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7年11月12日
總統主持中樞紀念國父誕辰、慶祝中華文化復興節暨新任政務官員宣誓典禮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在總統府,親自主持中樞紀念 國父誕辰、慶祝中華文化復興節暨新任政務官宣誓典禮,並聽取行政院長蕭萬長的專題報告。
  典禮是於上午九時開始,總統由總統府秘書長黃昆輝陪同蒞臨會場,副總統連戰、國父家屬、中央與地方政府首長、民意代表及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代表等五百多人都起立致敬。
  在唱國歌及向國旗、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後,總統首先主持駐巴拿馬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藍智民及駐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向延 的宣誓儀式。
  藍智民等二位新任官員面對國旗、國父遺像與監誓人-李總統,高舉右手宣讀誓詞,儀式莊嚴隆重。
  隨後,行政院長蕭萬長以「我們要建立一個負責任、有效能的政府」為題發表專題報告。
  蕭萬長的專題報告內容為:
總統、副總統、各位先進、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天很榮幸能夠在中樞紀念 國父誕辰典禮暨慶祝中華文化復興節大會,向各位提出報告。中華民國建國已有八十七年;自民國三十八年中央政府播遷台灣以來,實踐 中山先生的治國理想,締造出自由、民主、均富的「台灣經驗」,樹立了中國人社會的典範,也成為二十一世紀所有中國人的希望所繫。今天我們紀念 國父誕辰,回顧以往,前瞻未來,尤其具有深刻的意義。
    壹、前言
  國父 中山先生倡導三民主義及五權憲法,最終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個現代化的政府,引領國家邁向「民有、民治、民享」的境界。五十年來,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地區締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完成了世人推崇的民主改革,可以說實現了 中山先生「主權在民」的理想。隨著歷史巨輪的轉動,當前國家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建立符合時代潮流、更具前瞻性的政府體制及運作架構,引導國家邁向全面現代化。
  尤其是在即將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此刻,國際局勢風起雲湧,變化劇烈,新的挑戰紛至沓來。而國內政、經建設與快速變遷的多元社會,也面臨更大的進步考驗。民眾對政府功能的期待更為殷切,政府的責任也益形重大,因此 總統在今年元旦祝詞特別提示:我們要審酌新的情勢,建立一個負責任、有效能的政府,以切合民眾的期待與需要。行政院據此將「政府再造」列為當前施政的首要工作。今天萬長特別以「我們要建立一個負責任、有效能的政府」為題,就政府再造的基本理念以行政院推動此一工作的具體內涵及做法,作一報告。
    貳、政府再造的基本理念
  首先,要說明我們推動政府再造,是本於以下幾個基本理念:
一、肆應國家發展環境變化
  我國政府體制及組織架構是在大陸時期制定,中央政府播遷台灣以後,為因應動員戡亂時期需要,曾經作了局部調整,但經過幾十年變化,國家發展的主客觀環境出現大幅改變,整部政府機器已經不能肆應新的情勢及新的需要。因此,在 總統領導下,積極推動憲政改革,讓政府體制能肆應國家需要而創新進步。去(八十六)年七月進行第四次修憲,平衡中央政府體制運作及精簡台灣省政府組織。現在,我們依據修憲條文,將進一步執行「精省」作業,同時也要配合進行各級政府組織及功能的通盤調整,以符合新的需要。
二、順應世界「小政府」潮流
  近十多年來,全世界朝向高度自由化、民營化、科技化、資訊化的方向快速發展,促使各國政府職能從傳統無所不包的「大政府」、「萬能政府」,逐步轉向靈活彈性、快速應變的「小而能」、「小而精」、「小而美」的政府。為因應此一趨勢,世界各國紛紛推動「新政府運動」,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紐西蘭乃至中共,都在進行大刀闊斧的政府改造工作。因此,我們要提升國家競爭力,就必須順應潮流,主動創造優勢,儘速推動政府再造的工作,建立一個精簡、彈性、高應變能力的效能政府。
三、配合「永續發展」施政
  鑑於「永續發展」觀念是二十一世紀全球共通的主流價值與努力方向,又鑑於過去國內若干建設所暴露出來的失序問題,因此,今後必須揚棄短視及功利的態度與做法,致力追求經濟的永續成長、國土的永續利用、社會的永續進步,以及國家的永續發展。政府再造的工作,將本於永續發展的施政新觀念,在國家各個層面的發展上,充實和建立新的規範,新的行政管理架構,以確保長期建設目標的達成。
四、建立「分工合作、權責分明」的中央與地方關係
  國家的發展進步與全民共識的凝聚,必須建立在一個穩固的中央與地方關係之上。長期以來,由於四級政府組織疊床架屋,以及權責區分未能明確,形成中央與地方政府的互動不夠完善,甚至有相互推諉責任的現象,因而削弱了國家整體政策的貫徹執行,並影響地方自治的落實。有鑑於此,政府再造將配合精省作業,重新合理分配資源及劃分權責,以建構一個「分工合作、權責分明」的中央與地方關係。
五、創新政府服務觀念
  政府再造將導入企業經營的理念,揚棄凡事包辦及管制的心態,建立「以服務為導向」、「以民眾為顧客」的新政府服務觀念,期能真正達到提升效率,簡政便民的目標。
    參、政府再造的內涵
  根據上述理念,我們從全方位觀點推動政府再造,進行最大幅度的改革,其重要內涵包括:「組織再造」、「人力再造」及「法制再造」三方面,分述如次:
一、組織再造
  政府組織再造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扁平化」、「效率化」、「權責分明」的政府組織架構。為此,將分階段落實推動以下工作:
 1.簡化政府組織層級。配合精省作業,簡化四級政府組織,進而建立可長可久的地方制度,並配合逐步調整行政區劃,藉以消除組織疊床架屋問題,增進公共部門資源運用效率,並明確各級政府權責,以建立現代化的政府運作體系。
 2.改造中央政府組織。修正「行政院組織法」,簡併部會組織功能,強化專業管理,統一事權,以全面提升行政效能。
  3.推動政府組織及員額之彈性調整。完成「國家機關組織基準法」、「政府機關總員額法」之立法,促進組織及員額調整彈性化、合理化。
二、人力再造
  推動政府人力再造,目的是要全面提升政府人力資源的運用效率,建立高素質、專業化的公務人員服務團隊。我們的初步目標是:在兩年內提高公務人員生產力一0%。為此,將加速進行以下各項工作:
  1.控制並精簡公務人員員額。初步決定中央政府機關公務人員總額將控制在十二萬人(不含省府人員),並予逐步縮減。
  2.建立企業化管理制度。訂定公務人員服務績效指標,逐年提高應達成的標準,並本於企業管理精神,加強考核,確立責任制度。
  3.全面落實簡政便民服務。完成全國政府服務單一窗口作業,並因應網際網路發展,推動政府網路服務,逐步達成「電子化政府」的目標。
三、法制再造
  法制再造的目標,在全面推動法制現代化,建立「良法良制」,以肆應新時代的需要。將進行以下工作:
  1.全面檢討改革行政管理法制。法制的不合時宜及普遍缺乏法治觀念,是當前國家發展的阻礙。檢討原因,關鍵之一在於政府行政管理的不得當,不該管的地方嚴格管制,但真正該管的卻沒有人管。以土地管理為例,可以說層層節制,往往一件民間投資案進行土地變更利用需蓋數百個章,費時幾年才能完成,極不合理,但儘管手續如此繁複,各地仍然充斥土地違規利用、濫墾、濫伐等問題,整個社會為之付出慘痛代價。因此,未來須盡速全面檢討改革行政管理法制,特別是土地及金融法規,依「合理化」、「透明化」原則,建立一套現代化的行政管理架構。
  2.健全行政執行體系。要建立法治社會,除需有完備法制之外,行政部門的執法亦是關鍵所在,因此,必須健全行政執行法制,配合「行政執行法」的通過實施,成立行政執行署,並加速完成「行政程序法」及相關配套的改革,建立一個公正、效率的行政執行體系。
  3.合理調整政府職能。應依據經濟自由化及社會多元化發展趨勢,合理調整政府職能,落實公營事業民營化,加強規劃推動公共建設及公共服務的民間參與,並研議成立特殊法人機構或委託民間團體,協助政府推動公共事務。
  4.革新政府預算制度。因應「預算法」之完成修正,配合曆年制修改及新預算制度,以新思維來革新預算編列方式,並建立公共工程中程預算計畫,以提升施政效能。
    肆、推動政府再造的關鍵一步執行精省與建立地方制度
  推動政府再造工程的關鍵一步,就在於執行精省以及建立新的地方制度。行政院已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第九條規定,提出「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草案,並於十月中旬完成立法,同時正積極研擬「地方制度法草案」與「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預訂在於十二月五日以前送請立法院審議,期於本會期內完成立法。
一、推動精省的意義與做法
  政府推動精省的目的,是在減少行政層級,縮短行政流程,提升行政效率,但精省更積極的意義,是啟動了政府再造的樞紐,透過精省不僅可以將中央與地方政府職能及行政區域劃分作重新規劃整合,而且有助於建立一個基礎穩固、強而有力的中央與地方關係,藉以進一步凝聚全國的力量,來突破建設的瓶頸。
  我們推動精省作業的基本原則,是貫徹憲法增修條文第九條精省的規定和精神,並充分照顧省府員工的權益。在過渡期間,省政府組織的調整方式及員工權益保障內涵,均已納入「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暫行條例」,行政院也已著手研訂省政府暫行組織規程。而為順利推動精省各項調整作業,將分三階段完成:
  自今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到明年六月底,行政院派任省主席,成立省政府委員會,此一時間內省府各廳、處、局等組織暫時維持現況,由省主席負責完成過渡期間預算處理、組織調整移撥規劃、法制作業、員工權益保障事宜等工作。
  自明年七月一日至八十九年底,完成省府功能業務與組織及員額調整作業,訂定省政府組織規程草案。
  自民國九十年一月一日起,回歸到「地方制度法」的規範。
二、建立可長可久的地方制度
  1.地方制度的願景:
  如何在精省以後,建立可長可久的地方制度,是政府再造成敗的關鍵所在。我們對地方制度改革有三大願景:第一:樹立一個以促進經濟永續發展及建立公民社會為目標的良好地方制度;第二,中央與地方以及地方彼此間能夠建立「共同體」的互助合作關係;第三,各級政府都有高度治理及自我監督的能力,落實地方自治的理想。
 2.地方制度改造方向及具體做法:
  本於上述思維,未來地方制度改造將朝「地方政府再造」、「區域經濟發展」與「行政區劃重建」的三合一方向進行,建立兼顧地方自治及各地均衡發展的地方政府運作架構,並配合區域經濟發展及國土綜合開發計畫的目標,依據都會區及生活圈的設計理念及建設方向,逐步推動行政區劃的調整,以建構有活力、可以永續發展的地方自治體。
  在中央與地方的權限與財源劃分上,將在不影響整體國家建設的前提下,盡量賦予地方政府應有的權限,充裕可運用的資源。「地方制度法」草案的立法方向,即兼顧自治與統合的原則,明確規範包括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三類地方自治團體的自治組織、人事、財政及立法權等,並規定中央與地方及各地方間的權責及爭議調解機制。同時,針對過去地方政府若干各自為政造成的缺失,將各地宜有一致標準的事項作統一規範,例如規定議員及代表之保障、費用支給及兼職之限制,明定村(里)長事務補助費及福利補助之標準等。
  行政院充分了解自治財源對各級地方政府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因此,「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方向,將在兼顧中央與地方財政穩健的原則下,釋出部分中央財源,並盡可能提高各地方的自有財源比重,同時將改進過去僅規範收入面的做法,而對支出面也予以合理規範,俾在提高地方財源自主性的同時,也能加強地方政府的財務責任。另外,將加強對貧瘠縣市之財政照顧,並本於制度化、公式化原則,改進統籌分配款及補助款制度,使有限財源能作最合理有效的分配與運用。
    伍、行政院組織再造的方向
  為配合未來施政方向與地方制度改革,以及因應內、外環境的快速變化,將同步進行行政院組織再造,以強化行政功能及提升應變的能力。行政院組織調整方向大致如次:
一、調整基本組織架構
  行政院「八部二會」的基本組織架構多年來一直未作調整,隨著行政院組織因增設各種特種委員會或其他權宜形態的組織而日漸擴大,形成結構失衡及名稱、體例不一等問題,因此,將調整「八部二會」架構,並統一名稱及體例,使各機關能名實相副,有效運作。
二、合理簡併組織
  將本「精簡」、「彈性」、「統合事權」的原則,將功能及業務性質相近或彼此相關的機關或單位加以整合簡併;因環境變遷而組織功能退化者,則予縮小或裁撤。
三、組建專業管理機制
  依據新的施政重點及需要,特別是因應科技及資訊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土開發及保育等需要,將原有分散在各部會的組織加以重新組合,或調整職能,以建立新的專業管理機制。
四、強化整合及協調功能
  將強化行政院本身整體企劃及協調的功能,縮短決策流程,以有力推展施政,提升處理危機、因應變局的能力。
  行政院已成立專案小組,依據上述方向研修「行政院組織法」,並已完成初步規劃,將進一步檢討定案後,儘速送請立法院審議。
  不能忽略的是,行政院只是中央政府組織「五院」的其中一部分,行政院組織再造要能發揮更大的效果,仍然有賴於其他機關如立法院等同步進行改革。希望行政院組織再造的決心與行動,能夠帶動整個中央政府組織的改革進步,俾能從全方位的角度來因應新時代的挑戰。
    陸、結語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推動政府再造,建立一個負責任、有效能的政府,是我們追求國家永續發展,向歷史負責的重大使命與艱鉅任務。為落實推動此一浩大繁劇的跨世紀工程,我們必須以堅定不移的意志與百折不撓的勇氣,把穩改革方向,確立階段性目標,擬定妥善的策略與執行計畫,並以及時、有力的行動,一步一腳印地推進政府再造工程;同時,不分朝野,不分黨派,皆應前瞻大局,以無私無我之心,凝聚更大的共識,共同克服改革的陣痛,匯集全民的力量,加速建立一個真正高效率、現代化的政府,以引領國家超越挑戰,開創新局。
  以上報告,敬請各位先進指教。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