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國父紀念月會
中華民國87年07月20日

  總統府今天舉行七月份國父紀念月會,李總統登輝先生親臨主持。月會中除舉行新任法務部部長城仲模的宣誓典禮外,並聽取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林澄枝的專題報告。
  月會是於上午十時在總統府大禮堂舉行,總統由總統府秘書長黃昆輝陪同蒞臨會場,與會的政府首長及民意代表都起立致敬。
  首先舉行法務部部長城仲模的宣誓典禮,城仲模在總統監誓下,面對國旗、國父遺像,高舉右手,宣讀誓詞:余誓以至誠,恪遵國家法令,盡忠職守,報效國家,不妄費公帑,不濫用人員,不營私舞弊,不受授賄賂,如違誓言,願受最嚴厲之處罰。儀式莊嚴隆重。
  隨後,林澄枝以「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高品質社會」為專題,提出報告。
  專題報告內容為:
總統、副總統、各位長官、各位先進、各位女士先生:
  今天澄枝奉 示到總統府 國父紀念月會提出專題報告,深感榮幸。以下謹以 總統今年元旦祝詞中揭示五大奮鬥目標之「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高品質社會」為題,分為四個部分報告,敬請各位長官及先進不吝指正。
  壹、前言-高品質社會的意義
  人本心理學家馬思洛(Maslow)曾提出其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亦即:依需求滿足的優先順序,可將人類的基本需求分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愛和歸屬的需求、自尊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
  今天,我們國家經過民眾和政府數十年辛勤奮鬥,絕大多數國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已經獲得滿足,轉而要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滿足,如安全、自尊、甚至自我實現等。也就是說,不虞匱乏的物質生活環境,已使我們具備了提昇精神生活的基礎和條件。
  一九六一年,經濟學者羅斯陶(Rostow)也曾就經濟的觀點,提出「發展階段論」,把經濟發展分成五個階段,從最初的「傳統階段」到「起飛前」再到「起飛」,而後再由「成熟」到「大量消費」。我們在台灣的發展,基本上雖是符合羅氏理論,但大量消費階段並不明顯,這很可能是因為我們中國人天性勤儉所致。一九七一年,羅氏又把這個理論,稍稍做了一些修正,在大量消費之後,新加了一個「追求品質」的階段。以此驗證民國七十年代後期,吾人應該已進入這個要求品質的境界。舉個例子來說,民國七十八年,增額立委選舉的時候,我們發現三百零二位候選人當中,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候選人都是以開辦全民健康保險、注重環保妥善處理垃圾做為政見的主要訴求,顯見這是當時最為選民大眾關心的事情,當然,這也是順應時勢,使候選人得以贏得選舉的重要條件。
  這兩個課題,事實上已經超越了我們的基本需求,因為只有在衣食等無虞後,才能考慮其他的需求。因此,著重環保、醫療、福利等屬於生活中「質」的問題,和一九七一年羅氏所說追求生活品質的意思是相符的。換句話說,我們已從「量」的滿足,進步到「質」的追求。那麼,一般而言,質的追求又包括哪些呢?比方音樂、舞蹈、美術等各種文化展演活動,大體上都是提昇生活品質的例子,因為它能使人由於賞心悅目而獲致精神或心靈層次的滿足。
  我們引用以上這兩段說法,主要就是希望證明:今天的台灣社會,基本上已經脫離了經濟社會發展等學說中所稱的溫飽與物質生理等層次,進到舒適與精神心理等屬於品質的境界。澄枝相信,這也是總統在八十七年元旦祝詞中強調,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高品質社會的出發點。
  總統不但是一位經濟專家、政治領袖,更是一位洞悉社會現象的改革者,他說:相對於經濟生活的富裕,一般人的精神生活卻顯得比較貧乏,使社會缺少深厚的人文內涵,與寬容的敦厚氣息,導致人際疏離,衝突加劇。因此,總統強調,我們必須加強文化建設,厚植精神文明,使人文關懷與經濟建設齊頭並進,建立一個和諧感通、富涵文化素養的高品質社會。忝為文化行政負責主管,澄枝願意向總統及各位先進報告,這就是我們文化藝術界努力以赴的目標。
  貳、當前社會品質欠佳與缺乏文化的原因
  物質生活益趨富裕,精神生活愈發貧乏的事實,確是當前最嚴重的社會問題,究其原因,約有數端:
一、由於金錢取代了價值、暴力淹沒了正義,因而腐蝕了社會民心,敗壞了社會風氣,導致人際關係疏離,對公共事務漠不關心,文化遺產不斷遭到破壞,人們的精神無所寄託,轉而追求短暫的感官刺激或虛幻不實的迷信與歪理,競營私利,其所造成的傷害,則由全體社會共同承擔,形成守法者吃虧,違法者佔便宜的不公平現象,亟待導正。
二、社會快速現代化之後,高度工業化地區形成污染;過度都市化則出現交通阻塞、噪音與廢氣;家庭結構鬆散,老人安養、少年保育先後出現問題;生活職場競爭激烈,情緒緊張,令人充滿焦慮,彼此之間,缺乏互信互助;功利主義當道,犯罪率不斷升高,治安敗壞,色情氾濫;在這樣的環境中,雖然政治民主了、經濟改善了、生活水準提高了,民眾依然會覺得,這是一種毫無文化的生活,社會品質當然也就無由講求了!
三、過去,政府一直努力推動現代化的工作,原本以為只要將國家建設成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即能發展出現代文明,卻未料到社會充分現代化之後,竟然出現了所謂富裕後的怨懣,這份怨懣甚至會壓倒對政府推動現代化成就的感念之情。各級政府對於一個現代社會所暴露出來的許多文化問題,如古蹟古物遭到忽視、毀壞;低俗育樂活動充斥;生活與文化脫節等,因為缺乏研究,一時之間也有些措手不及,處理未必週延妥善,引起不少民眾抱怨,也使一般民眾難以忍受。
四、由於各界常常將文化與政經社會事務分開來看,使得彷彿只有藝文活動、休閒生活才屬於文化,這種看法,也讓政府各部門甚少將文化發展視為其經辦業務的指導原則,研擬政策時,也很少由整體文化發展的角度來衡酌,以致遭受不少批評,形成政府不重視文化,文化事務只是政治經濟考量之外的弱勢、乃至邊緣事務,甚至經常為了政經利益而犧牲文化的錯誤印象,影響所及,不但造成民眾對文化的輕忽,也會讓民眾覺得政府把文化工作與其他政經事務切割開來,無法形成完整的關聯與整體的思考,導致民眾不信任政府,政府施政亦難以收效的結果。
  參、如何建立一個高品質且有文化內涵的社會
  針對前述分析,為了解決當下這些困擾,從政府層面來著手,連副總統前曾於兼院長任內,在第二次全國文化會議上,積極回應藝文界人士多年心願,宣佈成立文化部,以統一事權,全力推動文化建設。因為連副總統深切瞭解,政府施政的目的,即為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使社會更為祥和優雅,也就是要「化成人文」,創造出一個更合理、更適人居、更有發展空間,讓文明在此更能有所成就的地方。雖然文化部的設立,不一定能立竿見影解決現時文化建設與發展上的所有問題,但是它至少顯示了政府重視文化是認真的,政府政策裏將蘊含更多的文化思維是必然的,文化界人士對政府這項決定,給予高度肯定和期許,咸認這是改變文化在政經生態中弱勢地位的最有效作為。
  蕭院長接任後,在向立法院提出首次施政報告時,即曾以提升生活品質、加強文教建設等,作為六大施政重點中的兩項。蕭院長引用民意調查結果指出,民眾強烈期待政府能積極改善生活品質,提供一個安全、整齊、乾淨、美麗的新家園,蕭院長強調,面對這種高漲的民意訴求,政府絕不能讓全國民眾失望。在文化建設上,蕭院長則重申積極推動社會文化重建工作,培養社區意識,希望以社區作為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實現社區自助與互助的目標,使民眾真正享有家園之樂。今年二月二十日,院長復於施政七大關鍵工作中,提示文化建設要以「培育新文化、建設新社會」為目標,一方面全力保存並提升固有文化,同時也要推動社區文化總體營造,輔導地方文化活動,使文化建設能夠在基層紮根;另一方面,則要積極加強國際文化交流,開拓多元化、活潑化的交流管道,希望透過提昇國內文化及加強國際交流,增進國人對文化的認識與瞭解,進而促進中華文化的更新再造。
  從總統、副總統以及院長對高品質且具文化內涵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具體回應,我們可以這麼說,當前社會發展,在人與環境、經濟與環境、文化與生活等各方面,均有嚴重失衡現象,由此並衍生出形形色色的社會亂象,其中尤以民眾的「無力感」,更是時下社會生活中最嚴重的問題。但是,社會既然是由「人」所組成,要解決它的問題,仍應回歸到「人」的本身,瞭解人們的需求與問題後,才能依據病因,對症下藥,若能從喚回人本精神與社區意識著手,進行個人和群體的全面改善,整體文化素質的提升,自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為達成這個目標,替我們的社會創造一種較新或較好的文化,文建會除積極執行書香滿寶島、社區總體營造及各種文化藝術下鄉巡迴展演外,還辦理文化義工培訓,培育藝術人才,推動志願服務,更針對老、中、青、兒童、婦女及弱勢族群等不同對象,策辦各種演出,如「好戲開鑼做伙來」、「春暖銀髮心」、「表演藝術巡迴校園、社區」、「兒童及青少年戲劇推廣」等,深入基層,下鄉巡演,便利民眾參與藝文活動,培養全民愛好文化藝術習慣,希望能以藝術淨化心靈,以社區關懷改善社區文化,以書香深植文化根源,達成提升個人心靈境界,重建社區文化生機,營造一個人親、土親、文化親的新社會、新文化和新生活方式。這裏所說的「新生活」就是一種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以及個人與環境之間合理協調的生活關係;「新社會」則是一種公民社會價值體系及新團體觀的重建過程;至於「新文化」則可以認為是一種肯定自己、尊重他人、利他服務等生活態度的總和。
  澄枝願以本會所推動的兩項重大政策-社區總體營造與國際文化交流,對此觀點再作若干詮釋:
  本會推展的社區總體營造,係秉持「社區自主」、「居民參與」、「由下而上」及「資源共享」等基本原則,鼓勵社區居民自動自發參與公共事務,結合社區組織、政府部門及專業工作者的協助,使社區總體營造,更能合乎社區居民的需求。亦即是說,本會從文化的角度切入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經由喚起社區生命共同體意識,讓社區居民可以評估自身的狀況和需求,尋求適切的社區和社會資源,讓社區建設成果,為全體社區居民所共享。尤有進者,當共同體意識擴大至其他生活領域時,諸如環保、生態保育,甚至社區文化特色的建立等,均可在滿足民眾需求的前提下,有效加以結合,以提昇社區生活品質。
  在國際文化交流方面,澄枝完全認同 總統、副總統暨院長一再叮嚀的「走出去」作法,認為唯有如此,方能突破政經社會力量有所不及的盲點。以豐厚的文化作為交流的籌碼和共識的歸依,不唯增益雙方互動的信度與效度,亦能在較無阻礙的情況下達到令人欣慰的成果,而國際文化交流更可以在維持「傳統」與銳意「革新」,以及「地方意識」與「國際視野」間取得平衡,呈現一幅多元包容的文化圖像,永保雙方文化的盎然生機。澄枝親身多次參與拓展國際文化交流,深感這種以文化藝術作前鋒,積極參與國際社會,擴大友邦或各國人士對我社會文化認知的工作,確能作到內外一致,團隊一心,協助推動務實外交,廣闢國際生存空間的國家發展總目標。今年七月十日至八月二日,我國光劇團、無垢劇團、亦宛然掌中劇團、優劇場、漢唐樂府南管古樂團、小西園掌中劇團、復興閣皮影劇團,以及當代傳奇劇場等八團隊應邀赴法參加「亞維儂藝術節」演出,即係近年來我國際文化交流少有的盛事,也獲得歐洲各大報大量報導,澄枝亦將於本月廿七日率團前往參與活動大會師。預期透過五百餘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平面及視聽媒體記者,可將中華民國在台灣五十年來的文化成就和社會中具代表性的豐沛文化活力廣為報導,其影響力加上前往當地十二萬人次觀眾的口耳傳播,足以產生加成的文宣效果。於是,以精緻展演活動凸顯具有文化內涵的高品質社會,也就在自然且毫不做作的情況下,順理成章地表現出來了。
  肆、結語
  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個人的力量雖然有限,但經由人際間的共同合作,形成集體行動後,可以發揮無窮的力量。澄枝衷心期盼大家都從個人的自覺與反省做起,提昇個人心靈境界,進而影響周遭他人,建構良善的生活文化。
  重建社會生機,營造一個「人親、土親、文化親」的新社會、新文化及新生活方式,是本會努力的方向。建立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高品質社會,需要全體民眾共同參與,澄枝希望全民能從認識自己生活的社區開始,投入社區工作行列,經由參與和分享的過程,培養服務利他的人生觀,促進國家社會永續發展。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要讓夢想成真,只有積極行動,才是最可靠的方法。站在文化事務主管機關的立場,如果更多人願意回到社區,從生活周遭環境開始,共同推行新生活、營造新社會、創造新文化,我們必然可以建立一個富裕、祥和而充滿文化內涵的高品質社會。
  以上報告,容有不當或欠週,敬請總統、副總統、各位先進,多多批評指教,謝謝大家。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