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7年08月24日
總統參加第四次全國農業會議開幕典禮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參加第四次全國農業會議開幕典禮,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召開第四次全國農業會議,邀集產、官、學界菁英於一堂,共同研討我國跨世紀農業發展方針,意義十分重大。登輝首先要利用這個機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為我國農業發展所作的卓越貢獻。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促進經濟發展國際化、自由化,提升國家競爭力,是當前我們積極努力的方向。歷經八年的努力,已有具體的成果。然而,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初期,部分農產業難免遭受衝擊;在未來產業調適過程中,也將帶動農業資源的自由化,造成農地、人力,以及農業用水等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如何在兼顧社會安定、公平與效率的原則下,積極進行農業再造,開創農業發展新局,是我們必須全力以赴的課題。
  「未來的衝擊」與「第三波」兩本著作作者艾文‧杜佛勒夫婦(Alvin Toffler)預測,二十一世紀的農業,將以尖端技術帶來大改革。作者預測現在最落後的農業,可能在二十一世紀變為最先進的產業,資訊生物學的開發,會改變目前進行中的工場型態農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例如,以人造衛星遙控土壤與作物的變化,並採用電腦畫面(雷射技術)了解與控制雜草與作物病蟲害。脈動熱波技術如凝縮,太陽能的利用照射雜草促進農業經營的效率。自動化耕耘機的採用與施肥、施農藥,都以電腦控制每一塊土地不同用量與種類。更進一步,遺傳子學的尖端技術,如基因的移轉等技術大規模利用時,安全又新的食品就可以創造出來。這是可比矽谷技術發展的情形,未來農業的這種大變化是可能的。
  農業不僅是一項經濟性產業,更是一項多功能的策略性事業。多年來,臺灣農業的成功發展,是我們經濟發展的有利後盾;而未來,也將是我們國家永續發展的重要動力。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農產業必須在資源永續利用的基礎上,以高科技為導向,持續創新與落實應用研發成果,提升農業經營效率與農產品品質,厚植競爭的優勢基礎。而對於缺乏競爭力的產業,則必須儘速輔導轉型,並在過渡調適期間提供適度救助,以安定農民生活。另外,也應加強建設農漁村,增進農漁民生活福祉。身為國際社會的一員,我們願意與國際社會分享寶貴的農業發展經驗,為世界的和平、合作與繁榮貢獻力量。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本次會議以「因應經貿自由化,建構農業新紀元」為主題,非常切合我國當前農業發展需要,相信經由大家集思廣益所獲得的寶貴結論,必定能夠作為政府研訂未來農業發展政策的重要參考,開創我國農業發展的新紀元。
  最後,敬祝大會順利圓滿,大家健康快樂!謝謝。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