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8年02月27日
副總統參加社會大學未來領袖學院開學典禮
  連副總統今天向一批未來的青年領袖們,揭櫫二十一世紀領袖人才的特質,包括:要有遠見、肯擔當,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副總統並希望在座的青年朋友們要堅持理念,追求理想,不追求掌聲;要勇於突破,敢於創新;要以工作為樂趣,而不以追求個人名利為目的;要以世界的高標準自我期許,在二十一世紀的國際舞台上領導國家社會出人頭地;要有大愛,不為私利。
  副總統是於下午在社會大學未來領袖學院的開學典禮上,向與會的青年朋友們,作了以上表示。
  副總統指出,二十世紀末的台灣,雖然我們在政治民主化、經濟成長、以及社會多元化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得到世界各國的肯定;但是,他也很感慨的表示,我們不能只強調自由,逃避自律;只重視虛浮的個人秀,忽略了實際的作為。此外,我們的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人民的生活沒有安全的感受。還有就是我們的生活文化愈來愈走向商品化、庸俗化、與低劣化。
  因此,副總統誠摯的期盼,二十一世紀的台灣,能夠創造一個新的現代化的典範,實踐中國人百年來的夢想,擁有「優質的民主」、「成熟的經濟」、與「關懷的社會」。
  副總統講話內容為:
  今天是社會大學成立十周年後的第一次開學典禮,同時也是未來領袖學院的開學典禮,本人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和來自各地,有偉大志向的青年朋友們共聚一堂。首先,本人要恭喜各位同學能夠被遴選加入未來領袖學院,而且能夠親近全台灣陣容最堅強的老師,這是非常令人羨慕的機會。當然,要培養未來領袖,需要有一流的人才,傾囊相授;因此,本人也感謝全體未來領袖學院的老師,願意投身一年四十周的課程,來作育國家跨世紀政經文化人才。
  培養青年領袖人才,是任何國家最基本的工作,人才愈多,我們的國力就愈雄厚。猶記得民國八十六年的青年節前夕,本人就已經呼籲各界共同有計劃地來培養、鼓勵各種領航的人才。「青年發展基金會」就是在這個理念之下,由各界熱心人士支持成立的。「青發會」的工作中,有一項就是培育青年領袖人才。我想各位都知道,日本有一位松下幸之助先生,他創辦了「松下政經塾」,對日本人才的培育有重大的貢獻。本人非常同意松下先生的看法,青發會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不過,本人很高興看到社會大學也能有這樣的遠見,而且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投入這項培育青年領袖的工作。
  再過一年多,也就是全球跨越一個百年和一個千年的新世紀了,未來領袖學院發起成立『民間二○○○年委員會』以倒數計時活動號召全國性的反省運動,呼籲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全面和解。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今天藉這個難得的機會,本人也願意跟各位分享個人長期思考的一些想法。
  當我們置身於世紀之末,面對地球環境的破壞、區域經濟的競爭,新的國際政治、金融秩序尚未形成,而舊的世界武力、意識型態競賽並未完全消褪時,網際網路和生命科技又即將為我們捏塑出一個有別於以往任何世代的新世界。此時,我們的確需要大量的教育和學習,以構思廿一世紀的新方法,解決廿世紀的老問題。
  我們再看看二十世紀的中國大陸,雖然帝國主義已經遠離,但是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掙扎,仍然劇烈;雖然共產主義已經證明失敗,但共產專政仍籠罩大陸;雖然兩岸已開始交流,但仍不免有險灘、暗礁。
  最後,我們再看看二十世紀末的台灣,雖然我們在政治民主化、經濟成長、以及社會多元化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得到世界各國的肯定,但我們也不能自滿,因為:
  (一)我們不能只強調自由,逃避自律;只重視虛浮的個人秀,忽略了實際的作為。
  (二)我們的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人民的生活沒有安全的感受。
  (三)我們的生活文化愈來愈走向商品化、庸俗化、與低劣化。
  但人類是永不可能完美,也永不可能放棄追求完美的生物;人類社會是永不可能完美,但又永遠追求完美的社會。中國先哲在大學一書中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止於至善﹄時,同時很清楚地提出了追求完美道德與社會的方法:『在新民』。唯有新的觀念、新的價值、新的人才、和新的民眾,才能領導創造新的時代。
  遙想一百年之後,我們都將不會站在現在所站的地方,但我們希望:
  (一)民主已經成為人類社會普遍的政治制度,而民主帶來的謙虛與容忍已經成為人類普遍的生活素養。
  (二)人與自然已經重新回歸和諧的關係,永續發展不再是口號,而是最基本的共識。
  (三)人與人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國與國之間,因為網際網路的普遍,因為互動的增加,使彼此能夠以「瞭解」代替「誤解」,同時以「虛擬社群」來取代狹隘的「地域社群」。我們甚至可以大膽預言:『世界公民』的理念將首先在電腦網路上實現,而其關心的主要議題將是地球環境,繽紛多樣的世界文化和社區文化,以及遍佈在世界每一個角落的創造性觀念。
  我們也盼望,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大陸,能夠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找到自己的立足點;能夠順利的由經濟改革走向政治改革;兩岸關係也能夠由平等對待的良性互動走向互惠互利的和平競爭。
  我們更希望,二十一世紀的台灣,能夠創造一個新的現代化的典範,實踐中國人百年來的夢想,擁有「優質的民主」、「成熟的經濟」、與「關懷的社會」。
  各位未來領袖學院的同學:要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就必須超越二十世紀;要超越二十世紀,我們就必須要培養不一樣的人才。時代雜誌在八十五年曾出版了一本「二十世紀的偉人」的書,書中把偉人分為六大類:
  (一)政治領袖:如羅斯福、邱吉爾;
  (二)實踐主義者:如甘地、德蕾莎修女;
  (三)先驅者:如林白、卡森;
  (四)創新者:如福特(汔車)、凱因斯、蓋茲(微軟);
  (五)科學家:如愛因斯坦、米德;
  (六)創造家:如畢卡索、蕭伯納;
  我個人認為,我們要進入二十一世紀,就要在這六類中培養不一樣的領袖人才。什麼樣的領袖是不同於二十世紀的領袖?我個人認為要有下列幾個特質:
  (一)要有遠見、肯擔當,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二)要堅持理念,追求理想,不追求掌聲、能見度、知名度,要務實。
  (三)要勇於突破,敢於創新。
  (四)要以工作為樂趣,而不以追求個人名利為目的。
  (五)要以世界的高標準自我期許,在二十一世紀的國際舞台上把國家社會帶領到出人頭地。
  (六)要有大愛,不為私利。
  各位同學,既然你們能進入未來領袖學院,心中就要有大志,要以未來的領袖自我期許,認定方向之後,就勇往直前。
  本人還要強調一點,各位和我一樣,都是在儒家君子傳統底下受教成長的。你們其中或許有人懷抱著領導企業、領導國家,甚至領導民族的理想,但是大家不能忘記,領導自己才是領導一切的根本,領導自己的情緒慾望,領導自己勇毅的面對寂寞如同面對群眾,領導自己莊嚴的面對歷史如同面對未來。
  二○○○年轉眼即至,在歷經數百年的東西文化洗禮之後,中華民國民間居然已有數百名青年組成『民間二○○○年委員會』,準備與全世界共同倒數計時。各位提出的要重新建構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關係,深值肯定,也希望能進一步有具體落實的行動,來推開廿一世紀的大門。當我們共同倒數:『十、九、八、七、六、五...』時,本人願與各位青年俊彥站在一起,共同迎接一個新世紀的來臨。
  謝謝大家。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