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7年12月12日
總統參加中華民國農學團體八十七年聯合年會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參加「中華民國農學團體八十七年聯合年會」,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全國二十一個農學團體舉辦聯合年會,登輝有機會參加,感到非常高興。首先,要特別對各位長期以來,為我國農業發展所作的卓越貢獻,表示感謝和敬佩。
新世紀即將到來,面對充滿競爭和挑戰的新時代,全國農業界菁英齊聚一堂,以「農業科技發展的新紀元」為主題,發表農學研究成果,並探討未來農業科技發展策略,對開創我國農業前景,具有重大意義。
回顧五十年來,台灣農業在資源貧乏的不利條件下,經由土地政策的改革、公共設施的興建、農業技術的改進與產銷制度的建立,除了達成供應民生所需、穩定社會經濟發展的任務外,並完成了以農業培養工業的時代使命。此一輝煌成就,固然要歸功於政府的正確領導及農漁民的辛勤耕耘,但是農業科技也發揮了不容忽視的力量。而展望未來,在急遽變遷的國際環境中,更唯有加強科技的研展和應用,才能厚植現代農業的發展實力。
尤其是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農業將面對國際競爭的挑戰,更應以高科技導向,持續創新與落實應用研發成果,加強調整國內生產結構,努力營造國產品與進口品的市場區隔,才能強化國產農產品的競爭力,減低開放農產品進口的衝擊,促進農業現代化。因此,農業科技在未來將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目前,我們已加強生物科技的發展,希望結合國內外科技、學術、產業等各界人才,積極推動生物技術的研發,並藉由基因工程等尖端科技的應用,生產具有抗病蟲害特性、高品質、高價值的農作物、禽畜或魚類,同時,利用以動物或植物為生物反應器組成的分子農場,生產各種高經濟價值的工業用、醫藥用蛋白質,使農業成為高價值、高科技的生物產業。
而我國衛星計畫的實現,更將促進農業科技的發展。明年元月,中華衛星一號發射升空之後,將可用來偵測漁業資源及海洋狀況。規劃中的中華二號具有遙測功能,更可用來調查各種資源,進行環境監測。未來利用遙測及航測技術結合資訊技術,將可有效提升農業經營管理的效率,對於病蟲害的發生亦可適時預警、有效掌控,使農業達到「精準農業」的境界。
近些年來,「生物多樣性國際公約」及「全球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已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遵循的規範,我國身為國際社會的一員,自有責任善盡國際義務。因此,未來農業部門應加強規劃兼顧生態保育的農業永續經營模式,推動全民造林運動,增加森林調節功用,期對地球資源永續運用有所貢獻。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農業不僅是一項生產事業,更是一項結合「生產、生活、生態」於一體的事業。多年來,台灣農業的成功經營,是我國經濟建設的有力後盾,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動力。展望未來,國際競爭日益激烈,農業必須在資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積極開發新科技,才能提升農業經營效率與農產品品質,厚植競爭的優勢基礎。希望各位繼續努力,共同建設台灣成為農業高科技中心,開創我國農業發展新紀元。
最後,敬祝大會順利成功,大家健康快樂!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