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8年01月30日
副總統接受中廣「頭家熱線」專訪

  連副總統今天指出,面對國內民主政治的高度發展,以及即將到來的二十一世紀跨世紀的國家建設,政府必須要有更新、更積極的作為,而這次政府的人事改組,就是要因應這樣的需求與發展。而跨世紀的政府,應該將新科技的發展,運用在施政上,更要用新的觀念、積極的態度,勇於任事的精神,來推動國家建設,同時滿足民眾的需求。
  副總統也強調,所有的公務員都應該抱著人溺己溺的心情來面對民怨,並且深切地去探討、了解民怨產生的原因,並儘可能地與民眾溝通協調,提出解決的方法。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所以對於民意必須要重視,並作為推動施政的基礎。
  副總統是今天中午接受中國廣播公司「頭家熱線」節目主持人廖風德專訪時,作了以上表示。該節目將於二月一日上午七時四十分播出。
  副總統接受專訪之答問內容如下:
問:一般人常說,基層有一股民怨。副總統最近密集拜訪基層,直接面對接觸民眾,想請問副總統,基層民眾到底有沒有所謂「民怨」存在?如果有,其內容又是什麼?
答:我不只是最近才訪問基層,事實上,從我擔任省主席、行政院長開始,我就常常下鄉探訪民意、接觸民眾,了解他們的心聲。就我與民眾直接接觸的經驗來說,民眾經常向我提出對於地方建設以及國家發展的興革意見。我們所強調的民主政治,也就是要以民意的趨向來推動國家建設發展,不過,有時候當然難免有民眾向我提出他個人的困難以及需求,但我不認為這些是所謂的「民怨」,畢竟要有不合理的現象或事件發生,才會造成所謂的「民怨」,但是我所接觸的,與「民怨」似乎有一段距離。
  但是我們必須要承認,任何一個政府在推動公共政策的過程當中,雖然一定會努力做到盡善盡美,但是總還是可能有不周延的地方,因而造成民眾的困擾、不便、甚至誤解,我想這是所謂「民怨」產生的原因。至於民怨的內容,不外乎是:跟不上時代的老舊法規,修改緩慢;各級政府之間連繫不夠,效率不彰;關係民生的政府施政,沒有作妥善規畫,衍生弊端,損害民眾權益等等。
問:無論民意或者民怨,政府官員應以何種態度來面對?
答:對於民怨,我認為所有的公務員都應該抱著人溺己溺的心情來面對民眾,並且深切地去探討、了解民怨產生的原因,並儘可能地與民眾溝通協調,提出解決的方法,而不是去作作秀,事後卻不聞不問、不理不睬,這樣只會加深民眾的不滿,這不是一個現代化的民主政府處理事情的態度。
  由於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所以對於民意,我們當然要重視,並作為推動施政的基礎;但是我也必須很誠懇地指出,真實的民意究竟要如何去發掘、反映,必須要有一套非常周延、完整而精確的制度,或是具公信力的機構,去做這樣的工作,才能蒐集到民眾真實的聲音。我想,在這方面,西方先進國家做得比較好,但是在我們國內恐怕還在起步階段,我們必須再加緊努力。
問:一般人印象,都認為政府官員對民意的反應有點遲頓,或者說政府走在民意後面,其原因何在?
答:對於您這個問題,我有部份認同,部份持不同的看法。其實在許多方面,包括公共政策、重大建設乃至於在軍事、外交及兩岸關係上,由於民間的力量有限,而政府的資訊較為充足,資源也較為豐富,所以,政府常常必須扮演「火車頭」的角色,以前瞻性的眼光,擬定發展計畫及施政方針,帶頭推動國家各項建設,這些都是創造性的工作,也是領先民意的做法,甚至可以說是政府走在民意的前面很遠。
  至於「政府官員對民意反應遲頓」的這種說法,我個人的看法是,政府必須廣泛而深入地蒐集民眾對於公共政策及政治議題的意見,並加以整理、研究、分析,然後制定出新的因應方案,才能夠妥適周全,而這些工作,的確需要時間。但是,政府當然不能因此而推拖責任,所以我們才會提出修憲、「精省」、「政府再造」等一系列作法,來精簡政府層級,提升行政效率,以積極滿足民眾的需求。
問:最近,五院、軍方人事全面改組,新政府新氣象,受到很多民眾的期待,副總統認為新內閣、新院長、新的部會首長,如何面對高漲的民意,滿足民眾的需求?
答:其實政府之所以會產生,就是要滿足民眾的需求,這是政府存在的基本理由,我們歷任政府也都是朝著這個總目標在努力。當然,面對國內民主政治的高度發展,以及即將到來的二十一世紀跨世紀的國家建設,政府必須要有更新、更積極的作為,而這次政府的人事改組,就是要因應這樣的需求與發展。
  前幾天,我們自己的中華衛星一號已經順利升空,並開始運作,再加上之前的中新一號衛星,可以想見,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將會呈現資訊快速流通、科技高度發展的面貌,而這些,在在都會影響民眾的生活,民意的反應也更將快速而多元。因此,我認為跨世紀的政府,應該將新科技的發展,運用在施政上,更要用新的觀念、積極的態度,勇於任事的精神,來推動國家建設,同時滿足民眾的需求。
問:「頭家熱線」這個節目,是由民眾電話投訴,再由主持人請有關單位回答說明,這種方式好不好?政府官員應該如何看待這樣的節目?
答:現在有一些所謂的「CALL-IN」節目,以麻辣的話題、聳動的問答、乃至於「重鹹」方式來吸引觀眾或是聽眾的注意力,並刺激收視率或收聽率。在媒體高度競爭的生態環境下,這種方式大家也都很了解,但是有時候只因為要爭取觀眾或聽眾,打知名度,節目只好愈做愈走偏鋒,而無法冷靜下來,對待問題、理性地去探討有關公益民生的問題,這並不是一個值得鼓勵的現象。
  「頭家熱線」這個節目,能夠擺脫電子媒體當前這種媚俗的潮流,以平實的風格來傾聽民眾的聲音,解決民眾的困難,確實值得鼓勵。我想,各級政府首長以及公務人員,都應踴躍參與這類型的節目,聽聽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實際問題,才能更貼近民意,擬定務實的公共政策。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