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2年04月04日
總統接見台灣省商業會代表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在總統府接見台灣省商業會代表時,致詞期勉大家要以台灣為研發重鎮,因為只要能夠根留台灣,我們就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布局,如此必能賺遍全世界的錢,賺遍中國大陸的錢。
  總統致詞內容為:
  首先歡迎大家來到總統府,讓阿扁有機會向大家致敬、致意。各位理事長和理、監事,來自於各行各業,包括食、衣、住、行、育、樂各個方面,與民眾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息息相關,阿扁常覺得一個國家的活力和潛力,完全反映在它的商業水準之上。我們常講:「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如果沒有一個健全的商業體系,讓所有的交易和買賣都能公平的進行,我們實在很難想像整個現代社會要如何運作。
  我們翻開人類的文明史,所有偉大的城市絕對都一定是商業的中心,例如:古代的長安和威尼斯,現代的紐約和倫敦,如果沒有非常興盛的商業,就不可能有足夠的能量去維持一個大都市的成長與進步。而所有重要文明的發展,也和商業追求冒險進取、自由開放的精神有關。任何鼓勵通商貿易的民族,最後都會在歷史上留下最光輝燦爛的一頁,而愈閉關自守、故步自封的國家,很快就會被世界所淘汰和遺忘。
  再過兩年就是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紀念,當時的中國是向全世界開放的,鄭和的船隊不但曾遠到非洲東岸,而鄭和本人也去過回教的聖城麥加朝拜。鄭和下西洋,不但刺激了明朝初年瓷器與絲織品產業的發達,更發展出許多成熟的商業技術。但更重要的是,在下西洋的背後,代表著一種非常現代的國際視野,鄭和心目中的世界不僅只有中國而已,還有更多偉大的文明和文化。
  後來明朝實施海禁,不再允許人民出海貿易,更嚴格禁止外人到中國通商,從此閉關自守,高傲無知的以天朝上國自居,拒絕與世界往來,從此不斷衰敗下去,也從歷史的舞台逐漸消失。
  過去台灣為了維持威權統治,也長期的自我封閉、自我孤立。而台灣早期的經濟以外銷為導向,國內市場長期受到嚴格的保護,發展的重心也一直放在製造業,透過不斷的創新與突破,造就了今天台灣的奇蹟。但整個商業的轉型和升級卻比較緩慢。尤其是在高附加價值的商業方面,例如:金融保險服務業、觀光休閒旅遊業、法律和會計專業諮詢等,都離國際水準有很大的距離。今天當我們進一步與國際市場整合,與世界潮流同步,這不但是台灣打破既有的格局,積極開拓國際視野最好的機會,更是台灣從一個製造業的生產基地,躍升成世界經貿大國最好的時刻。
  所以阿扁一再向企業界及國人同胞提出我們的新經濟戰略,很簡單,也很清楚,那就是「深耕台灣、布局全球」、「投資優先、經濟優先、台灣優先」、「投資台灣優先」,只要以台灣做為基地,做為總部、做為研發重鎮,相信全世界每個地方,包括中國大陸,都是我們最好的據點;我們絕對有信心賺遍全世界的錢,賺遍全大陸的錢。所以,不是不能到中國大陸去,而是總部要在台灣、基地要在台灣、研發重鎮也應該保留在台灣,只要根留台灣,我們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布局。這是新的經濟戰略觀,提出來和大家共勉。
  其實在故宮博物院所展出的福爾犘沙特展就顯示,三百多年前台灣就已經成為亞太地區的重要門戶,以及亞太營運中心,當時台灣已經走向世界舞台,台灣不是一個孤島,而是一個世界島,這是我們祖先有這樣的眼光。三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輸人不輸陣,輸陣難看面」(台語),相信我們一定能比祖先做得更徹底,讓台灣成為真正的世界島。
  現在大家都說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但它所牽涉的範圍,不光只有高科技資訊產業而已,更包括商業所有的面向。阿扁從相關的資料得知,「台灣省商業會」長期以來一直在推廣珠算的學習。算盤曾經是傳統商家最先進的計算工具,懂得珠算就好像掌握了當時的高科技一樣。雖然現在珠算已經成為傳統文化的一部份,但「台灣省商業會」追求商業技術不斷創新與進步的心,從來沒有改變過。阿扁期許在各位理事長及全體理、監事的卓越領導下,「台灣省商業會」及所屬的各個商業團體,都能歷久而彌新,永遠扮演著台灣商業界龍頭的角色,為台灣經濟的繁榮與發展再創高峰。
  台灣省商業會代表一行一百多人,下午由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省商業會理事長張平沼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哲男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