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副總統參加心靈教育研討會開幕典禮
中華民國87年01月20日

  連副總統今天上午參加心靈教育研討會開幕典禮,並應邀致詞。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教育部邀同幾個相關單位、學者專家、各級學校代表等,在此召開「心靈教育研討會」,推動心靈改革,為創造第二階段台灣經驗而努力,我覺得非常有意義,特別是在新年度的開始,一年之計在於春。這時候共同討論心靈改革工作,在時間上更具有意義。
  這段時間我國在政治經濟上的發展真的是非常快速,我們努力創造了豐裕的物質生活,但在同時,卻逐漸忽略了周遭的人事物,許多我們引以為傲的價值體系迅速崩潰,社會顯得擾嚷不安,總統有鑑於此,特別倡導心靈改革工作,剴切的告訴我們:「對於時代的來臨,國人尤其要有改革的決心,特別是從心靈來改革,今天我們不但要政治、司法、教育、文化的改革,更要從心來改。」換句話說,只有透過心靈改革,才能真正的從思想及行動上去表現我們對他人的尊重與關懷,找回社會的和諧。
  在此,我願意提出幾點想法,供大家參考。
  首先,心靈教育要從通俗化、生活化做起:人的思想、行為、習慣是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形塑而成,所以心靈教育一定要從日常生活中一步一步做起。為人父母、師長者,更要在平日生活中以身作則,透過身教,潛移默化,帶動家庭、學校、社區、及社會各階層,讓人人都是心靈改革的實踐者。
  其次,知與行並重:心靈教育一定要「知」與「行」並重,過去的教育只強調知識的灌輸與教導,讓孩子知道禮義廉恥崇高的意義,而疏於做到「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行乎動靜」,讀了很多書,卻不能表現出善性,也常常不知守法;所以一定要重視「行」的面向。什麼是「行」呢?行就是對日常事物的討論及行為的表現。所以老師要設計行動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實際去做關懷他人、貢獻社會、遵守法律等行為;例如:帶學生去醫院探視車禍傷患,學會遵守交通規則;帶學生去訪視育幼院,激發慈悲心;帶學生去參與社區服務,培養責任感,這些行動中,既是「知」也是「行」,這樣的心靈教育才會成功。
  再者,基本信念的培養:國父孫中山先生說過「思想產生信仰,信仰產生力量。」人對自己人生一定要有基本信念,例如愛、服務、自我實現等。人只有自我實現,才是人生的完成;自我實現,表現在「尊重與關懷、守法與倫理、勤儉與整潔、效律與品質、溝通與和諧」這幾個問題上,與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並無不同,仁是仁愛,就是尊重與關懷;義是公平,就是守法與倫理;禮是規範,就是勤儉與整潔;智是思考,就是效律與品質;信是誠信,就是溝通與和諧,即使是宗教,也要以這五點為核心,達到圓融的境界。
  最後,行政上的推動;心靈改革的工作,除了需要每個老師、家長來關心,除了需要教育界、企業界、宗教界等來推動,更需要行政上的規劃、提倡、督導與考核的工作,如此,心靈教育才能落實。
  我知道這次研討會的重點包括心理健康、民主法治精神、健全社會風氣等。感謝各位貴賓的熱誠參與,並期待各位所提供的寶貴意見,將來能作為推動心靈教育的參考。在此敬祝大會成功,各位貴賓健康愉快。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