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8年01月05日
副總統在高等、普通暨初等考試錄取人員基礎訓練聯合開訓典禮中致詞
連副總統今天上午應邀於八十七年公務人員高等、普通暨初等考試錄取人員基礎訓練聯合開訓典禮中致詞,並期勉現代化國家公務人員應成為行政革新的推動者、政府再造的工程師、國家競爭力的提升者、心靈改革的實踐者及人民心目中的好公僕。
副總統也勾繪了未來國家建設發展的遠景:
-落實憲政改革,奠定國家長治久安、永續發展的基礎
-建立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系,落實亞太營運中心的目標
-促進研究創新的科技發展,培育延攬高科技人才,發展台灣成為科技島
-落實教育的自由化、生活化、彈性化與多元化,塑造國民的完整人格,培育優秀新生代及高素質人力,成為國家發展的基石
-建立公平和諧的法治社會,落實主權在民理念,加速促成成熟而有效率的民主社會
-營造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落實推動國土綜合開發計畫,建立社會安全制度,使國人有潔淨、舒適的生活空間,以及高效率的社會福利保障
-成為廣受敬重的國際成員,依循國際規範,善盡國際責任,並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
副總統致詞內容如下:
今天非常高興能夠來參加八十七年公務人員高等、普通暨初等考試錄取人員基礎訓練聯合開訓典禮。首先要恭喜各位女士、先生參加這項國家公務人員考試,在十二萬六千多人報考而錄取率僅有百分之三的激烈競爭中,能夠脫穎而出,獲得金榜題名,可以說都是各項專業領域中的一時之選;相信各位在依序分發進入政府機關工作,並分批參加基礎訓練及實務訓練之後,必將成為國家優秀的公務人員,在此謹向各位表示誠摯的祝賀。
考試院所屬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依據「公務人員考試法」及「公務人員考試錄取人員訓練辦法」,舉辦此項基礎訓練,並且為了充實各位對於當前國家建設方向及政策之了解,藉以溝通觀念、建立共識,以增進行政效能、提升國家競爭優勢,並為因應國家邁向二十一世紀行政革新之需要,特別舉行聯合開訓典禮。本人要利用這個機會,就二十一世紀國家建設與發展的遠景,及現代化公務人員應有的基本觀念與職責,向各位作一簡要報告。
壹、二十一世紀國家建設與發展的遠景
今年是民國八十八年,公元一九九九年,距離二十一世紀只有短短的一年,國家的發展將要邁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在新的世紀裡,我們所要努力的乃是國家現代化及國際化的進一步完成,並與亞太的發展、世界的進步及和平,互利共榮。因此,我們要以「提升國家競爭力、增進國民生活品質、促進永續發展,成為現代化已開發國家」的總目標,擘劃國家未來發展藍圖。針對此一跨世紀國家建設目標,我們在政策上必須有新的內涵;在方法上,必須有新的焦點,藉以凝聚全民的共識。更希望全體公務人員的力量能夠集中貫徹,將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努力推向新的高點。因此,整合目前政府所推動的國家現代化各項方案,並且遵照 李總統所揭示的憲政、司法、教育、財政及行政等五大改革之開展,未來國家發展的遠景應作如下之勾繪:
一、落實憲政改革,奠定國家長治久安、永續發展的基礎
我們在這裏簡單的回憶一下,幾年來我們歷經了多次民主的改革,使得我們國家的公職人員全面改選,乃至今天總統、副總統也都是民選的,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下,修憲便成為必要的政治工程。我國七年來的第四次修憲工作,已經在前年七月十八日完成,該次修憲的重要目標就是要建立權責相符的中央政府體制,以及精簡省政府組織,推動政府再造、簡化政府層級,提升國家競爭力。就內涵範圍來看,要比以前三次來得深廣。這份珍貴的成果,對我國憲政的發展,意義非常重大,相信全體國人都會本於民主憲政的理想,發揮生命共同體的力量,各就崗位、各盡本分,共同為開創國家嶄新前途,貢獻最大力量。
二、建立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系,落實亞太營運中心的目標
二十一世紀將是一個充滿高度挑戰的競爭時代,也將是一個充滿無窮希望的世紀。我時時思考,走過二十世紀辛苦歲月的這一代人,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解決我們經濟上所遭遇的問題,要以什麼來傳承給下一代。或許最好的答案就是:建構一個更開放的多元社會與自由的經濟體系。
我們在行政部門提倡行政革新,在經濟建設方面,把六年國建濃縮成為十二項建設,同時推動了振興經濟的方案。雖然如此,台灣還是走不出來一個新的局面,因為只是行政的革新、投資重點的建設,還是無法突破環境上的限制,所以在四、五年前,我們提出「亞太營運中心」這個理念,希望在自由化、國際化的整體作為環境之下,能夠讓台灣的經濟加速的開發,能夠結合世界上所有的經濟活動,使得我們在資金、人員、貨物、通訊、勞力等等各方面,都能夠自由的出入,促使本土的、本國的,尤其是國外的大企業,能夠考慮以台灣作為進入亞太市場的據點,以達成亞太營運中心計畫目標,將台灣建設成為高度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系,使得我們中華民國能夠以更壯碩的姿態邁向新的世紀。
三、促進研究創新的科技發展,培育延攬高科技人才,發展台灣成為科技島
科技發展是現代文明進步與經濟成長的原動力。幾年前,我曾邀請「競爭力大師」哈佛大學波特教授來華,他曾指出,中華民國未來要發展經濟,要進一步提昇競爭力,唯一的一條路,就是發展科技,他認為台灣有充沛的科技人才,在科技研發方面,佔絕對的優勢地位,所以他建議,發展科技島是我們的首要重點,我們也已經擬定科技基本法,也將加強科技預算,並在經濟結構作大幅改變,已有很多令人振奮的做法,尤其,全球已邁入資訊化時代。可以預見,科技創新亦將成為決定各國國力發展的關鍵因素。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科技的能力,提升我們研發的投資,培育以及延攬高科技的人才,完成資訊化社會所需的各項軟、硬體建設,快速的把我們科技的基礎建立起來,並加以擴大,使得台灣成為一個科技島。
四、落實教育的自由化、生活化、彈性化與多元化,塑造國民的完整人格,培育優秀新生代及高素質人力,成為國家發展的基石
人才的培育是一個基礎的問題,所以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裡面,我們積極的考慮到教育的改革,教育的改革就是怎樣使當前的教育體系經過一種多元化、彈性化、自由化的過程,使得我們的教育能夠符合我們青年人的需求、國家的需求,而它的中心與思考,我是覺得用「鬆綁」這兩字比較通俗一點,但也是蠻寫實的,就是說無論是入學,無論是文憑等等,教育的體制讓它多元化,不要一試定終身,使教育體系能夠讓學生、讓終身學習的國民,充實自我,實現自我,這個工作已經研議完成,現在就是怎麼樣把它落實到教育部門,並使之普及化,以塑造國民的完整人格,培育優秀新生代及高素質人力,成為國家發展的基石。
五、建立公平和諧的法治社會,落實主權在民理念,加速促成成熟而有效率的民主社會
最近一年,我曾到台灣每一個角落去訪視,很深刻地感受到這塊土地充滿了很強的活力與生命力。許多民眾熱心從事志工服務,全台灣有將近百萬人都默默地在文化、教育、醫療、宗教、環保、社會福利等各方面,進行志願服務工作,這一股力量就是關懷社會的力量,也就是大家彼此相互尊重幫助的精神,是一個和諧、進步的社會現象。
社會需要公平與和諧,除了要有相互關懷的人文精神之外,更須要強化法治的精神;一個主權在民的現代化國家,人民必須要有良好的民主素養與法治觀念,才能展現自由、平等的民主社會風貌,而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必須要有一個安寧的、安定的社會。所以如何透過社會共同的努力,加強司法與警察工作各方面的改革及行政革新,重建法治的威信,樹立廉能的政風,並維護經濟社會的秩序,使得我們的社會安寧能夠得到進一步的保障,也是政府的重點工作。
六、營造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落實推動國土綜合開發計畫,建立社會安全制度,使國人有潔淨、舒適的生活空間,以及高效率的社會福利保障
雖然我國在許多國際上的各項評比,無論是經濟、實力、或競爭力等方面,都領先其他國家,但生活品質始終落後許多先進國家,我們的生活環境與生活品質,還需要加把勁去改善,「國土綜合開發的計畫」已經擬訂,以民國一00年為目標年,達成「維護生態環境、改善生活環境、建設生產環境」三大目標,徹底改善「家庭小康,社會大貧」的畸型現象,而目前正需要相關的法律來支持配合,使中華民國在未來更能成為一個生活、生態平衡的國度,這些工作所牽涉的問題,極其複雜,要透過相關的部門積極的加以推動。
至於我們生活的品質,這方面除了環保問題之外,怎麼樣建設一個更有保障的社會是當務之急。一個社會的進步,除了表現在經濟的成長與科技的創新之外,人民的權益及福祉是否得到適當的照護,更是重要的指標。因此,本人在民國八十二年到行政院服務時,即將全民健保列為首要的工作,希望全體國民,不論貧富,不論老少,不論住所,都能享有同等的醫療保障。我們的健康保險制度已經推動了,但是我們怎麼樣完成醫療網的計畫,比如四十萬人要有一個區域的醫院,十萬人要有一個地方的醫院,三千人要有一個醫師,偏遠地區醫療設施的加強,全民健保如何平衡照顧每位國民,都應該進一步加以落實。
七、成為廣受敬重的國際成員,依循國際規範,善盡國際責任,並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
除了上述幾個遠景外,未來我們也要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在互惠互利原則下,開展全方位對外經貿關係;同時,支援其他國家經濟發展,成為「地球村」的模範成員,並提高國際上應有的地位與尊嚴,在既競爭又合作的新世紀國際社會中,扮演更具關鍵性的角色。
兩岸關係的穩健發展,攸關我國經濟社會的安定,甚至亞太地區的穩定與繁榮。為發揮兩岸互補互利的雙贏效益,未來我們仍將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則,以協商代替對抗,在和平、善意、保障的環境下,循序推展兩岸的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縮短雙方發展差距,奠定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
總之,跨世紀國家建設計畫是我國長期建設的藍圖,也是建構自由、繁榮、民主、均富的發展遠景;其涵蓋範圍非常廣泛,從計畫的研擬到實際執行,除了政府主動策畫、建設外,亦需積極鼓勵民間參與,以期順利達成目標。
貳、現代化公務人員應有的觀念與職責
在全面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運動中,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積極主動,且能勇於任事、肯負責任的各級政府公務人員,進而塑造一個民意導向,高效能的現代化政府,也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基礎工程。各位都是政府部門機關、學校的基層公務人員,希望大家能把擔任公務人員當作一項深具使命的終身事業;並且能在政府機關、學校服務的歷程中,深切體認身為一個現代化國家公務人員應有的觀念與職責。以下提出幾項看法,來與各位共勉:
一、要成為「行政革新」的推動者
全面推動行政革新,必須以「廉潔、效能、便民」為主要指標。革新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再接再厲,竟其事功。政府為促使行政革新方案能夠持續全面的推動,除提倡「心靈改革」運動外,也鼓勵各機關參採企業界顧客導向觀念及全面品質管理制度,推行公務人員參與及建議制度,激發公務人員潛能,使能勇於建言、樂於改進,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希望各位在訓練結束回到自己工作崗位服務後,都能發揮潛能,貢獻所學與個人專長,繼續成為行政革新的積極推動者。
二、要成為「政府再造」的工程師
在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政府的功能已在改變,我們現在應該以「效能的政府」取代「萬能的政府」。事實上,由於受到政府財政及預算編列的困難,以及人員不可能無限制的膨脹,我們也必須擺脫過去「大有為」、樣樣都管的觀念,以「高效能」負起政府應該擔負的責任。也就是最近大家所說的「小而能的政府」。美國兩位學者歐斯本及蓋伯勒(Osborne and Gaebler)在其所著的「新政府運動」(Reinventing Government)一書中提出可使政府做得更好的十項觀念性原則,的確值得我們深思與參考。這十項原則包括:
1「指導性」:就是要政府多發揮指導功能,但不需樣樣工作都自己做。
2「社區自主性」:鼓勵地方政府及民間社團熱心參與公共事務。
3「競爭性」:就是要政府提供誘因,鼓勵良性市場競爭或地區間競爭,以提升整體服務品質。
4「機動性」:政府不能一成不變地做事,要有彈性,接受隨時指派的工作,以及適時調整工作的優先順序。
5「重效率」:體認「效率」比「成本」更重要之觀念;亦即要更注重產出,而不僅是投入。
6「顧客導向」:政府的顧客就是民眾,民眾的需要遠比政府機關本身的方便重要。
7「企業性」:政府要能適當地學習企業經營的精神與做法。
8「預見性」:政府要能未雨綢繆,掌握機先;防範問題重於彌補損害。
9「授權」:在適當的監督下,強化地方政府或所屬機關應有之功能。
10「市場導向」:運用市場機能,鼓勵民間扮演一部分政府的角色。
當前的社會變遷快速,個人擁有的知能必須不斷更新充實,營造終身學習社會不僅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點工作,亦為世界教育發展勢之所趨,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不僅順應不同年齡層民眾進修的需求,也是我國邁入廿一世紀成為現代化國家應該完成的教育建設。希望我們全體公務人員都能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的充實行政專業技能,以奉獻所學與專長,創新服務觀念與做法,成為改造政府的工程師,共同為塑造一個民意導向、高效能的現代化政府而努力。
三、要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提升者
近年來隨著市場運作力量的明顯擴大,政府主導資源配置的能力逐漸減弱,但是在自由化過程中維持市場公平競爭的角色卻更形重要,也更形凸顯政府角色調整與效率提升的迫切性。我們政府自八十二年推動行政革新以來,效能已逐年提高,但與一些先進國家相比,仍有待改進。這也是為什麼本人一再呼籲:「提升政府效率是一場沒完沒了的馬拉松。」根據瑞士之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的「世界競爭力年報」,我國在一九九六年的競爭力總排名為二十三名,一九九七年則上升至第十六名,另據瑞士之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表的「全球競爭力報告」,我國排名則由第八位升至第六位,顯示各部會的努力成果已立即顯現。
提升國家競爭力這項工作,可以說是落實跨世紀國家建設最重要的手段。同時也希望藉此能把政府與人民的努力方向,集中在共同的焦點,成為一場「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跨世紀提升國力的全民運動。因此,在做法上,除了政府部門成立「提升國家競爭力行動小組」之外,民間也成立了「國家競爭力策進會」與政府攜手合作,共同推動這項工作,本人在擔任行政院長時,曾把各項工作分門別類為一百卅餘項,每一項都可以用客觀的數據來衝量評比,據以認定,我們有沒有進步,問題在那裡,有沒有解決辦法,此一工作目前仍在進行中。我們深切期盼透過這場競爭力的嚴格試煉,能使國家的體質獲得全面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也能夠全面改善。
四、要成為「心靈改革」的實踐者
「心靈改革」是推動國家朝向更大格局發展的基礎動力,國家現代化不僅要引進科技,改革典章、制度,國人的思想觀念行為模式也必須加以配合調整,而心靈改革就是要導引國人建立現代化社會應具有的社會價值觀念,這些觀念包括相互的尊重、關懷、守法與倫理,勤儉與整潔,注重品質與效率,溝通與和諧,培養具有責任心、榮譽感與民主素養的現代化國民,這是一項社會改造工程。今天要推動心靈改革,必須由政府、人民一起來從事這項社會的全面再造工程,尤其我們政府機關、學校的公務人員更要以身作則,以面對即將來臨的二十一世紀新世局挑戰,來推動心靈改革。公務人員的行為,素為民眾所矚目,更應學習如何生活,充實生活,以發揮生命價值,體認奉獻與使命之神聖。
五、要成為人民心目中的好公僕
李總統在接見八十七年模範公務人員時指出,公務人員是國家發展的主要動力,隨著時代的進步,人民對政府的要求愈多,公務人員的責任也愈重大。面對快速變遷的新社會,公務人員如何落實政府施政理想,創造人民更大福祉,是大家必須努力以赴的目標。
政府的功能對人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施政的良窳,對人民的福祉,更具有相對的影響力,因此,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公務人員的職責越來越重大。身為現代化的公務人員,要能有積極創新的精神與為民服務的態度。積極創新就是要主動的去發掘或面對工作上的問題,力求改善或突破解決,以及吸取現代化的知識、專業技能,來思考問題、策劃工作,並且以新穎的方法來處理事務,使能發揮最大效率。而為民服務的態度與熱忱,尤其是擔任公職者不可或缺的要素,政府的一切施政,都必須以民意為依歸,能了解民意脈動,了解人民真正的需求,才能做好保障民眾權益的工作。
有稱職的公務人員,政府的效率才得以發揮,人民的福祉才得以提升,因此,身為新世紀的公務人員,人人應善盡工作職責,成為人民心目中的好公僕。
再過一年,我們即將進入廿一世紀,迎接千禧年,中國人常說,千載難逢,各位在競爭激烈的考試中,脫穎而出,未來就是帶領國家社會,邁向廿一世紀的一群好朋友,可說責任重大,今後,在工作上面對的挑戰,仍有賴大家發揮潛能與專長,來認真面對,共同努力,祝福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