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7年08月27日
副總統訪視北市私立愛愛院、都市人工作群基金會及世界展望會寄養家庭
  連副總統今天前往訪視台北市私立愛愛院、財團法人都市人工作群基金會、及台灣世界展望會一所寄養家庭等三個慈善服務單位。
  上午十時,副總統首先抵達位於北市大理街的老人安養中心-愛愛院。該院是施乾先生於民國十二年創立,以收容孤單無依或殘障的老人,目前免費收容由北市社會局推介的孤苦、殘障老人,以及乏人照顧而自願付費進住安養者。副總統於聽取簡報之後表示,依照聯合國的標準,我國現已步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的生活、保健、休閒問題愈來愈重要,需要大家關心,很多家庭都有老人照護的需求,甚至應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但公立的老人安養機構普遍不足,私立安養機構或收費過高、或設施不全,政府必須在法令上加強落實,在管理上加強輔導,來鼓勵老人福利事業的興辦。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安養社區化是一項非常值得努力的方向,老年人最重視的是他們的社會網路,安養社區化,可以讓他們在原有的朋友、鄰居、親人旁邊得到生活上應有的照應,像目前中華民國紅心字會、紅十字會、法鼓山義工團、台灣基督教福利會等團體,都有居家服務員的志工訓練,非常令人感佩,這也是關懷社會的具體表現,值得肯定。他強調,「建立一個關懷社會,才是提升生活品質最有效的道路」。
  副總統並與愛愛院的老人們閒話家常,且特別問候住在院中、拾荒行善的王貫英老先生(副總統八十六年六月廿六日曾前往探視),也感謝愛愛院院長施照子女士與工作人員長年的辛苦與付出,他並致贈加菜金五萬元以為慰勉。
  上午十一時,副總統抵達位於台北縣新莊市、以協助邊緣青少年為宗旨的都市人工作群基金會,受到基金會工作人員、義工、及受輔導的青少年們以自行創作的歌舞熱烈歡迎,副總統也受邀加入他們載歌載舞,打成一片。
  該基金會於民國七十三年由陳公亮牧師創立,多年來積極對青少年進行預防與補救的輔導協助工作,稱之為「風火輪繩子搶救計畫」,設計各種挑戰性的營隊及創意性的活動來吸引青少年,並由輔導員扮演繩子角色,給予鼓勵協助,搭建親子、家庭之間的溝通橋樑,成效良好。
  副總統對於都市人工作群基金會的工作非常肯定,認為它「發揮了政府與其他民間機構未能做到的功能,彌補了社會的一個缺口,意義重大」。他也指出,很多青少年由於家庭、環境等不同因素,無法順利地跟社會同步成長,令人遺憾,需要我們本著愛心、諒解、尊嚴、關懷,給他們一個再出發的機會,他也告訴那些曾經跌倒過的青少年們,「這個社會,這個國家,絕對不會放棄你們,你們自己也不要放棄自己,只要努力,你們的機會跟其他人是完全一樣的。讓我們大家跟你們一起走下去」。
  該基金會計畫籌募一千兩百萬元,在台北縣成立第一座專屬青少年的「風火輪少年城」,讓邊緣青少年有一個溫暖的家,但盼望能尋找一萬兩千根繩子(有心人士),每根繩子愛心認捐一千元,副總統得知此一「用愛結繩,用心造城」計劃,立即以十萬元認捐一百根繩子,來加以支持。
中午,副總統並與基金會工作人員及青少年們以便當餐敘,面對面交換意見,而大家得知今天恰逢副總統的生日,也特別準備了蛋糕,並為副總統唱歌慶生。
  隨後,副總統前往台北市內湖區,訪視台灣世界展望會的一個寄養家庭成功範例-張爾廉、周月華夫婦。
  張氏夫婦育有一子,兩人共同開設一所托兒所,原本對慈善公益事業即非常熱心,在得知台灣世界展望會為關懷兒童而推動寄養家庭計劃(該會目前有九十四位寄養兒童,由五十七個家庭寄養),便報名參加,已先後寄養過三位小孩,目前寄養的是一位七歲女童,由於張氏夫婦具有愛心及專業知識,因此教導小孩頗有成效。
  副總統表示,兒童是國家社會的資產,提供一個溫馨健康的成長環境,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他對張氏夫婦以實際行動,默默付出愛心,表示欽佩,也認為我們的社會正需要更多像張氏夫婦這樣的家庭,但也不能忽略協助寄養小孩的原生家庭正常化,因為小孩畢竟還是在原生家庭中成長最為合適。
  副總統也特別帶給兩位小孩搖控越野車及芭比娃娃作為禮物,並且獲得他們親繪的圖畫作為回禮。
  今天陪同副總統訪視的還有總統府資政徐立德、國策顧問許文志、蔡政文、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王麗容等人。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