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7年05月29日
副總統親臨第一屆全國私立學校教育會議開幕典禮
  連副總統今天上午親臨第一屆全國私立學校教育會議開幕典禮,並應邀致詞。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本人以非常喜悅的心情參加第一屆全國私立學校教育會議,這項教育會議之所以重要,不僅因為它是第一次集合全國私立學校教育工作者於一堂,藉此交換私校教育的心得與經驗,以進一步提昇私校教育的格局與素質,更重要的是,本次會議的主題「邁向新世紀的私校教育,以提昇國家競爭力」,非常切合國家時空環境的需要與挑戰。大家都瞭解,我們即將跨入的二十一世紀將是一個相當高度競爭的國際社會,因此在國際社會中,競爭力的提高是中華民國能否增加綜合國力、促進國家發展及安全的重要關鍵。但是競爭力要提高,所關係到的第一個問題,卻正是國民品質的提昇。因此全國私校會議以「國家競爭力」為大會討論的主題,充分說明各位私校教育工作者不只瞭然於教育潮流,而且善體教育良知與責任,時刻以學子的前途為念,以國家社會的健全發展為懷。
  本人在行政院長任內的施政方針,特別重視公私立學校應無分軒輊,齊頭並進建構教改組織,同時成立了「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研議提高私校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從法令行政層面,大幅度放寬私人興學的限制,開放公地釋出作為私校建校之用,以及擴大對私校的補助等項。目前私校法等已修正公佈,深信私校教育昌明在望,更厚植了國家競爭力。
  教育對於國家的永續生存及國民素質培養之重要性,為古今中外所共同體認,各國政府基於教育的重要性,向來對公私立學校都給予同等的重視。在教育的過程中,除了知識的傳遞、人格的形塑與價值觀的建構等作用外,對於道德共識的建立、文化凝聚力之形成、以及對國家認同及忠貞意識的培養,也都具有重大的關鍵作用。再就個人層面來看,由於教育本身具有知識或技能傳遞之功能,因此個人是否受過教育,不可避免會產生知識或技術能力上的差異,從而影響到自身的社會地位及經濟能力。因此教育的普及或教育機會的充分滿足,一方面可以促成人民實質的平等權及人性尊嚴的滿足,另方面則可避免社會地位的僵化、固定化,促進社會的流動性,直接有助於社會秩序及善良習俗的建立與普及。
  綜合而言,教育之普遍提供,事實上有助於整體國民人力素質之提昇,對於國家整體生產資本亦產生累積的作用,因此教育對國家整體的國力發展與國際競爭,具有正面積極的意義,國家為求其自身的成長發展,並獲取競爭優勢,莫不全力開發教育資源,以擴大教育市場的規模。
  近半個世紀來,我們看到台灣由於經濟的發達、社會的進步、及政治的自由、民主,而形成一個欣欣向榮的現代化社會。這種現代化境界的達成,除了政府發展策略的正確引導之外,教育的普及所帶動的多層面變遷,正是一個大家都肯定接受的事實。政府基於憲法上保障「人民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特別在推動私人興學上給予多方的獎勵。到今天台灣的公私立教育雖然同時並存,但是各類私立學校的學生人數佔總學生人數的百分之二三‧三二,私立高中及私立大專的學生更佔百分之五十以上。由這兩個簡單的數字中,我們可以得到兩項重要的結論。第一、台灣地區的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及政治民主,其最大的力量,來自於教育的普及與教育水準的提昇;第二、各級私立學校從早期的艱辛環境中創校,到今天社會日趨多元,始終一貫地堅守辦學的理念,有教無類地展現對各方學子的包容性,從而培育出社會各階層所需要的人才,無異是台灣現代化過程中最值得推崇也最值得鼓勵的一股力量。
  私校教育的存在與蓬勃發展,不只象徵著憲法講學及思想自由之受到保障,更是教育多元化的明證,也是我國整體市場經濟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因為由私人興學理念之受到肯定,而促成教育市場之多元化及競爭性,更能滿足經濟效率之要求並達到改善社會福利的要求。私校教育的貢獻與地位絕對值得政府與社會的肯定。
  最後敬祝大會成功,與會代表及來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