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86年09月03日
副總統參加八十七年度委任公務人員晉升薦任官等訓練聯合開訓典禮
  副總統連戰先生今天參加八十七年度委任公務人員晉升薦任官等訓練聯合開訓典禮,並致詞。
  副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非常高興能夠來參加八十七年度委任公務人員晉升薦任官等訓練聯合開訓典禮。首先要恭喜各位女士、先生能夠有機會在全國一萬七千二百三十二人符合資格條件的人員中,經過機關、學校嚴格的遴選,在僅有的百分之十六.二四的機會中,脫穎而出,獲得薦送參加政府首次舉辦的晉升薦任官等訓練,可以說都是各項專業領域中的基層優秀公務人員。相信各位在完成訓練及格並取得薦任官等資格後,將有更多的機會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潛能,為國家貢獻最大力量。
  公務人員任用法修正案,於去(八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經 總統公布施行後,原委任官等的公務人員,可以經由訓練的途徑晉升為薦任官等的公務人員,這是對基層公務人員的一種鼓舞與激勵作用。考試院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即依據上開「公務人員任用法」及考試院訂頒之「委任公務人員晉升薦任官等訓練辦法」辦理此項訓練。為了增進受訓學員對於當前國家建設及政策之瞭解,藉以溝通觀念、強化共識,增進行政效能、提升國家競爭優勢,因應國家邁向二十一世紀公共服務革新之需要,特別舉行聯合開訓典禮。我想這個作法,相當的有意義。利用這種培訓的作法,就是希望擴大大家的視野。所謂視野,就是看問題的角度,我們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一定是要看全局,不要只看部分;要看未來,不要只看眼前。因此,本人要利用這個機會,就當前國家建設的幾項重點及政府機關公務人員應有的基本觀念與做法,作一簡要說明。
   壹、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國家建設與發展
  中華民國數十年來,在全國人民共同的努力下,創造了令人瞠目的經濟發展,就整體的來看,我們有相當高的成長、有相當高的儲蓄,也有相當高的投資,國民的所得也相當的平均,失業率也相當的低。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我們的國家可以說從相當貧窮落後的一個經濟體系,由一個農業的社會、國家,逐漸發展成為新興的工業國家,尤其是八十年代,我們更從經濟領域的發展進入了政治的改革時期,我們開始為真正邁向民主化而投入心力。這個過程,大家都很瞭解,記憶也都很深刻。尤其在最近十幾年中,我們國家民主化的深化、廣化,更是舉世所注目的。所以台灣的經驗,在過去這四十多年以來,無論是經濟的層面,無論是政治的層面,尤其是後期,都是令人所稱讚的。
  但是我們也必須要非常虛心的檢討,我們這些成就是不是都是成功的經驗、是不是都沒有可以再加以修正、改進的地方,我相信這些地方都是值得探討的。在經濟層面,根據有關學術的著作與報導,亞洲包括台灣在裏面,過去的成功經驗是不是在人力、物力的投資上所占的比例太高,而不注意效率、生產力的提升,那麼長此以往,投入再多,也會發生邊際疲憊效率遞減的局面,無以為繼,走上一個衰退,乃至於終止的一個境界。按照這樣子的一個看法,我們在制度方面,我們的市場、政府是不是過於干預,市場是不是過度的保護,那麼這個競爭的情況是不是還不完整,我們的制度是不是還是僵化的、沒有彈性可言,我們都需要加以思考的。在政治改革方面,在今天來講,還是方興未艾,但是我們已經看到,民主深化跟廣化,我們在低層次來講,有所謂金錢、暴力介入我們民主的程序;就高層次來講,我們整個憲政體系還是沒有辦法因應我們中華民國當前事實的需要,這句話,可以說都是非常坦誠的,多年前在大陸的那種情況,所設定的一種憲政體系,是有它必須的考量,但是將近四十、五十年後的今天,馬上就要進入二十一世紀了,在半世紀之前,中日戰爭之後,兵荒馬亂之間所訂的這種憲政體系,尤其是四、五十年來都沒有加以運用、沒有實際來執行的,今天能不能在台灣不加以修改,讓它這樣子持續的下去,對我們國家的發展是「利」還是「弊」,這些都是我們今天要考慮的。中央政府體制的設計,這種四級政府的設計,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所以,這些都是我們今天必須要考量的,在考量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提出了所謂跨世紀國家建設的計畫,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說,在過去這一段時間,我們有若干的成就,有一個很好的基礎,那麼今天我們要在這個基礎之上,再進一步把台灣的發展朝著更好的方向邁進,來引向一個真正現代化、有競爭力、民主、自由的一個國家。
  民國八十二年二月的時候,我到行政院服務,就深刻體認到,我們國家的發展已經面臨邁向現代化國家的關鍵階段。在政治上,民主化的潮流洶湧,雖然中央民意代表已經全面改選,但地方自治尚未落實,總統直接民選也成為人民的期盼。在經濟上,在歷經四十餘年的經濟成長之後,我們的經濟體質必須大幅調整,才能因應世界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的衝擊,以及國內產業升級的壓力。在社會上,人民對生活品質的提高日益重視,對公共安全的要求日益嚴格,對社會福利制度的建立,也充滿了期待。但不可否認的,在歷經四十餘年的生聚建設之後,我們也累積了相當的力量。因此,國家面臨的問題,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發展的契機。要在二十一世紀來臨之前,將中華民國建設為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就是在這樣的認知之下,成為本人施政的總目標,而積極推動下列幾項重點工作:
一、推動現代化國家的各項方案
  由於時代的快速變遷,發展也非常的快速,為了推動現代化國家的建設,將近四年來,我們陸續推動了許多的政策;例如:推動憲政改革、精簡政府組織層級,深化民主改革,完成省(市)長民選及總統、副總統直接民選;推動「行政革新」,建立廉潔、效能、便民的現代化行政體系;推動「十二項建設」,以改善各項基礎設施及均衡城鄉發展;實施「振興經濟方案」,促進民間投資意願;推動「國土綜合開發計畫」,來改善國民生活品質,達到生產、生態與生活的平衡。此外,我們也推動「亞太營運中心計畫」,以自由化與國際化的各種措施,使台灣脫胎換骨,成為東亞地區經濟活動的重鎮。同時,我們也致力於教育改革,鼓勵社區發展,使民間的活力與創造力得以發揮。
二、跨世紀的國家建設計畫
  今年是民國八十六年,也就是公元一九九七年,距離二十一世紀只有短短的三年,在未來的幾年當中,國家的發展將要邁入一個嶄新的階段,我們所要努力的乃是國家現代化及國際化的進一步完成,並在二十一世紀裡,與亞太的發展、世界的和平及開發主義,互利共榮。針對此一跨世紀國家建設目標,我們在政策上必須有新的內涵;在手段上,必須有新的焦點,藉以凝聚全民的共識。更希望全體公務人員的力量能夠集中貫徹,將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努力推向新的高點。因此,行政院前將上述各項專案計畫予以整合,並且配合李總統所揭示的憲政、司法、教育、財政及行政等五大改革之開展,提出跨世紀的國家發展計畫,勾繪出未來國家發展的遠景如下:
1落實憲政改革,奠定國家長治久安、永續發展的基礎。
  我們在這裏簡單的回憶一下,幾年來我們真正深化了民主的改革,使得我們的國會包括我們的立法院、國民大會真正的全面改選,十年來,頭一次,使我們進一步的來推動地方省(市)政府首長的民選,到了今天總統、副總統也都是民選的,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下,我們是不是須要再做進一步修正我們的憲政體制。我國七年來的第四次修憲工作,已經在本年七月十八日完成,這次修憲的重要目標就是要建立權責相符的中央政府體制,以及精簡省政府組織,提高行政效率。就內涵範圍來看,要比以前三次來得深廣;就國人參與過程來看,更是空前熱烈。這份珍貴的成果,對我國憲政的發展,意義非常重大,憲法修正的完成,就是國家團結建設的開始。相信全體國人都會本於民主憲政的理想,發揮生命共同體的力量,各就崗位、各盡本分,共同為開創國家嶄新前途,貢獻最大力量。
2建立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系,落實國發會經濟方面的共識。
  除了上述民主制度的深化跟廣化之外,我們在行政部門也提倡行政革新,它的理念,就是說建立了一個廉潔、效率、便民的一個政治,來加強為民服務,這個工作,只是在充實它的內涵、它的效能,我們也把六年國建濃縮成為十二項建設。除此之外,我們看到當時的投資意願,一直在成長,所以 我們推動了振興經濟的方案。這些計畫與方案的執行必須沒完沒了,永遠在那裏推動,我們這幾年來,在這方面也有相當大的成效,每一個工作,都有它的成效,雖然如此,台灣還是走不出來一個新的局面,因為只是行政的革新、投資重點的建設,還不過是跟以往大家重視的都是一樣,所以我們在三年、四年前,就積極的規劃,我們的國家要突破現在環境上的限制,我們必須要走出去,走出去也就表示經濟方面也要同樣的加以突破,所以我們提出「亞太營運中心」這個理念,就是說在自由化、國際化這個大的環境之下,我們能夠使得我們台灣的經濟加速的開發,能夠結合世界上所有的經濟活動,使得我們在資金、人員、貨物、通訊、勞力等等各方面,都能夠自由的出入,而使得本土的、本國的,尤其是國外的重大的企業,能夠考慮以台灣作為進入亞太市場的據點,我們曾經規劃以三個階段來推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第一個階段,也就是過去二年,為因應世界經貿自由化、國際化的趨勢,對於我們的過多管制性的法律,加以必要的修正,使得我們整個的經濟體系更能配合國際自由化、國
際化的趨勢運作。第二個階段,也就是從今年的七月一日開始,我們到公元二000年,計畫能擴大亞太營運中心,以增進每一個中心的實際運作及績效,二千年之後是一個更新的境界。
  綜歸的檢討起來,在過去二年,全國國民,都非常的努力,尤其是在軟體的建設方面,也就是說,在法律規章、制度等各方面的準備,可以說有它相當的功效,今天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多具體的作為都一一出現,幾乎天天都有亞太營運中心的作為,可能大家想的時候都是零零落落的,但是整體的來看,是我們一點一滴的去實踐,我們在核心的計畫之外,我們再加上自由化、國際化的整體作為,使得我們中華民國能夠以更壯碩的態勢邁向新的紀元。並加速產業的升級,強化國際競爭力,也兼顧自然環境、生態的維護,以達成亞太營運中心計畫目標,落實自由化與國際化,將台灣建設成為高度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系。持續增強經濟發展潛力,使年平均經濟成長率在未來十年維持在百分之六.五;而平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至公元兩千年增加到兩萬美元。
3促進研究創新的科技發展,培育延攬高科技人才,發展台灣成為科技島。
  上述的經濟建設發展工作,即使做好了以後,我們這個國家是不是就完全成為現代化的國家?我想這中間還有一個很大的一個差距,因為即使我們的經濟已經自由化、國際化了,我們的行政也革新、基礎建設也完備了,我們仍然還有太多的事情,必須要迎頭趕上。因為我們覺得一個競爭力的提升,並不是只有經濟面的問題,而是一個全面的、整體的問題,我們不只是要跟其他的國家來比較,我們甚至要與我們自己的觀念來相比較,今天、昨天都應該不同。所以我們覺得國家要真正的現代化,有一些基本的問題,我們必須要解決。首先,我們一定要重視科技的能力,提升我們研發的投資,快速的把我們科技的基礎建立起來,並加以擴大,使得台灣成為一個真正的科技島。
  今天我們整個研發的預算佔GMP的百分之一.八,希望到了公元二000年時,提升到二.五,公元二0一0年時,甚至提升到百分之三,我們同時也希望我們在科技方面的投資,能夠在公元二000年的時候,我們中華民國整體的產值應該可以達到三千億美元,高科技的產品不會低於百分之四十,同時我們也希望建立一系列的所謂核心的園區,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新竹、台南、苗栗等地區,都陸續成立科學園區,這些核心的園區,跟周邊的這種科技、科學工業園區、智慧型的園區、軟體的園區等,能夠用網路聯結起來,到那個時候,我們相信所謂科技島的雛型,就會慢慢的顯示出來。同時將台灣產業結構,順利轉型為以科技產業及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其中,半導體、通訊、航太工業及生物科技等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產業成為製造業的主軸;製造業產值至公元兩千年,估計將達三千億美元。
4塑造多元精緻的教育文化,落實教育的自由化、生活化、彈性化與多元化,塑造國民的完整人格,培育優秀新生代及高素質人力,成為國家發
 展的基石。
  人才的培育是一個基礎的問題,所以在過去二年多的時間裡面,我們積極的考慮到教育的改革,教育的改革就是怎樣使我們當前的教育體系經過一種多元化、彈性化、自由化的過程,使得我們的教育能夠符合我們青年人的需求、國家的需求,而它的中心與思考,我是覺得用「鬆綁」這兩字比較通俗一點,但也是蠻寫實的,就是說我們無論是入學,無論是文憑等等,教育的體制讓它多元化,不要一試定終身,我們應該使得我們的教育體系能夠讓我們的學生、讓終身學習的國民,經由我們的教育體系充實自我,實現他們的自我,這個工作我們已經研議完成,現在就是怎麼樣把它落實到教育部門上去,並使之普及化,以塑造國民的完整人格,培育優秀新生代及高素質人力,成為國家發展的基石;使高等教育人力至公元兩千年時,佔十五歲以上人口比率之百分之二一.四。同時建立台灣成為中華文化的新中原,培育社區本土文化,整合國家整體人文資源,充分發揮台灣多元文化的特色。
5建立公平和諧的法治社會,落實主權在民理念,加速促成成熟而有效率的民主社會。
  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必須要以一個安寧的、安定的社會,尤其近期以來,台灣的治安,不比其他許多國家壞到那裏去,但是我們絕對不敢講,這個治安已經進入讓大家都很安心的情勢,所以怎麼樣子透過這個社會共同的努力,加強司法、警察各方面的改革及行政革新,重建法治的威信,樹立廉能的政風,並維護經濟社會的秩序,使得我們的社會安寧,能夠得到進一步保障,也是政府的重點工作。
6營造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落實推動國土綜合開發計畫,建立社會安全制度,使國人有潔淨、舒適的生活空間,以及高效率的社會福利保障。
  我們覺得還要加把力的,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以及我們的生活品質,生活的環境要推動、要改善,所以我們「國土綜合開發的計畫」現在已經擬訂,現在要相關的法律來做支持它的這種架構,在未來使得中華民國更能成為一個生活、生態整個有一個平衡的國度,這些工作所牽涉的問題,極其複雜,要透過相關的部門積極的加以推動,當然,其中所牽涉的問題,不僅是國土的開發利用而已,也牽涉許多的問題。我在這裡就不再一一的說明。
  至於我們生活的品質,這方面除了剛才的環保問題之外,怎麼樣建設一個更有保障的社會,我們健康的保險上已經推動了,但是我們怎麼樣完成我們醫療網的計畫,比如要四十萬人要一個區域的醫院,十萬人要有一個地方的醫院,三千人要有一個醫師,怎樣的來進一步加以落實,我們的國民年金應該積極的來加以推動,不然就會形成今天有老農年金,明天又有老年年金,又有兒童津貼等各項名目的津貼,把我們整個社會的資源的運用完全的扭曲掉,這是一個非常不合理的現象,今天很多的縣市將幾十億的錢送給老人、兒童,而不考慮這些人是否有需要、還是沒有這個需要,而另一方面,公共的建設、教育的建設因而沒有充份的資源來支援或運用,這種做法,對一個現代化的國家而言,是絕對不妥,我們也不願看到繼續如此,這個年金的制度,我覺得應該積極來推動。
7為廣受敬重的國際成員,依循國際規範,善盡國際責任,並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在互惠互利原則下,開展全方位對外經貿關係;同時,支援其
 他國家經濟發展,成為「地球村」的模範成員,並提高國際上應有的地位與尊嚴,在既競爭又合作的新世紀國際社會中,扮演更具關鍵性的角
 色。在兩岸關係方面,則秉持兩岸共生共榮的互惠原則,以協商代替對抗,藉經貿文化交流,縮短雙方發展差距,奠定兩岸和平統一基礎。
  總之,跨世紀國家建設計畫是我國長期建設的藍圖,也是建構自由、繁榮、民主、均富的發展遠景;其涵蓋範圍非常廣泛,從計畫的研擬到實際執行,均需積極鼓勵民間參與,以期順利達成目標。
三、攀登全球競爭力的巔峰
  要推動跨世紀國家建設,前面提到,我們必須要有新的焦點與作法,來凝聚大家的力量。 李總統在去年五月二十日就職演說中曾經宣示:「儘速營造自由化與國際化的經濟體系,提升國家競爭力」是國家未來的施政方向。本人乃在去年六月七日仍在兼任行政院院長的記者會中提出:「行政院要以提升國家競爭力為革新的主軸。我們的目標是要凝聚全國共識,匯集民間力量,共同努力,於二十一世紀來臨前,進入全球前五名。」換句話說,提升國家競爭力這項工作,可以說是落實跨世紀國家建設最重要的手段。同時,也希望藉此能把政府與人民的努力方向,集中在共同的焦點。因為提升國家競爭力運動具有以下幾項特性:
  第一,是國際性。我們今天已經是地球村的一員,無法自外於國際競爭,也不能閉門造車;而國際間競爭力的評比,已有幾個權威的機構,像是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及世界經濟論壇(WEF)等,經常加以公布;雖然他們的評比項目並非十分客觀,每年的評比名次也不盡相同,但是可以作為我們努力的方向,許多項目評比的結果,也的確有警惕的效果。
  第二,是整體性。「競爭力」有極其寬廣的意義,它不僅是指一個國家創造財富的能力,更指要營造一個適於投資、生活、發展的大環境;它也不僅限於經濟生產力的強調,更涵蓋其他多方面的因素。經過研究之後,今天我們國家競爭力的提升,除了在基礎建設、行政革新、振興經濟實力、自由化的程度,以及金融的實力之外,還要加上人力培養及生活品質提升、企業管理能力等;同時台灣還有一個特別的環境,那就是兩岸的關係,以及社會的安寧和秩序問題;我們把這十大因素都放在競爭力的架構中,就是基於整體性的考量。
  第三,是連續性。以提升國家競爭力作為革新主軸,並不表示政府又要提出新口號。實際上,我們今天所要做的,都是延續以往要做的工作,或是已經做的工作,再注入新的內涵、新的強調及新的高點。它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現代化的整體衝刺,也可說是全盤努力的總目標。
  第四,是實證性。國家競爭力並不能空喊大而無當的口號,它所包含的項目,應該是可以經過我們的努力,而能夠增進我們的力量,提升我們競爭的條件。這是非常具體的東西,而且要有非常客觀的評比標準。為了確實推動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工作,行政院已經成立了「提升競爭力行動小組」,並成立了七個工作小組,分別對每一部分的競爭力指標,加以深入的思考,提出具體的目標與策略;讓政府努力的成果,可以客觀地呈現在國人面前。
  總之,影響競爭力的因素,包羅甚廣;而提升競爭力的推動者,也涵蓋了政府與民間;換句話說,這是一場「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跨世紀提升國力的全民運動。因此在做法上,除了政府部門成立「提升國家競爭力行動小組」之外,民間部門也成立了「國家競爭力策進會」與政府攜手合作,共同推動這項工作,我們深切期盼透過這場競爭力的嚴格試煉,能使國家的體質獲得全面的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也能夠全面改善。而這些工作,政府部門必須以身作則,以最大的決心,具體踏實的做法,與貫徹到底的意志來贏取。
   貳、現代化公務人員應有的觀念與職責
  在全面提升國家競爭力運動中,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積極主動且能勇於任事、肯負責任的各級政府公務人員,進而塑造一個民意導向,高效能的現代化政府,乃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基礎工程。諸位都是政府各部門、學校的基層公務人員,希望大家能把擔任公務人員當作一項深具使命的終身事業;並且能在政府機關、學校服務的歷程中,深切體認身為一個現代化國家公務人員應有的觀念與職責。
  以下,提出幾項重要的觀念,來與各位共勉:
一、要成為「行政革新」的推動者
  全面推動行政革新,是本人於民國八十二年到行政院服務時,在首次院會上提出的要求。因為,大家都認為,一個現代化的政府,必須以「廉潔、效能、便民」為主要指標,而行政革新則是其推動力。行政院自八十二年九月訂頒「行政革新方案」,並以建立「廉能政府」為目標,而以「廉潔、效能、便民」為革新重點。推動以來,歷經八十三、八十四年兩次對於實施要項之修訂,迄今將屆四年;在全體公務人員戮力改革之下,具有相當的成果。然而,本人也幾次說過:「行政革新是沒完沒了的事」,革新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如何再接再厲,竟其事功,仍為政府各部門的全體公務人員未來必須繼續努力的方向。政府為促使行政革新方案能夠持續全面的推動,除提倡「心靈改革」運動外,也鼓勵各機關參採企業界全面品質管理制度,推行公務人員參與及建議制度,激發公務人員潛能,使能勇於建言、樂於改進,以期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希望諸位在訓練結束回到自己工作崗位服務後,都能發揮潛能,貢獻所學與專長,繼續成為行政革新的積極推動者。
二、要作為「政府再造」的工程師
  在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政府的功能已在改變,我們現在應該以「效能的政府」取代「萬能的政府」。事實上,由於受到政府財政及預算編列的困難,以及人員不可無限制的膨脹,我們也必須擺脫過去「大有為」,樣樣都管的觀念,以「高效能」負起政府應該擔負的責任。也就是最近大家所說的「小而能的政府」。美國兩位學者歐斯本及蓋伯勒(Osborne and Gaebler)在其所著的「新政府運動」( Reinventing Government)一書中提出可使政府做得更好的十項觀念性原則,的確值得我們深思與參考;包括:
1「指導性」:就是要政府多發揮指導功能,但不需樣樣工作都自己做。
2「社區自主性」:鼓勵地方政府及民間社團熱心參與公共事務。
3「競爭性」:就是要政府提供誘因,鼓勵良性市場競爭或地區間競爭,以提升整體服務品質。
4「機動性」:政府不能一成不變地做事,要有彈性,接受隨時指派的工作,以及適時調整工作的優先順序。
5「重效率」:體認「效率」比「成本」更重要之觀念;亦即要更注重產出,而不僅是投入。
6「顧客導向」:政府的顧客就是民眾,民眾的需要遠比政府機關本身的方便重要。
7「企業性」:政府要能適當地學習企業經營的精神與做法。
8「預見性」:政府要能未雨綢繆,掌握機先;防範問題重於彌補損害。
9「授權」:在適當的監督下,強化地方政府或所屬機關應有之功能。
 我們全體公務人員都能成為改造政府的工程師,奉獻所學與專長,創新服務觀念與做法,共同為塑造一個民意導向、高效能的現代化政府而努
 力。
三、要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提升者
  我們前面提到,「提升國家競爭力」是我國未來整體施政的方向,改革的主軸;同時,也是一場跨世紀提升國力的全民運動。因此,我們全體公務人員,在面對這項牽涉層面如此之廣,動員層面如此之大的運動中,責無旁貸的,必須擔負起帶動政府與民間,同心協力,參與及落實各項政策之使命。
四、要成為「心靈改革」的實踐者
  「心靈改革」是推動國家更大格局發展的基礎動力,國家現代化不僅要引進科技,改革典章、制度,國人的思想觀念行為模式也必須加以配合調整,而心靈改革就是要導引國人建立現代化社會應具有的社會價值觀念,這些觀念也正是總統府秘書長黃昆輝先生邀集很多相關人士,擬定了方案所據以推動的,包括相互的尊重、關懷、守法與倫理、勤儉與整潔、注重品質與效率、溝通與和諧,培養具有責任心、榮譽感與民主素養的現代化國民,這是一項社會改造工程。今天要推動心靈改革,必須由政府、人民一起來從事這項社會的全面再造工程,這項工程的再造,當然是由我們政府機關、學校的公務人員以身作則來做、加以推動,並使之生活化,處處加以執行,時時加以實踐。希望大家都能在自己所屬的服務單位與工作領域中,繼續積極參與這項再造工程的推動,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各方資源與力量,並發揮其最大效用,期使我們跨世紀國家建設之目標能夠早日實現。
  最後,敬祝各位身體健康,精神愉快,順利成功!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