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7年06月23日
總統接見「東亞文化與人權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專家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接見「東亞文化與人權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專家時強調,中華民國是國際社會的一員,我們和其他國際成員一樣,都將繼續積極推動人權、保障人權,並研擬參與各項國際人權公約及機構的可能性。
由於總統曾在國際特赦組織紀念世界人權宣言五十週年紀念的活動上,親筆簽下「人權是世界性的價值觀,沒有東西之分」、「尊重人權是現代文明國家的一個表徵」兩句話,今天總統也進一步加以闡釋。他說,人權是一項具有世界性、普遍性的價值觀,代表的是對多元文化的尊重。正因為我們相信世上存有多種不同的文化,將每一個人都視為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並尊重每一種文化與每一個個體的選擇與發展,所以才必須在「世界人權宣言」中列舉基本人權來作為規範,讓人與人、族群與族群能夠超越宗教、文化與人種的差異,彼此尊重,和諧相處。
總統指出,將人權落實到人民的生活中,努力創造一個符合世界人權標準的法治社會是一個國家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自一九四五年以來,從聯合國憲章開始,經歷一九四八年的世界人權宣言,以及以後的各項人權公約,人權已經成為國際法的一部份;人權不但是判斷一個國家文明與否的指標,也是判斷一個政府是否具有正當性與合法性的標準。
總統並進一步指出,中華民國歷經十多年民主化的努力,如今已經成為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我們不但在國內法上努力落實各項國際公約及宣言的規範,同時也希望從教育著手,提昇台灣的人權觀念,充分保障人權自由。
總統並就「台灣經驗」的另一項意義表示,「台灣經驗」的特殊之處,除了經濟的高度成長和民主的和平改革,還包括在人權方面的進步。台灣能在東亞金融風暴中屹立不搖,充分證明了自由、民主、人權不但可與經濟發展並行不悖,甚至對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有著積極、正面的貢獻,這也是「台灣經驗」最為寶貴的意義。
總統今天在致詞時特別對輔仁大學能在世界人權宣言屆滿五十週年紀念的時刻,在台灣舉辦這項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針對人權價值在國際上的普遍意義,以及人權和政治民主化與經濟發展之關係等問題進行研討,表示感謝。
「東亞文化與人權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專家Rory Mungoven(國際特赦組織亞太區域負責人)、Ross Daniels(澳洲昆士蘭大學社科院講師)、Basil Fernando(亞洲人權委員會)、陳祖為(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Raul C. Pangalangan(菲律賓大學法律系副教授)、Michael Davis(香港中文大學政府與政治行政系教授)、Eva Brems(比利時魯汶大學法律系研究員)、Graziano Battistella(CS Scalabrini Migration Center)、Vittorio Falsina(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吳炳善(韓國西江大學法律系教授)、Les Malezer(澳洲原住民和好協會)、Guillaume Asotsarena(Egilses d'Asie雜誌主編)。是於下午由輔仁大學校長楊敦和、副校長詹德隆及國際學術會議籌備主任雷敦龢陪同,到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安會秘書長丁懋時、總統府副秘書長蘇起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