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7年05月14日
總統參加「總統與青年對話-省思與力行」座談會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提出「肯定的人生觀」和青年朋友們共勉;總統並特別指出,首先要「摒除自我中心」,不要「執著於過去」,同時要培養「熱情」、「慎重」、「寬諒」、「理想」及「奉獻」等肯定人生的修為。
  總統特別指出,凡事不可過於主觀,也不要太為自己算計,要多為別人設想。心中存有太多的「自我」,就不免會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無法打開眼界,擴展心胸。
  總統說,心中少一點自我,最好達到「無我」的境界,那麼心境就能如「明鏡止水」一般自然安祥。如能有此修行,必能面對挑戰,無所畏懼,胸無成見,自然廓然大公。
  總統上午參加由李連教育基金會等單位主辦,以「總統與青年對話-省思與力行」為主題的座談會,作了以上表示。
  這項座談會由李連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主持,與會青年朋友包括:許福生(中央警察大學講師)、斯儀仙(台灣省警政廳股長)、黃靖麟(李連教育基金會助理)、王睦舜(大穎塑化集團財務專員)、王俊人(私立崇右企專講師)、周芳銘(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劉俊儀(交通大學研究生)、盧禹璁(永祥土地登記事務所負責人)、葉怡君(政大新聞研究所研究生)、張書憲(中州工商專校副教授)、曾萬(中華電視公司記者)、范凌嘉(政大政治研究所研究生)、林奕華(連震東基金會副執行長)、王廷升(東華大學教授)、鄒世經(德國波昂大學研究)、王昭正(朝陽科技大學主任)、饒叔先(東海大學研究生)、簡成熙(屏東師院副教授)、鞠友梅(中正大學成人教育所研究生)、吳威志(台南師院學生)。
  座談會分成四項主題:一、世紀的挑戰-現代青年面對的挑戰;二、世代的交替-青年的自我實現與社會責任;三、經驗的傳承-總統與青年生活經驗的交流;四、總統的話-對青年朋友的期許。
  座談進行前,黃昆輝首先表示,李連教育基金會設立的宗旨在於培養青年人才,李總統是基金會的捐助人,對青年朋友的發展,一向非常關心,也希望青年朋友對國家發展的趨勢與脈動,有更深刻的了解與掌握,因此,特別舉辦座談會,邀請總統與青年朋友討論共同關心的青年發展問題。
  黃昆輝說,希望能從省思的角度切入,從力行的基準出發,激發青年朋友拓展寬廣的視野,展現更積極的行動力量。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很高興在總統府與大家見面,首先要向幾位參加李連教育基金會「新生代策論獎」與「獎助優秀青年短期出國進修」的得獎人,表示祝賀。
  總統說,做為基金會的捐助人,最欣慰的是,能看到獲獎的青年,將來都有卓越的表現,對國家、社會有更大的貢獻,也期待所有青年都有更寬廣的發展。
  總統指出,再過一年多,我們就要跨進二十一世紀,新舊世紀交替之際,正是我們整理經驗,調整腳步,再出發的關鍵時刻。他期待從今天的座談中,瞭解大家的想法,也願意提供個人的經驗,作為青年朋友進一步思索的參考。
  總統簡單致詞後,隨即進入座談會既定的程序,與會的青年分別就主題及關心的話題,展開問答。
  有關世紀的挑戰方面,與會青年關心如何能在大方向上盡自己的心力,為台灣更寬廣的國際空間奮鬥,而青年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看待二十一世紀兩岸關係。
  總統則表示,拓展外交與兩岸關係的維持,都和中華民國的生存與發展,有密切而直接的關係,所以他就任總統以來,可以說用最多的時間與精力去思考推動兩岸政策。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簡單,就是中共要消滅中華民國,只要中華民國沒有了,中共才會安心。
  因此,總統說,面對中共的伎倆與企圖,我們必須認識,其實中共要消滅中華民國,不是現在才開始,遠在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播遷來台,及民國六十年中共加入聯合國,中共從軍事、外交,無所不用其極,要打擊中華民國,孤立中華民國。
  總統指出,中共的手法包括外交、軍事與統戰三方面,甚至提出所謂的「一國兩制」,強調「一個中國」,認為中華民國是其地方政府等等。所以,在面對上述情勢時,政府制定了不同的策略,包括「三不」政策、「漢賊不兩立」。
  總統說,這些政策都是基於當時的情況而訂定,但是隨著時代與環境的改變,我們也不能墨守成規,所以在民國七十七年經國先生宣布解嚴,開放政黨、報章的登記,並且有了大陸探親的政策,以作為因應。
  總統接著說,在政策逐漸調整的同時,我們國家的經濟也日趨穩定而壯大,因此,當他繼任總統及至當選總統的這十年間,陸續進行民主的改革與經濟發展的加強。
  總統表示,我們唯有民主改革、破除威權,才能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與支持,而政治改革的同時,更要積極發展經濟,促進經貿的交流與國際的合作。
  總統強調,就目前的國際與國內的情勢來看,中華民國在台灣必須同時致力務實外交和推動大陸政策,並能在兩者之間找出恰當的策略,使中華民國達成國家短期與長期的目標。
  「簡單說,務實外交與大陸政策,是相互制約的」,總統並說,也就是一個相互牽連非常複雜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該不斷地找出自己本身的籌碼在哪裏?我們的策略在哪裏?進而找出恰當的方法。例如有的措施執行太快,有的太慢,執行組織是不是僵化,這都要修正。
  總統認為,大陸政策與務實外交,要求一個相當完整的策略,應該是可以做到的。能如此,中華民國的存在與發展就沒有問題。
  對於青年朋友看待兩岸關係的態度,總統則希望,青年朋友們應對事情應抱持正確的了解,深入的、廣泛的接觸包括國際、國內相關業務,乃至於大陸內部的真相,而不能只看泛泛的報導。
  總統更期勉大家,對國家、社會要抱持使命感與理想,除了建立長期的策略能力,更要有短期的應變能力。
  有與會青年認為,目前今日青年的通病包括:敬業精神與專業知識不足、不夠安定、不願長期投資自己,因此,問到總統可否闡釋青年朋友的具體遠景。
  總統認為,上述問題,是快速變遷社會常見的一個現象,特別是,在台灣思想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社會多元化後,社會發生了很多失衡的情況,而這幾十年來,我們的經濟發展、政治改革非常的快速,但教育改革的腳步跟不上產業結構改變的速度,才產生無法培育足夠專業人才的問題。
  總統說,在社會變遷中,原有的價值體系一定會受到衝擊,新的價值體系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來建立,在這種新舊交替之際,青少年很容易產生認同的危機,而難以掌握人生目標。
  「本人對這種社會發展失衡的現象非常清楚,也很關心」,總統表示,因此才會繼經濟發展與政治改革之後,特別加強教育革新和社會改造工作。今天,我們所要追求的,不再僅是物質生活的滿足;同時也要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實。因此,政府不但要持續推動經濟發展,更要加速教育、文化及社會建設。我們國家發展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精神文化與物質文明均衡發展的現代化國家。
  總統指出,目前,我們距離這個目標,還有一段相當遠的奮鬥路程。青少年不能完全體會,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這跟我們現行的教育方式也有所關聯。當前,學校教育一直以升學掛帥,偏重知識的填鴨,缺乏啟發性,很少有機會讓他們去思考個人的人生理想或國家的發展目標之類的問題。因此,唯有加速教育改革,提供學生一個具啟發性、生活化的教育環境,培養他們現代社會應有的價值觀念。才能讓我們的青年不但具有專業知能,也擁有人文情操與生活理想,成為我們追求國家發展目標的主力。
  當問到台灣地區的政治,從威權政治成功地轉型到民主政治,這一個制度的大轉變,尤其是官僚體制的轉變,相當的不容易,這其中當然遇到了相當多的困難,但總統都一一克服了,因此,與會青年朋友都想要了解總統的處理方法。另外,當年輕時別人說總統是「不懂事的小毛頭」時,總統當時的心態和處理方式,也是在座青年想知道的。
  總統則說:「十年來,我國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努力是不容易的,如同所說,從威權政治成功地轉型到民主政治,澈底的民主化。制度的大轉變,可以說建立了相當的架構,期間雖然有許多波折,但是大家可以了解,我們沒有經過流血和暴動,一切都依法,以和平方式來進行,所以稱為「寧靜革命」,這是本人心中最感安慰的,一步步走來,如今,我們可以很自豪的說,中華民國已是一個完全的民主化國家。」
  「至於,本人如何來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我想在回答前,先舉個例子,幾個月前,我在總統府會晤了柯媽媽,這位媽媽,就是在喪子(車禍)後,憑一己之力,不屈不撓花了快十一年的時間推動完成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她那種毅力,遇到困難、橫逆甚至打擊,都還能挺住,可以說是一位愈挫愈勇的偉大女性。記得當時我見她時,還特別引述一段聖經的話-馬太福音第十一章第十二節:「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這句話中,我們中文是將之譯為「努力」,其實,我個人認為其真正的意涵應是「實踐」,這麼說會更為貼切。我之所以舉這個例子,也就是在表達,遇到任何問題,不管是難的、輕易的,不管是好的或是壞的,我們都不必去迴避,要勇於面對,勇於承擔,更要勇於去實踐、處理。我們的社會,常常是講的人多,做的人少,文章寫得漂亮,但是做得少,只要有理想,就努力去實踐。」
  「因此,大家可以回顧一下,過去十年來,我們如何從一個威權體制,一百八十度轉變到民主體制,這個過程,如今想來好似很容易,但是,這一路走來,所面對的挑戰、打擊、困難,都是難以用言語來形容的;可是,我們走過來了,而且還有不錯的成果,這主要的無非就是「堅持」跟「實踐」了,只要問何者是對國家、人民有幫助的我就努力去做。」
  另外,有關被說「不懂事的小毛頭」的心態,總統認為,年輕最大的本錢,就是「年輕」,但是年輕要能懂得「謙卑」,更切忌「自大」;雖然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但基本上,年輕人要能謙虛的學習。以過去修憲為例,我個人是微小的,但是我一一向六百多位國大代表拉票,以投票贊成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就是每家都去拜訪,是這種態度感動了他們。
  總統也表示,大家都有自己的專長、抱負,在社會已經走向多元化發展的今天,發揮智慧、能力可以貢獻的地方相當多;追求成功,是我們的希望,但是成功的因素,隨著時、空條件的變化有所不同,沒有模式、沒有理論,也沒有相同的軌跡;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複雜的環境下,一個人的基本態度與觀念,必須堂堂正正、積極進取、誠懇實在。
  所以,總統指出,當你被稱為「年輕人小毛頭」時,也不必覺得挫折,反而可以藉此多吸取資深者、前輩,或是你們俗稱的LKK們的經驗。對吧!
  當問到國內青少年朋友們文化生活顯得貧乏,我們的青年較為好逸惡勞,沒有責任感,生活奢侈,崇尚品牌等,身為有理想的執政黨是要迎合他們的喜好呢?或是設法去誘導他們從事有意義的活動?總統先生的見解為何?
  總統答覆時表示,當前的青少年問題,不僅是行為的問題,也是心態的問題。大家常常批評目前的青少年好逸惡勞,生活奢侈,缺乏責任感,缺乏人生理想。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他的行為取向。因此,當前青少年為什麼會有這種偏差的心態,更值得我們深入去探討。
  不過,總統也表示,青少年還在成長發展中,他們的心理和行為深受所處環境的影響,換句話說,今天的青少年問題跟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有密切的關聯。前一陣子曾有兩個小朋友從屏東離家出走,我曾經和她們見面,了解到這二位小朋友承受了許多家庭、學校的壓力,特別是來自父母的壓力。因此,我想做為父母的,也要把小孩看成是一個人,不要昧於自己的虛榮心,而強迫自己的子孩去接受他們所不想的。
  總統認為,我們要探討青少年問題,就要從家庭、學校和社會檢討起;要解決這個問題,也要從三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
  第一、現在的學生承受的課業壓力太重,這是造成青少年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人特別請教育部把「改善國民教育環境」列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提供孩子一個快樂學習成長的環境。
  第二、青少年精力旺盛,活潑好動,需要休閒活動,來紓解生活壓力,擴大生活體驗。但是,現在青少年休閒活動場所和機會太少了,很容易涉足不良娛樂場所,而滋生犯罪問題。因此,大家應共同合作推廣青少年體育運動和休閒活動,培養青少年良好的休閒習慣。
  第三、文建會近年來推動「書香社會」,已有相當成效,也應該進一步與教育部配合,深入校園,介紹好書,帶動學生的讀書風氣,讓學生在升學壓力減輕之後,多讀一點課外讀物,以拓展視野。
  座談中,有青年朋友對於總統的成長故事和治國方針感到興趣。因此,也詢及總統如何有堅毅不拔的意志、勇氣,甚至在面對人生挫折,及受到批評時的態度。
  對此,總統很坦然的說,過去也有人問過相關的問題,但回答的並不十分清楚,主要還是怕被誤會,甚至被批評自己回答的內容是誇大。但是,今天對於這個問題,總統則道出了和過去不同的回答內容。
  總統表示,對於所有的事情,不管是政治、歷史、哲學、科技、心理乃至典籍,他都下工夫去了解與學習。使自己能有豐富的知識,並有能力來客觀的看事情的演變。
  總統說,他年輕時,很受母親疼愛,但他卻想去磨練,過苦的日子,因此,向母親要求「不要太過於疼我」,總統並說,他年少時,在天寒時刻溪間沖水、打掃,甚至自願一早到學校清掃,做大家都不願做的工作-掃廁所。
  總統表示,他的這種自我訓練,就是在否定自我,進而肯定大我,並建立自己有社會意識與對環境有客觀的了解與體會。
  總統也說,他是一個沒有班底,也沒有特別關係,但能做到今天的程度;「我想,至少與年輕時的自我訓練有關」,而在處理事情時,不管在那一個工作崗位,我都要求自己能盡所能、盡心力。每次有重要問題時,我第一個感受,就是人民的聲音,「人民要我怎樣做事情,期待我做什麼,我都很清楚,我如果沒有這樣做,人民會失望的」。
  總統同時表示,面對外界惡意的批評,甚至毀謗,他都不想去反駁,因為,這些人所持的論調,都是不了解真相;更重要的是,對於沒有理想、理念,只求權位、利益的人,這種人是不必去計較他們的言行的。
  當被問到,是不是年少時即想當總統,及為自己人生做了什麼樣的規劃問題時,總統則答稱,他從沒有想要當總統,在機緣下踏上政治之路,這一路走來,老實說,心中只是抱著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並能對民眾有益;雖然也面臨許多困難、挫折,但是,他一向認為,「越是困難的事,越是考驗自己的機會」,因此,我不迴避問題,勇於面對現實,然後找出方法來解決。
  例如,前天接見十大愛心媽媽得獎人,了解目前身心障礙的同胞所面臨的問題,我立即在執政黨的中常會中希望能予以重視,並提出方法,來加以解決。
  在座談會中,總統除了對青年朋友所提出的問題一一答覆之外;總統也詢問在座的青年朋友認為應如何充實自己來面對挑戰與競爭?當前學校、社會、家庭可能出了什麼問題?另外,總統也問大家期待政府能建設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總統更直接問到「你們希望總統為你們做什麼?」
  政大畢業目前擔任財務專員的王睦舜表示,青年人最大的困難應在自己。他說,自己要先確定未來要走的方向,訂出目標,然後要能持續努力、奮鬥;在此同時,更要能勇於面對困難、懂得惜福。
  目前為政大新聞研究所學生的葉怡君則表示,她希望總統能建立一個以人性尊嚴與價值的社會。如果能以人為出發點,使人受到尊重,則社會將更和諧。
  另外,她也希望總統使我們的社會能有更開放、自由的空間,而她也自我要求,青年朋友們能少一點抱怨,多一點寬容,共同來創造美好的社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