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7年03月20日
連副總統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專題演講全文
  連副總統今天上午應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的邀請,以「邁向新世紀的教育改革」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副總統演講內容為:
  今天非常高興能夠有這個機會到彰化來與各位見面。彰化師範大學是一所培養師資的高等學府,古人說,「良師興國」,各位選擇教育作為終身的志業,這種強烈的使命感,令人非常欽佩。同時,彰化師大在陳校長卓越的領導以及老師的努力之下,績效優異,也是大家所肯定的事實。因此,本人首先要向各位表示敬意。今天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本人想就當前教育改革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與大家共勉,共同為國家教改的工程,一齊努力。
  教育為國家百年樹人的大業,任何國家的強盛與否,無不與教育事業的成敗,息息相關。台灣這四十年來所走的道路,就是最好的印證。大家都知道,台灣地小人稠,天然資源有限;但是,我們卻能創造台灣經濟奇蹟,最主要的原因即在於教育發展的普及,和人力素質的提升。換句話說,雖然我們的自然資源貧脊,但是人力資源開發卻是源源不絕,這是國家過去重視「教育投資」的結果,也是在座各位教育同仁努力的貢獻。
  基本上,教育的發展,也一定要能配合社會變遷的需要;否則,一旦與社會脫節,教育的問題自然會層出不窮,影響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回顧民國八十二年四月十日,有成千上萬的國人走上街頭,號稱「四一0教育改革大遊行」。這是國內政治解嚴後,最值得國人關注的一次大規模遊行,其訴求完全以「教育改革」為主,它說明了過去我們最引以自豪的教育工作,已隨著社會的多元開放和急速變遷,有了新的需求。教育改革,也自然而然地成為全民共同的期待。
  但是,開放的社會中,對教改的看法也是紛歧不一的,這當然增加了教改共識的困難度。不過,本人也認為,社會上多元紛歧的看法,使得國人對教育改革的方向,有更寬闊的思考空間,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在今天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對於教育,確實存在著許多對應的價值觀,例如「卓越與平等」、「科技與人文」、「國際與本土」、「民間與官方」、「自由與自律」等等,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而我們的教育改革,也就應該從這些價值的對立中,找出我們應走的方向。就「卓越與平等」而言,追求卓越當然是國家進步所必需的,但是從社會正義來看,提供均等的教育機會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尤其是對弱勢團體與偏遠地區的民眾而言。因此,堅持追求卓越教育發展而忽視提供均等教育機會,固然不對;反之,若放棄追求卓越教育而僅重視提供均等的教育機會,亦屬不妥。因此,教育改革的方向,應該是要如何能兼顧「卓越的精英教育」與「均等的全民教育」,如此才能為國人所普遍接受。
  在「科技與人文」方面,由於科技的進步,現代的教育似乎有向科技方向傾斜的現象,甚至以科技作為人與人之間接觸的界面,而使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缺少了人性的一面。科技教育,強調科學求真的精神,但人格的健全,必須要同時發展「善」與「美」的追求,這也是人文教育的重心。
  其次,在「國際與本土」方面,由於資訊社會的來臨,國際化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是國際化並不代表要全盤接受別人的文化,而是建立在文化主體的自覺之上,否則會產生所謂「迷失的一代」。因此,除了培養學生國際觀之外,也必須加強對本土文化的認識。
  在「民間與官方」方面,以前的教育主導權是在政府手中,但是在一個民間活力旺盛而且資源豐富的社會,由民間來主導教育的發展,將競爭、服務、全面品質管制等理念應用到學校的經營上,對於整體教育品質的提升,必能發揮顯著的效果。
  最後,在「自由與自律」方面,更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自由與自律本是民主社會價值觀的一體兩面。有了自律,自由才能顯現它真正的價值。西方民主社會的成熟,就是表現在自由與自律二者融合為一體的教育上。但反觀我國,由於民主化的結果,從鍾擺的一端搖到另一個極端,只重視自由,而忽略了自律,因此,才有「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說法,這是我國民主教育中,要再加強的問題。
  我剛剛說過,民國八十二年四月間,民間「四一0教改聯盟」走上街頭,突顯了教育改革的急切性。當時本人正擔任行政院長,在民國八十三年六月下旬,召開了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提出了「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但是本人當時認為,中華民國要能永續經營,就必須針對上述問題作深刻地的討論與反省。因此,在八十三年九月,成立了「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結合各界關心教育的人士,並邀請李遠哲院長擔任召集人,希望能為國家未來的教育發展,描繪清楚的藍圖,作為教育改革的依據。
  事實上,世界各國如日本、美國、韓國、英國等,也紛紛就教育問題,提出改革的計畫。例如美國在一九八三年提出「危機中的國家」(A Nation at Risk)的中小學教育報告書,警覺到中小學教育品質的低劣,而開始一連串的教育改革。今天,我們的起步已經比人家晚了,因此,教育改革的工作,必須更加倍努力的衝刺。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在歷經二年的討論與研究之後,提出了「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對我國教改工作,提出了很多具體可行的寶貴建議。但是,這只是教育改革工作推動的開始,而不是結束;如何根據這些建議,去有效地落實推行,才是重要。因此,本人繼續在行政院成立跨部會的「教育改革推動小組」,由副院長擔任召集人,目前,這個小組均能定期開會,協助教育部來落實教改的各項工作。
  為了落實這些教改的理想,當前的主要工作有下列四大方面:
(一) 引導教育自由化
  由於社會多元化的發展,「教育鬆綁」的呼聲,此起彼落。基本上,教育本身是一種價值規範導向的活動,因此,主張教育不要有任何規範要求,事實上是有困難的。原則上對教育的規範限制,若是不合理或不合時宜的,就應該加以鬆綁改善;若是合理適切的要求,則自有必要給予維持。因此,「教育改革」,「該鬆的要鬆,該綁的仍要綁」,或是「鬆鬆地綁」,以維持師生應有的權益。
  目前,大學實施人事、財務和課程自主,即是高等教育自由化發展的現象。師資培育法公布實施後,除師範校院外,一般大學校院只要設教育系、所或教育學程,也可以培養中小學師資,真正做到師資培育多元化和自由化的發展。此外,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開放中小學教科書審定本;獎勵私人興辦國民中小學,也都是在教育改革努力下,引導教育自由化發展的結果。
(二) 促進教育機會均等
  「人道、公平、正義」,是二十一世紀社會發展的指標,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指導原則。因此,如何提供國人均等的教育機會,以落實「憲法之前,人人平等」的理想,是有其必要的。
  我個人在行政院服務時,即特別關心地方國民教育的城鄉均衡發展問題,並要求教育部每年編列鉅額預算,以補助各縣市國民教育的發展。今天地方縣市能全面改善國民中小學教育環境------特別是廚房廁所環境,教育及運動設施的更新,使原本存在的城鄉教育資源差距縮小。目前,教育部正積極規劃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加強特殊教育、重視原住民教育,推動發展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方案------邁向十年國教目標,無不也都是基於對偏遠和離島地區社經文化刺激比較不利的學生,或身心障礙學生、原住民學生及低學習成就的若勢族群學生,給予更多的教育關懷和照顧,以促進教育機會的均等,相信今後教育改革工作的推展,在此方面將會更加努力去落實推廣。
(三) 疏解升學競爭壓力
  「暢通升學管道,疏解學生升學壓力」,這是教育改革人士最急切要求改進的要項,也是當前教育改革工作的全民共識。
  基本上,由於國內中小學人口數的逐年減少,各級學校的不斷設立,學生升學壓力是有逐年降低的趨勢。但是,過去聯考引導教學的結果,使得學生偏重智育學習,忽視群育與德育的學習,導致缺乏創造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更因不注意做人道理的學習,往往一有挫折就無法自處,這種教育的品質是堪憂的。此外,為了拚聯考,高中男生有九成四為視力不良,高中女生也有八成九視力不良,這是一個國民健康的警訊。只為聯考「公平」而付出下一代國民健康為代價,這是划不來的。
  目前,教育部正大力推動多元化入學方案,三年後高職將取消聯考入學,改以免試登記入學、推薦甄選入學、申請或保送入學;高中及五專也採多元化入學方式,如此,學生在正常學習下,可發展德智體群美五育兼顧的全人教育。此外,技職教育成功的轉型與發展,建立了技職教育第二國道,暢通技職學生的進修管道,還給技職教育應有的尊嚴和天空,如此,將可吸引部份學生往技職教育適性發展,而不一窩蜂擠高中大學,國人升學壓力自然可獲疏解。
(四) 建立終身學習體制
  由於知識爆炸和科技發展的結果,加上國人所得增加、壽命延長及退休年齡提早,促使終身教育和回流教育成為個人必需的生涯規劃。
  目前教育部正在普通教育第一國道和技職教育第二國道之後,正大力地推動推廣教育第三國道。希望開闢社區學院和社區大學,以提供各種課程滿足國人隨時進修之需要,除可充實專業技職知能外,也可以美化人生基本知能,亦可提供零存整付的選課機會,滿足學位文憑的需求。
  教育改革是國家邁向新世紀挑戰的重要工程,關係二十一世紀國家健全國民的培育和人力素質的提升,也是跨世紀後能否擠入已開發國家行列的重要前提。教育改革如果成功,將是「台灣經驗」更進一步的發揚。不過,本人認為,在這些改革的方向中,今天要特別強調民主與自律的重要性。譬如幾年來我們對教育改革,確實帶來了一番蓬勃的迴響,在大學校園裡,所謂學校自主、教授治校的聲音,不絕於耳。這當然是一個要走的方向,但是,今天本人也要很坦誠地指出,校園自治並不能真正解決現階段學府運作與發展的相關問題。由於對校園自治的概念、目的、範疇在認知上仍存在許多模糊的現象,而其他相關法令規章也不盡完備,使得國內大學運作產生許多問題,甚至使得社會上對此過渡階段的一些現象憂心不已。兩者過猶不及,都會造成學校生態不正常的改變,反而有礙大學教育正常運作和發展。「自主」並不是極端個人主義式的「自主」,而是以學校整體榮譽為前提,以團體為單位的自治,也需要以恕己恕人之心來共同參與,集思廣益。從這個觀點出發,本人今天要再強調,人格倫理與庭教育的重要性。近年來社會犯罪事件及校園安全問題頻出,顯示個人的調適能力、人與人互動失衡。值此之故,當前教育改革應重視學校人格倫理教育,培養學生身心健全、能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美德。學校教育應特別重視生活教育、民主法治教育,以收潛移默化之效。同時,應特別重視家庭教育的地位與重要性,以建置整體性教育系統,期望透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帶動社會國家的進步。各位將來都是人師,對國家的未來負有培育人才的重要工作。今天跨世紀教改號角已經響起,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共同為國家未來美好的遠景,貢獻心力!謝謝大家。
  也祝福大家,身心愉快!事事如意!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