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87年05月27日
總統宴請「國際法學會第六十八屆大會」與會人員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以晚宴款待參加「國際法學會第六十八屆大會」與會人員並致詞。
晚宴是在台北圓山飯店進行,連副總統、國民大會議長錢復、行政院長蕭萬長、總統府秘書長黃昆輝、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丁懋時等政府首長也與宴。
總統致詞內容為:
欣逢國際法學大會在中華民國召開,登輝有機會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以晚宴歡迎各位,感到十分高興。
最近十年來,中華民國在維持經濟高度成長的基礎上,和平順利地完成民主改革,累積了豐碩的「台灣經驗」,不但贏得國際社會的肯定,同時被視為開發中國家的典範。究竟「台灣經驗」對中華民國及國際社會,具有那些意義,登輝想利用這個機會,向各位作簡單的介紹。一方面可以幫助各位進一步認識中華民國;一方面可以為世界的和平、合作與繁榮,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台灣經驗」的內涵其實是多方面的。在經濟上,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努力,我們由二次戰後個人所得不足一百美元的落後局面,躍昇為去年一萬三千多美元的成就。事實上,現在不論國民生產毛額、個人所得、經濟成長率、外匯存底、貿易總額、對外投資總額或科技實力,我國在全世界排名均屬於最前端的百分之十。
在政治上,多位國外學者已經指出,中華民國是世界近代史上政治民主化,伴隨經濟持續成長,社會持續安定的罕見成功事例。由於中共的無理破壞,中華民國僅與二十幾個國家有正式邦交,但中華民國同時也與六十幾個非邦交國深入來往。並向三十二國家派出四十四個援助技術團隊,提供大量的經濟及人道援助,善盡國際社會一分子的義務,。
這些成就是在地狹人稠、自然資源極度匱乏、長期外在軍事壓力以及外交圍堵的情況下完成。所以,「台灣經驗」的最大意義應該是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不畏險阻、團結奮發的精神,與不斷自我調適,突破困境的能力。
儘管如此,當年身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的中華民國目前已非聯合國會員國,也無法參與絕大多數的政府間國際組織。這使得國際社會中能夠認識中華民國並了解「台灣經驗」對世界歷史具有重要意義的人,並不是很多。這一點和當前國際關係不能彰顯公平正義有關。我們認為,國際法固然重要,但是國際間看待一個國家,不能只限於傳統國際法的觀點和國際政治的架構,也應該就這個國家實際發揮的功能,和所參與的國際活動,考量其對於國際社會所作的實質貢獻。
就此而言,今天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的存在事實與廣大影響,理應得到重視與歡迎,並賦予台灣在世界新秩序中一個適當的定位,才能為二十一世紀的地球村,挹注新的活力。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最近東亞地區發生金融風暴,許多國家遭受嚴重衝擊,但中華民國因為經濟體質的健全,不但所受影響有限,而且願意積極與友邦合作解決困難。在這裡,我們要特別指出,「台灣經驗」不只是台灣地區人民的血汗結晶,更是世界人類共有的寶貴資產,中華民國願意與國際社會共同分享,為提升全球文明福祉,貢獻力量。
本屆大會自開幕以來,在大家的熱烈參與下,進展極為順利,相信會議的成果,對促進世界的和平發展,將會產生深遠影響。
最後,敬祝大家健康快樂!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