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7年07月10日
副總統參加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中區聯誼會舉辦「廿一世紀台灣經濟遠景座談會」
連副總統今天下午前往台中市,參加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中區聯誼會舉辦的「廿一世紀台灣經濟遠景座談會」,並應邀致詞。
副總統指出,過去幾十年來台灣地區在政府、企業與全民共同努力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台灣經驗。目前我們的經濟體質健全,尤其在去年以來的亞洲金融風暴中,我國受到的影響較小,去年的經濟成長率達百分之六點八,是民國八十一年以來成長最高的年度,今年預估的成長率為百分之六,如果能夠達成,將是全球第五名。
不過,副總統也表示,今天我們所處的全球經濟環境充滿了挑戰,國際化、自由化的趨勢,愈來愈明顯,區域經濟的整合愈來愈深化,國際環保規範愈來愈確立,科技創新的腳步愈來愈加速,未來台灣的經濟發展,必須和這些發展趨勢相契合。
為了維持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應國際上激烈的競爭以進軍廿一世紀,副總統認為,政府與企業必須共同朝三個重點努力:
第一、建立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系:面對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小至產業競爭力的加強,大至國家全體競爭力的提升,都取決於「效率」與「品質」。我們必須建立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系,同時善於應用台灣的優良地理位置,推動亞太營運中心計畫。我們兩年半前,為提升國家競爭力,曾列出一百九十二項可以量化的工作,包括政府服務、行政效率、公共建設、企業經營等,希望能加以改進。這兩年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們整體的競爭力,在各項國際評比中已有明顯進步,我們有信心,在公元二千年時,讓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到全球第五名內。
第二、加強科技研發,帶動台灣經濟:科技是我們當前發展的重點,也是維持競爭力的利器。去年競爭力大師、哈佛大學波特教授應邀來訪時也曾表示,台灣有環境、有能力、有人才,應致力發展高科技。過去幾年,在大家的努力下,台灣高科技產品已佔出口總產值百分之四十七以上,然而,由於我們的中小企業佔八、九成,在科技研發經費上,仍不及其他先進國家的企業。目前政府正推動研擬科技基本法,一旦獲得立法院通過,於公元二○一○年時,科技研發的經費,將可由目前僅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百分之○點八,增加到百分之三,並且可以促使學術界與企業界的交流與合作更為密切。我們的生物科技、航太工業、金屬機械等,都是極具潛力的關鍵性科技產業,有賴繼續推動,而政府也將陸續設立二十個左右的科學工業園區,使我們發展科技島的條件,粲然大備。科技將主導我們的未來發展,今後政府的各項政策與措施,也都會朝此方向來做修正配合。
第三、重視環境保護,落實永續發展: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如何維護環境生態,構建永續發展,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今天台灣民眾的環保意識強烈,事實上,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是可以共存共榮的。歐洲在七○年代,日本在八○年代,都是環保年代,中華民國起步較晚,環保意識的高漲,從九○年代才開始,但我們回過頭看,歐洲在七○年代,日本在八○年代,經濟的成長也是最高的時期,足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是零和的關係,而可以是雙贏的局面。況且,所謂競爭力不只是生產力的提高,更是永續經營的能力,希望工商業界也能配合政府政策,凝聚社會共識,未來台灣的經濟前景,必然樂觀。
副總統最後提出「政府有心,企業有愛」,呼籲國人攜手打造廿一世紀台灣經濟遠景,而政府與企業更應共同致力建設祥和社會,讓人與人間彼此尊重、協助、關懷,使台灣成為充滿希望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