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2年02月25日
副總統與電影業界人士座談如何振興台灣電影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以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身分,就如何振興台灣電影議題,與國內電影界相關產業代表,進行座談。
副總統表示,近年來台灣哈日、哈韓風潮盛行,而韓國電影更強勢行銷全球,已成功地結合其國內創意產業及科技發展,她反問,韓國能,台灣為何不能?此一問題值得國人共同思考。
副總統也表示,電影是科技與創意的交會點,政府充分了解創意產業的重要性,因此行政院「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也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列為十項計畫之一;同時,配合「數位台灣計畫」,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也多次針對科技發展與其應用進行策略性的研討,希望台灣的高科技也能對創意產業有所助益。
副總統指出,雖然台灣電影工業較以前沒落,但展望未來仍有三大優勢存在:第一,華語人口眾多,台灣的資訊科技發展尤為佼佼者,若能與創意結合,則台灣的柔性國力必能借重電影而發揚光大;其次,華語是世界的重要語文之一,華語電影產值的成長驚人,以台灣在全球電子產業的領先地位,及過去為歐美電影進行後製及代工動畫的豐富經驗,未來台灣電影如能結合創意與國際行銷,將能領先全球。第三,台灣擁有發達的數位科技產業及優良的寬頻環境。
談到台灣電影發展未來的機會,副總統也列舉如下:(一)公元二○○七年後,華文將是網路世界的第一大語言;(二)數位內容產業之相關產值,預估公元二○○六年可達三千七百億元;(三)數位科技及動畫電影如能作整體性驅動,台灣具有為歐美電影處理後製及加工經驗,已具國際競爭力;(四)電影在創意內容處於金字塔最尖端的龍頭角色,若能結合各型創意者之深度與人文觀察,將能造就出終極展現,為我國電影帶來莫大生機;(五)傳統電影如能結合數位科技與數位創意內容,透過電腦數位轉換、寬頻網際網路及行動電話、衛星等科技運用,將電影延伸應用於數位廣告、數位廣播電視、網路通訊及電玩等通路,改善體質,以使用者付費概念,將能創造多元化商機。
副總統也從全球化傳播的視角強調電影的重要性。她說,全球化不僅影響人的作息,更影響人們的價值觀,而影像傳播力量強大,透過影像我們不僅了解事件,也受其感動,她希望繼哈日、哈韓之後,未來也有「哈台」風潮出現,讓世界分享台灣的價值觀。
副總統最後期許,我國的電影業能結合資訊及數位科技,讓台灣價值全球化,而政府對於建構電影業發展的適當環境,責無旁貸,她希望透過藝術、科技及企業三方面的有效結合,以及經由大家的共同努力,讓我國的電影能再出發。她本人也將持續關心電影業發展,並將協調相關單位,共同解決業者面臨的困難。
下午前來總統府參與座談者包括:王應祥(電影基金會董事長)、廖治德(省公會高雄公會戲院理事長)、朱延平(導演協會理事長)、蔡松林(學者機構董事長)、李行(導演)、梅長錕(蒙太奇影視董事長)、陸小芬(亞洲影后)、洪瓊娟(新聞局副局長)、周培姬(新聞局電影處處長)、高建文、蔡文漳、黃寶雲(太極影音科技董事長)、洪猷書(智冠科技處長)。總統府科技諮詢委員會委員吳健雄與范建得也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