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2年04月10日
總統接見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總編輯比爾.艾摩特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總編輯比爾.艾摩特(Bill Emmott),除對他來台訪問表達誠摯歡迎外,雙方並就兩岸關係及國內經濟情勢廣泛交換意見。
  總統首先推崇訪賓自一九九三年以來就任經濟學人雜誌總編輯的成就,不僅讓該雜誌的國際影響力直線上升,也讓其成為可與披頭四、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及蘇格蘭威士忌酒並列傲視全球的品牌。
  總統並十分認同艾摩特總編輯從整個歷史脈絡來分析、觀察事件的看法,總統也以我國二000年總統大選為例指出,當時許多人認為民進黨毫無機會,以為台灣縱使政黨輪替,也輪不到民進黨執政,此外,也有人認為他太年輕,不可能成為國家領導人,但事實上,政黨輪替不僅是台灣廿一世紀的夢,也是國際的潮流、趨勢,年輕領袖更是世界的主流,如果以短期間的情勢來看,當時許多人對他的勝選沒有信心,但從歷史的脈絡、潮流觀察及分析,最後證實民進黨終於贏得勝選。
  隨後,艾摩特總編輯表示,西方國家普遍認為目前台海兩岸關係正陷於僵局,因此請教總統對此的看法。總統則指出,將兩岸關係置於歷史脈絡中來看,五十年來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基本態度,從過去的「解放台灣」到今天都是一樣,很清楚的就是要處心積慮併吞台灣,中共所謂「一個中國」的原則,無論提出何種說法,根本內涵只有四個字|「一國兩制」,而所謂的「一國兩制」中的「一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與香港同樣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地方政府及特別行政區,五十年來中共從未承認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事實存在,也不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他是中華民國第十任的總統是很清楚的事實。
  總統強調,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與在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期以來互不隸屬,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十年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至目前仍未見有任何改變,在中共人事更迭之後,可以預見的也不會有任何的改變。總統認為,這是兩岸關係乃至三通、直航議題至今仍無進展、突破的關鍵,而從歷史的脈絡來看,此一關鍵所在就是所謂的「一個中國原則」。
  艾摩特總編輯也問及總統對國內經濟前景的看法,他表示,有部分人士以為,在大陸的磁吸效應及全球化影響之下,台灣有被掏空之虞,但總統則不認為如此,總統指出,台灣的基本面仍然良好,就如同經濟學人雜誌資訊中心在今年一月間所提出的報告指出,台灣是全球六十個主要國家中經商環境排名第十八名的國家,也是全亞洲的第三名,而過去台灣的經商環境被評比為「好」,此次對未來五年的評估結果則上升為「非常好」,這是我們信心的所在。
  總統並以我國的外匯存底為例表示,去年我國的外匯存底為一千六百餘億美元,較前(二00一)年的一千二百餘億美元增加了四百億美元,其次,去年我國金融機構積極打消呆帳超過四千一百億新台幣,使得我國金融機構的逾放比從以往的百分之八.0四快速下降為百分之六.一二,而去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雖未如預期,但也獲致百分之三.五四的成長,較英國的百分之一.七、法國的百分之一.二、德國的百分之0.二、美國的百分之二.四,甚至新加坡的百分之二.二、香港的百分之二.三、日本的百分之0.三都要來得好。
  最後,總統並感謝一九九九年他前往英國訪問時,經濟學人雜誌所給予的熱忱款待,艾摩特總編輯除盛讚總統的睿智及灼見外,並邀請總統能再度前往位在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總部訪問。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總編輯艾摩特上午由雅言文化出版公司發行人顏秀娟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