終將改變傳統的行銷結構及交易方式;由於顧客可以直接和製造商及服務公司進行交易,行銷通路大為縮短,過去介於產、銷媒介的中間商地位,勢將為網路所取代,而軟體性、資訊性、服務性、媒體性、非實體性產品的銷售機會將增加。

  可以這麼說,網路經濟的時代已經來臨,不但網路產業所含的無限商機難以估計,產業網路能力的高低更是企業經營致勝的關鍵。

四、企業跨國延伸勢力,競爭範圍無國界

  在全球自由化、國際化加速推動的趨勢下,跨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迅猛速度發展。一九八五年全球直接投資累計總額為七、一0五億美元,到了一九九七年跨國企業對外投資規模擴增四.八倍,達三兆四千餘億美元。跨國企業向外延伸的發展趨勢,將世界從「國際貿易」時代轉變為「國際生產」的時代。

  近三年來,企業在考慮時間、技術、資訊、市場通路即是競爭優勢的大環境下,國際間重要企業體藉策略聯盟或相互併購(Mergers & Acquisitions, M&A),來獲取競爭優勢、掌控市場通路的作法,更蔚為新一波的經營風潮,而競爭對手的併購活動,更可能因而激發競爭廠商亦採取併購策略,來競逐市場版圖。根據統計,近三年來全球併購活動急速增加,約占對外投資金額的八成,一九九八年較九七年增加六五%,併購金額達一兆三千餘億美元,而歐洲企業在歐幣統一的趨勢下,亦創下高峰,一九九八年達六、八00億美元,較一九九七年成長六0%。

  值得注意的是,在歐洲企業的各項併購案件當中,有高達五成的併購對象為非歐洲企業,較一九九七年跨洲併購只占二八%的情形大幅提高﹔而美國企業在金融業、科技產業方面的跨洲併購,相較於歐洲企業更是不遑多讓,顯示國際企業競爭已無國界。

肆、開創經濟優勢的策略

  盱衡當前世界經濟變局,我們領略到未來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一項基本課題是:在我國產業升級過程中,如何成功地嵌入全球分工架構,讓我國產業優勢持續加快,並擺脫新興國家的競爭威脅。我們的經濟施政因此必需採取以下策略:

  第一、必需創造良好環境,使得具有高度彈性的產業組織能繼續發揮其支援力量,使具爆發力的新興產業源源不斷崛起,以成功地嵌入國際分工架構。

  第二、重視供給導向的經濟政策,創備隨時可提供產業發展與培育競爭優勢的環境機制,以使整個經濟具備周而復始的開創力與靈活的應變能力。

  第三、更進一步融入國際經貿社會,使國內企業充分享有國際經貿活動的空間,擴展我國經貿實力。

  因此,對於開創新世紀我國經濟競爭優勢,我們有以下作法:

一、創造投資機會:促進新興產業崛起

  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模式,必需與企業在作全球版圖配置的作法相結合,企業全球化的布局所考慮的不外是:低附加價值產品在何地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在何地生產?研發部門在何地進行?以及總營運管理在何地設置?我們要爭取後三者留在台灣,特別是促使高科技產業更快速發展,創造高附加價值產品,有效填補低附加價值產品外移的空隙。

  以高科技產業支應台灣經濟發展,過去已有很好的成就,以半導體產業而言,一九九八年我國產值為二、八一八億元,五年間即成長一.八倍,半導體產品產值在全球市場占有率已達三.四五%,居全球第五名,而資訊產業產值則居全球第三,其中更有十一項產品產值居全球第一。由於全球化的速度逐漸加快,我國下一個新興高科技產業崛起的速度亦需加快,爆發力則需夠強,才足以因應國際產業競爭優勢變遷及產業投資需求。根據研究,目前全球受矚目的高科技技術有資訊通訊、微電子、能源環保、生物醫藥、及新材料技術等。而有效地運用我國企業間緊密的產業網路關係,為高科技產業長期發展建構良好環境與企業的優勢能力,並靈活運用國內外研發資源,將是我們重要的挑戰。

二、提升技術能力:全面激勵研發活動

  研發創新不但是發展高科技產業的基礎,也是一般企業發展、產品創新的原動力,更是未來台灣產業發展生命力之所繫。

  目前我國研發經費占國內生產毛額的一.九二%,其中政府投入約占四0.八%,民間約為五九.二%,顯示我國研發方向已逐漸由民間主導,惟若與日本民間研發投入占整體研發經費的九三%、美國占六五%及南韓占八一%相較,我國民間研發投入仍嫌不足;同時我國企業的產業技術水準,猶偏重製程技術的改善,對關鍵技術的開發投入相對較少,故產業創新與研發能力須再加強。

  因此,本部科專計畫運作方式已由以財團法人研究機構為主體,擴大到邀請民間企業加入,並積極推動「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輔導辦法」及修正「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等,即係著眼於希望刺激更多廠商加入研究創新行列。

  而為因應未來產業研發需要,本部亦致力於培育專業科技人才、推動智慧型園區、並建立良好的資訊網路,以創造有利民間的研發環境。廠商可利用這些基礎研發能量,配合本身研究創新之努力,提升產業水準,這是我國未來產業創新必須走的方向。

三、充實基礎建設:滿足民間投資需求

  過去產業投資所關心之基礎建設不外水、電、交通及工業區開發等問題。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備與否,誠然關係產業環境甚鉅。然而對一個以知識及創新為基礎的高科技產業及網路經濟時代,創備符合高科技產業需求的基礎設施尤為重要,其中以資訊設施的建構及優質化之金融體制更是支持國內技術與資本密集產業發展的重點。

  資訊環境建構,首需加速網路建設,建立網網相連的環境,健全產業資訊交流網路,推廣企業網路應用,並發展網路產業。

  至於金融支援方面,則應配合產業結構特性與金融發展趨勢,訂定現代化的金融法規,對於特定部門之信用供給如中小企業、軟體產業,新技術之開發,新產業建立等,建立彈性、合適的企業籌資管道;同時,因應科技產業全球化的趨勢,積極鼓勵國內銀行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以建立起國際性之金融服務網,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融入國際社會:加入國際經貿組織

  在全球化趨勢加快加深之際,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有絕對之必要。消極方面,在於掌握全球貿易自由化、生產國際化趨勢,使我國產業價值鏈中各環節所創造的附加價值,都能達到最佳的跨國區域配置;積極方面,更在於使國人有充分的國際空間,展現經濟實力,成為廣受敬重的國際成員。

  目前我們首要之務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入會工作迄今已歷經九年餘的奮鬥,在過程中,共有二十六個會員國要求與我進行雙邊諮商,經過鍥而不捨的努力,去年我國終於完成所有雙邊諮商工作,並與其中二十四個會員國完成簽約。在多邊工作小組的部分,迄今已召開九次工作小組會議及兩次非正式工作小組會議,基本上,已完成對我外貿體制之審查工作,僅餘少數議題尚待與各國進行多邊諮商,我們將竭盡所能,爭取早日入會。

  我國與各邦交國一向均有緊密的經貿合作關係。此外,與德國、奧地利、比利時、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及菲律賓等七個無正式邦交國家均定期召開雙邊部長級經濟(技)合作會議,透過政府高層協商管道,促進我國拓展經貿空間,具有很好的效果。而在民間經濟合作管道方面,我國已與三十五個國家定期召開經濟聯席會議,本部也派員積極參與,透過朝野合作提升對外經貿實力。

伍、結語

  台灣經濟發展即將面對經濟自由化、資訊化及全球化的新世紀,誠如比爾蓋茲在其新作數位神經系統所言:「廿一世紀企業經營的競爭關鍵是速度」。未來產業發展是一個決策加速、資訊加速、物流加速所產生的「高速企業」時代,企業不是加速成長,就是加速失敗。我們體察世界經濟潮流所建構的願景,是希望能在國際競爭力變遷中快速切入國際分工架構,確立競爭優勢,為台灣創造一個永續成長的利基。而政府的職責在於幫助企業強化產業競爭優勢,創備一個相互匹配的發展環境;在策略上,以維持台灣經濟持續快速成長為導向,在行動上,以企業服務為核心,凝聚朝野力量,共同努力,以開創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局。

  以上報告,敬請 總統指示,並請各位長官、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指教。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