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2年03月19日
總統接見九十二年獲得「神農獎」傑出農民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九十二年獲得「神農獎」傑出農民,除對得獎農民表達祝賀外,並對大家為台灣農業的努力與付出,表達肯定與感佩之意。
總統致詞內容為:
非常歡迎各位農民朋友光臨總統府,今天在這裡見到大家感到特別的高興,因為阿扁跟大家一樣也是出身農家,小時候也陪伴父親下田工作,幫母親撿地瓜。阿扁在台灣農村的土地上孕育長大,今天看到各位,就像看到阿扁老家的親戚朋友,感到非常溫暖與親切,也代表政府替這次得到「神農獎」農民感到驕傲。
在阿扁的生命中,農村生活與阿扁有著最根本、最深刻的連繫;對農民的心情,阿扁總是感同身受。阿扁相信在場的農民朋友及傑出農家婦女朋友,絕對是付出了無數的心血與汗水,才能獲得目前的成就。我記得有一位種蔥的農友曾經告訴阿扁:「土要掘得深,青蔥的蔥白才會長,才會好吃。」農家出身的阿扁聽了很有感觸,「一枝草一點露」,我們就是要做得比別人多一點,汗流多一點,腦筋動多一點,體力花多一點,老天爺才會給我們更豐盛的收穫。今天各位獲得「神農獎」這麼好的肯定,不只是一項光彩,更代表了一份感謝,感謝各位對台灣農業、農村的貢獻。對於各位長期以來的努力與投入,阿扁表達由衷的感佩。
「神農獎」是我國農業界最崇高、最神聖的榮譽,各位能夠獲得這個殊榮,表示各位絕對是台灣農業的菁英,也是台灣農業的中流砥柱。我們都知道,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確實會對本土農業造成相當的衝擊。我們也知道,如果沒有農業部門的合作與協助,經濟跟社會的改革就無法貫徹,台灣進步的腳步就會減緩。台灣的農業,其實就跟許多台灣的產業一樣,正在面臨一個變動轉型的時代。我們勢必要接受許多的挑戰與競爭,也無法逃避因為革新及轉型所帶來的陣痛。但是阿扁相信,就像那位蔥農朋友所說的,只要我們願意努力,泥土掘得深,一定可以提升我們的競爭力,不畏風雨,歡喜收割。各位都是台灣農業的尖兵,也是地方的農業領袖,相信一定能帶動、影響其他農民朋友,共同再造本土農業競爭力,讓二十一世紀的台灣能繼續保有「農業王國」的美譽。
展望未來,台灣農業的再造,一定要結合科技、文化、生活、行銷及觀光休閒等課題,建立一套可長可久、不斷進步的發展體系。就像「芒果冰」的流行一樣,透過新的行銷手法與市場定位,可以把「水果」轉化成「休閒冰品」,重新創造民眾生活中的需求。
目前,農委會等相關機關正全力充實本土農業的行銷能力,明年我們就要舉辦國際級的「亞太蘭展」與「花卉博覽會」;農委會也架設了「農業易遊網」網站,提供國人全方位及豐富的休閒農業旅遊資訊,也讓農民可以用網站聯結的方式,來推銷自己的產品。阿扁深信,加入WTO不但不是危機,反而是台灣農業再起飛的契機,我們應該掌握自由貿易的機會,運用雄厚的生產科技實力及專業的行銷手法,將台灣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能夠行銷到世界各地。
此外,阿扁也特別請農委會積極推動四大政策,包括「確保農漁民福祉」、「強化農漁會體質,確保農業永續發展」、「滿足農漁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以及「全面健全農漁會信用部體質」等四大政策,來為農民朋友打造一個健康周延的照顧機制。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台灣農業能夠成為「永續發展的綠色產業」,兼顧「尊嚴有活力的農民生活」,以及維護「萬物共榮的生態環境」,使台灣農業永續穩定成長,建立優良的國際形象。
最後,阿扁再一次向大家表達祝賀之意,也希望能透過各位的影響力以及各方的領導,促進各地區的農業發展,為台灣農業的再造共同打拼。祝大家健康快樂,事業發展,閤家平安!
隨後,總統在聽取得獎農民意見後表示,他非常高興與得獎農民一起分享殊榮,並希望所有農民都能夠發揮創意,靠頭腦工作、賺錢,一起繼續為台灣的農業、農村打拼。
九十二年「神農獎」傑出農民得獎人吳進興、吳盛松、鄭景焜、張阿牆、楊永仁、張仁忠、吳忠勳、朱進郎、羅順安、藍文濱、陳生章、王振華、廖盛榮、鄭福來、黃添益、利展風、陳光輝、陳萬生、陳謝美瑛、詹秀春、陳雪、簡阿美、潘秀梅、蘇林玉杯、葉秀蘭、張鈴玉、林余尾妹、方淑禎、劉菊美、楊美雪、王有里、李成地、范曲斌、曾潤廷,上午由農委會副主任委員李健全陪同,前來總統府接受總統道賀。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哲男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