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7年11月16日
副總統出席國際民主聯盟暨太平洋民主聯盟執委會議開幕典禮
連副總統今天上午出席「國際民主聯盟暨太平洋民主聯盟」執委會議開幕典禮,並以「讓民主在中國大陸滋長」為題,應邀致詞。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本人謹向各位表達最誠摯的歡迎之意,歡迎各位光臨中華民國,光臨台北市。
大約四年以前,也就是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國際民主聯盟暨太平洋民主聯盟」會議也曾在台北舉行,會中決議發表「台北宣言」,以表彰中華民國在台灣政治民主化的成就,並肯定中華民國經濟自由化的成功乃是開發中國家的典範。作為一個民主社會的成員,中華民國當然對此引以為傲,不過我們瞭解我們所作的還不夠,許多地方仍待努力。
一九九六年,中華民國舉行我國有史以來首次總統民選,各位也許還記得,此一中國史上民主發展的重大創舉曾遭中共政權野蠻的武力干預。當時台海氣氛頓時變得緊張萬分,甚至謠傳中共將對駐有中華民國軍隊的離島展開攻擊。我印象十分深刻。為了報導兩岸可能爆發的軍事衝突以及本地總統大選,數以百計來自全球各地通訊社、報章雜誌、廣播電視等媒體記者,紛紛湧入台灣。這些記者目睹整個選舉過程,瞭解此次選舉對兩岸中國人的意義,進而發自內心支持民主政治。各位對台海危機後續的演變瞭若指掌,由於中華民國獲得各國的支持以及美國海軍的協防,中共不得不改弦更張,整個事件才得以迅速落幕。
這些事件當中,我們可以斷定民主之敵仍在負嵎頑抗。雖然自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以來,民主化已成為世界主要潮流,但是我們仍需要再接再厲。
今年十二月五日,我們將同時舉行北、高兩市市長與市議員以及立法委員三項選舉。選戰已經正式開打,相信各位也已嗅出選戰的激烈氣氛。我本人希望各位多拜訪不同黨派的候選人及其競選總部,並到各處走走,和選民交換意見,唯有如此,各位方能瞭解民主政治在台灣社會是如何的根深蒂固。回顧一九五○年代初期,我們在中共武力威脅下首次舉辦地方選舉,今天能有這樣的成績實在不容易。近半世紀以來,選舉雖有很多可議之處,但是我們的社會深信選舉才是權力移轉的合法機制。
自從鴉片戰爭戰敗之後,中國人就不斷追求現代化,並且嘗試了許多途徑,包括一八六一至一八九四年間的自強運動、一八九八年的戊戌變法,乃至於一九四九年的共產革命,最後均告失敗。而「台灣經驗」雖並非完美無瑕,但確是中國人奮鬥了一百五十年的成果。
我們非常高興能享有目前的成果,但不會就此停住腳步。我們身上流著與先人相同的血液,我們仍然懷抱著他們一個半世紀以來的理想,也就是建立一個強大、統一、民主、自由與繁榮的中國,展望未來,我們距離目標又更接近了。
我們要實現上述的崇高目標,必須從現實面著手。由於中國目前處於分治的局面,大多數的中國人仍在中共統治之下,我們現代化的成果只有居住在台灣的中國人能夠享有。我們當然也注意到中共已開始推行經濟改革,並有些許進展,但是我們認為仍嫌不足。我們深信中共唯有完全瞭解「台灣經驗」的本質及內涵後,才可望採行更正確的途徑,並加速其發展的腳步。
兩岸同為中國人,我們希望對岸同胞也能享有我們目前的生活,這也是為何李總統在一九九五年四月提議「中國人幫中國人」的原因,不論過去三年來的世事如何變化,此項提議仍然有效。未來只要兩岸氣氛良好且中共當局有正面回應,我們將隨時履行承諾,我們是過來人,所以我們瞭解現代化的過程漫長而曲折,充滿無數的艱辛、挫折與陷阱。我們不會把我們的發展模式套用在中國大陸上,那是不切實際的。然而基於兩岸相同的文化背景,我們深信在台灣的中國人所創的經驗,必能提供中國大陸無可替代的參考價值。多年來我們不斷努力,企圖說服大陸的菁英人士,但成效有限。本年十月初,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先生分別與汪道涵及江澤民兩位先生會晤時,也曾傳達同樣的訊息,但卻遭對方迴避。我們將再接再厲,也需要各位鼎力支持。
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中華民國有一個崇高的目標,就是向中國大陸傳播民主,有了各位的支持,我們將可早日順利達成此一目標。懇請各位支持,讓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享有攸關我們生存發展的合法生存空間,同時也請協助我們讓大陸菁英人士瞭解我們願與大陸分享發展經驗的善意。
唯有如此,大陸方可望採行正確的發展路線;民主政治方有可能在大陸發展、茁壯;而最重要的是,唯有如此,世界及太平洋民主聯盟涵蓋的範圍方得以擴大,讓我們攜手合作,朝此一目標邁進!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