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7年12月11日
總統在國大作綜合答覆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在國民大會聽取國大代表所提國是建言後,特別針對政府再造、締造第二階段台灣經驗及推展務實外交等作綜合答覆。
總統答覆內容大要為:
政府再造
錢議長、各代表女士、先生:
今天,有多位代表先後提供有關政府再造的寶貴建言,內容都非常充實,登輝深感敬佩。
政府再造,是我們開創國家更大格局發展的奠基工程。登輝早在民國七十七年元月繼任總統時,就深切體會: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雖然已經累積了相當成果,但是面對時代潮流、國際競爭,以及國人的殷切期待,如果不能未雨綢繆,從制度面早日著手改革更新,很快就會遭遇到嚴重的發展瓶頸,進步的榮面不久就會消退。勢將嚴重影響國家建設進程和人民福祉的提升。
登輝認為要澈底解決此一問題,就要推動政府再造工程;而要再造政府,則須從憲政改革開始。
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要修改,必須凝聚全民共識,才能有效進行。為此,民國七十九年七月我們在朝野共同努力下,召開了「國是會議」。此一會議的最大成就即是確定了憲政改革的方向,為我國憲政改革做了暖身的工作。
十年來,經歷三屆國大代表全體代表無私無我的辛勤奉獻,分四個階段完成了艱鉅的修憲工程,此一劃時代的成就,終於使我們順利轉型為民主國家,一方面使國人自由意志完全受到尊重,大幅提昇了國人的政治福祉;一方面獲得國際社會的一致肯定,建立了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嶄新地位。而最寶貴的是我們成功的創造了中國未來發展的康莊大道。
第四階段憲政改革是在民國八十六年完成,目標包含建立權責相符的政府體制和精簡政府的組織層級。一年多來,相關重要措施有的已經付諸實施,有的則正由相關部門積極落實中。在行政院方面,必須推動多項基礎法案的立法或修法的工作,其中「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業在今年十月間公佈實施,成果已逐漸顯現。至於已送立法院審議的法案,包括「中央政府機關組織基準法」、「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地方制度法」、「財政收支劃分法」,相信來日完成立法付諸實施後,對行政效能的提昇,會有重大的助益。
立法院議事效率不如理想,一向是國人所一致關切的焦點,至目前為止等待審議的案件多達一千多件,對政府行政效能和人民生活福祉的提昇,影響很大。因此,立法院為貫徹政府改造工作,正積極推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院各委員會組織法」、「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立法院議事規則」、「立法委員行為法」等五大法案的立法或修法工作;未來這些法案的實施,必然呈現立法院的新面貌,開創立法院的新史頁。
至於國會體制改革方面:本次會議,許多代表也都表達了關切之意。由於國會體制的改革涉及憲法問題,要解決必須由修改憲法著手,修憲是一高門檻的工作,必須全體國人集思廣益、凝聚共識才能有效進行,登輝希望貴會憲政改革研究小組妥為研討,提出寶貴結論,凝聚社會共識,作為未來修改憲法、健全國會體制的參考。
邁向新世紀,締造第二階段台灣經驗
去年,貴會召開第二次會議,登輝在國是建言綜合說明時,曾向各位代表報告:本人就任首任民選總統以來,即積極督促政府部門推動各項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奠定國家長治久安和永續發展的基礎,希望我們在跨入廿一世紀,能夠締造一個精神文化與物質文明均衡發展,真正自由、民主、均富的現代化國家。
轉眼已過一年。回首檢視這一年來,雖然若干改革工作已略見成效,但整個改革工作仍未能全面落實,改革的步伐也無法滿足民眾的期待,實在值得我們深入檢討改進。綜合檢討改革進度落後的原因,基本上,我們仍對自己缺乏足夠的「信心」;在檢討現存問題時,亦不夠「虛心」,在推動改革過程,也未能充分展現貫徹的「決心」。
今天,我們若要澈底落實各項改革,完成上述的國家發展目標,就要重建國人的「自信心」,勇於面對問題,「虛心」檢討,拿出堅定的「決心」與「毅力」,加速推動各項改革,向既定的目標邁進。
其實,我們不該對自己缺乏信心的。但當我們面對外來衝擊時,卻總有少數人抱持畏怯的心理,散播悲觀的論調,甚至表現出驚慌失措的舉止;以致造成內部意見分歧,步調不一致,而大大削弱整體的力量。事實上,從發展過程來檢驗,過去我們在內外環境都非常艱困的情況之下,尚且能夠締造出傲人的經濟奇蹟與民主成就。尤其,前年在中共文攻武嚇之下,完成總統直接民選,備受國際稱揚,而正式被列入世界民主自由國家之林;最近的亞洲金融風暴,襲捲鄰近各國,我們也平穩渡過,更深受各國肯定,在在都顯示我們具有足夠的實力。只要國人能堅定信心,凝聚共識,團結一致,共同奮鬥,國家的未來發展就會呈現一片光明遠景。
當然,任何國家在快速的發展過程中,都不免會產生若干缺失,也會遭遇發展的瓶頸。近年來,我們的社會也已浮現不少問題。尤其,連續爆發治安、工安、飛安等重大案件,以及水患、地震等嚴重災害,造成民眾生命、財產慘重的損失。雖然,政府已分別採取善後和補救的措施,但我們不能僅以孤立個案視之,而應從制度層面深入去檢討,以謀求根本解決。其實,這些都是長期發展所累積的弊病。我們疏於環境的保護與水土的保持,才會擴大天災的危害程度;我們疏於制度的革新與心態的調整,才會爆發公共安全事件。因此,我們必須痛定思痛,虛心檢討,建立符合環境需求的現代化管理制度與人員訓練,才能澈底防範類似問題的發生。
一個國家要在國際社會站立起來,終究要靠自己;要靠自己的發展成就,來爭取國家的尊嚴與地位。今天,我們要在國際競爭或兩岸發展,立於有利的優勢地位,惟有靠自己的努力,加速改革步伐,突破發展瓶頸,再創政經發展的高峰,才能獲得國際社會更高的肯定與更多的支持。登輝就任以來,要求推動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及司法等一連串的改革,同時倡導心靈改革這項社會改造工程,就是為了導引國家更大格局的發展。當然,改革絕非一蹴可成,也不免會遭遇一些阻礙和困難,惟有靠堅定的決心與毅力,才能貫徹,才能落實。
當前,我們已走到國家發展的關鍵階段。登輝期盼全體國人,尤其政府各部門,都能深切的體認,惟有把握改革的契機,才能締造更輝煌的發展成就。登輝也深信,國人有足夠的智慧與能力,重振信心,虛心檢討問題,以堅定的信心和毅力完成各項改革工作。現在我們剛剛以理性、成熟的過程完成「三合一」選舉;在選舉之後,更要團結一致,攜手合作,把選戰的熱情,轉化為建設的力量,加速推動、落實這些跨世紀的改革工程,奠定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在邁入廿一世紀,共同締造第二階段的台灣經驗。
推展務實外交
關於我國外交情勢,承蒙多位代表的關切,並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言,登輝至為感佩。現在,謹就我國推展務實外交的立場與形勢,向各位代表提出簡要的報告。
近十年來,隨著冷戰的結束,全球化的思潮逐漸超越了傳統主權觀念的束縛,國際間的合作交流,不再受到領域的限制和疆界的阻隔。國際組織也順應這種新思潮,開始修訂新的遊戲規則。今天,無論在貿易、海洋、漁業、環保、醫療和其他諸多領域,都有了新的規範。身為地球村的一員,中華民國如果不去參與,在這變動不居的大環境中,有誰能夠為我們爭取權利?又有誰能夠保障我們的利益?所以,我們要積極參與國際活動,絕不是中共當局所說的「搞台獨」,或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而是要維繫中華民國的生存與發展,確保我們二千一百八十萬人民共同的切身利益。
台灣幅員狹小、天然資源有限,半個世紀以來,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創造了舉世稱羨的經濟奇蹟。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的「世界發展報告」指出:去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GNP)為二千八百五十二億美元,在全球二百一十個經濟體中,連續第四年排名第十九位,超越比利時、瑞典、奧地利等重要歐洲先進國家;而平均國民所得為一萬三千二百三十三美元,居全球第二十四位;同時,我們又是世界第十四大貿易國,第三大外匯存底的國家。從多項數據來看,我國在全世界排名,都屬於最前端的百分之十,擁有不容忽視的經濟實力。更值得我們自豪的是,我們在經濟建設獲得具體成就之後,還順應時代潮流,開展政治改革;十年來,我們凝聚全民共識,分四階段進行修憲工作,並且在和平、安定的過程中達成目標,成為真正的民主國家,實現了「主權在民」的建國理想,也為世界民主陣營增添了新的力量。
回顧過去,我們在政經發展的歷程中,也受到國際社會的許多協助。今天,我們享受豐碩成果的同時,更希望能夠回饋國際社會,和世界各國分享我們的成功經驗,善盡國際社會成員應盡的義務。不過,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回饋國際社會的意願,一再遭受中共的阻撓與打壓。中共這種霸道作風,不僅沒有所謂的「民族情感」;而且也違反地球村和平共存、平等相待的通則。因此,登輝要再次強調:海峽兩岸自一九四九年起,即處於分治的狀態,由兩個對等的政治實體,行使排他性管轄權。中華民國的存在與發展,是不容否定的事實。我們主張中華民國在中國的最終統一前,必須擁有國際活動空間。這並不是要挑戰中共在國際間的既有地位,而是基於「雙贏」的考量,期能在地球村中,雙方學習共處與合作之道;進而為國家開創更宏大的發展格局,也為區域安全,乃至世界和平,奠定更穩固的基礎。
針對中共的無理打壓,我們必須繼續厚植我國的國力,作為推展務實外交的堅實後盾。同時,由於我國民間力量蓬勃,觸角廣泛,創意十足,機動靈活,登輝希望外交部門積極規劃「全民外交」,期能有計畫的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共同開展更寬廣的國際空間,以有效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開創外交新局,確保我們國家的安全及人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